高桂玲
摘 要:整本書閱讀指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或是在教師的指導教學下,能夠獨立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與分析的全過程,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文章分析發(fā)現(xiàn)在小學高年級教育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因此提出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高年段整本書閱讀對策的探究,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高年段;整本書閱讀;教學誤區(qū);教學對策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整本書,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速度與閱讀興趣,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小學高年段是學生從童年跨入青春期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開始閱讀的初始階段,因此如何激發(fā)小學高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也是教育工作者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受到閱讀技能發(fā)展、年齡因素等影響,部分小學生會更加傾向于閱讀某一特定類型的書籍,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喜歡上同類型或一本書,而進入專業(yè)化的閱讀期。
一、目前小學高年段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一)導讀課千篇一律
小學閱讀教學的導讀就是看封面、看目錄、看作者、看插圖、猜人物。如果教師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學生會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課千枝萬蔓
由于整本書信息量巨大,小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教師也極容易陷入“教整本書內(nèi)容”的困境中。教師想要顧及每個方面,結果往往深度不足,學生也難以消化所學知識。
(三)交流課泛泛而談
如果缺乏科學的閱讀指導體系,缺乏與課本編排的有效連接,整本書閱讀教學會枯燥無味,僅僅局限于文本的話題,例如,當文本中出現(xiàn)老虎時,提問學生“你還讀過哪些文章中的老虎,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等類似的拓展以及分享,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課程建設支撐不足
目前,大部分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素養(yǎng)無法滿足整本書教學的要求,部分教師在接受師范教育時,幾乎沒有涉及相關的文學教育,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因此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時會存在有心無力的情況。此外,由于部分學校圖書館無法正常開放,社區(qū)圖書館以及書店也無法滿足學生的正常閱讀需求,加之部分家長文化水平不高,難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二、小學高年段整本書閱讀對策的探究
(一)提供書源,營造濃厚讀書氛圍
營造讀書氛圍是整本書閱讀的核心。教師要激發(f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營造更加寬松且自由的讀書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首先,可在教學走廊內(nèi)放置圖書柜,為學生布置專門的閱讀區(qū)域,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閱讀;在班級內(nèi)設置圖書角,通過圖書共享、班級自籌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豐富家庭藏書,創(chuàng)建書香家庭,積極開展親子閱讀,引導學生前往少兒圖書館主動查閱;可以在書店、社區(qū)閱覽室以及書城等場所自主閱讀。其次,學校方面也要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程,使學生能在班級內(nèi)主動閱讀。提升語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要為學生騰出更多閱讀時間,使家長也能積極參與陪伴、監(jiān)督以及交流等全過程,提升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傊?,創(chuàng)建學校、家庭、班級以及社會為共同體的閱讀模式,能讓學生實現(xiàn)讀書自由化,親近閱讀,愛上讀書。
(二)選擇書目,制訂科學閱讀計劃
語文課程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整本書閱讀,因此也需要與語文的教學實際互相吻合。在選擇整本書閱讀書目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判定:第一,選擇能夠增長學生知識的閱讀書目。第二,選擇可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書目。第三,選擇能夠啟迪心靈、開啟智慧的書目。在實際選擇時,還要結合語文教材內(nèi)容,促進課內(nèi)外資源的有效融合,選擇的閱讀書目應該以兒童文學作品為主,形式可包括童話、詩歌、小說等。例如在教學《冬陽·童年·駱駝隊》以及《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就可為學生布置閱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以及蕭紅的《呼蘭河傳》,讓學生感受到女作家不一樣的童年生活。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要想獲得更為良好的學習效果,一個學期內(nèi)閱讀的書籍數(shù)量不能過多,類型不能過于繁雜,2~3種就可以了。由此,學生每個學期如果能夠完成3~5本的整本書閱讀就足夠,這3~5本書籍當中需包括必讀書與選讀書兩大類型。在開展必讀書閱讀時,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而選讀書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自主閱讀。為了做好這些書的閱讀工作,教師還可以開展整本書閱讀計劃,詳細策劃每個年級與每本書的閱讀時間、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計劃完成閱讀,真正做到邊讀書邊實踐,提升閱讀規(guī)劃的合理性。
(三)上好“三課”,落實讀書任務
結合葉圣陶先生的閱讀教學理論,能夠發(fā)現(xiàn)整本書閱讀指導會經(jīng)歷預習、討論以及練習三大過程,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導讀課、推進課以及交流課的指導工作。首先,導讀課是指學生在正式閱讀整本書之前,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指導,通過引入作者寫作背景、精彩片段以及內(nèi)容簡介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整本書的大致故事,激發(fā)閱讀興趣。根據(jù)書籍類型的不同,給予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指導,例如在讀小說時,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書中的真實場景,體會語句大意;例如在讀散文以及詩歌時,可以默讀與朗讀相融合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美好與奇妙。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制定整本書讀書計劃,預設整本書的閱讀時間、閱讀數(shù)量以及目標等,讓學生能在更為科學的計劃之下,推進整本書閱讀,開展整本書閱讀。其次,推進課則是在閱讀過程中開展的階段性探討與交流過程,其形式十分多元化。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任務,圍繞任務開展交流;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整本書的情感情節(jié)以及任務開展知識問答,對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進行預測。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標在于能讓學生的閱讀更深入,為后續(xù)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最后,交流課則是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后的成果分享與展示,呈現(xiàn)的形式多樣化。如學生可以講述自己的閱讀收獲,開展閱讀手抄報活動,分享自己喜愛的文章片段,把閱讀過的內(nèi)容編成課本劇以及小品等形式。
(四)多樣閱讀,整合課內(nèi)課外
整本書的閱讀初衷主要為師生共讀、班級同讀,但是很多學生是在課外完成閱讀的。除了能夠保證基本的班級閱讀之外,教師還可引入家庭閱讀以及節(jié)假日閱讀等方法,一定要做到少做題,少做書面作業(yè),引導學生堅持每天閱讀。在節(jié)假日,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建閱讀小組,前往圖書館或閱覽室讀書。不同形式的閱讀,對應的閱讀反饋形式也不同,如班級閱讀可以通過讀書筆記進行檢驗,而家庭閱讀則需進行讀書記錄,節(jié)假日閱讀可形成表現(xiàn)評價。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是讓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掌握足夠的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因此,教師也要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在豐富閱讀方法的同時,也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春艷.好書伴我成長——小學高年級單元教材教學與整本書閱讀整合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20(02).
[2]章鎂焱.問道整本書閱讀——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初探[J].語文課內(nèi)外,2020(07).
[3]馬林芬.推進小學高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與交流的策略與方法[J].新作文:教研,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