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陽
(延安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近代以降,隨著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xù)加速,民眾在日常飲食消費方面的訴求逐漸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態(tài)勢。尤其是民國時期的城市民眾,在耳濡目染了西餐館、咖啡廳、西式飯店等西式餐飲場所的時尚和喧囂后,加之報章媒體在消費輿論上的宣傳與引導,遂使得該時期城市民眾的飲食消費觀念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發(fā)。尤其是每逢年節(jié)喜慶活動到來之際,人們的日常飲食消費空間獲得了極大的延伸,飲食消費活動不再僅僅局限在家庭一隅,而是向著西式飯店、咖啡館、飲冰室等新的飲食消費空間拓展。因此,民眾日常飲食消費空間的拓展與延伸是窺視該時期城市生活現(xiàn)代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然而,近年來學界關于近代城市民眾飲食消費空間變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中西飲食文化交流和飲食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方面,即側(cè)重于文化史和經(jīng)濟史,(1)參見黃茂《民國時期旅館空間的功能解讀與形象構(gòu)建——以上海華懋飯店為例》,《三明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姜新《晚清民國時期天津租界餐飲文化的歷史記錄——天津租界飲食業(yè)檔案研究》,《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李涵《民國社交舞臺:六國飯店》,《財會月刊》2014第36期;崔金生《香廠路和東方飯店》,《北京檔案》2012年第9期;侯艷興《銷金窟與競技場:民國時期的上海旅館》,《社會科學評論》2007年第4期;劉耿大、吳懷祥《上海近代對外開放的一個典型窗口——“華夏第一店”禮查飯店考論》,《社會科學》2003年第8期,等等。而從生活史視角探究民眾飲食消費空間變化的學術(shù)成果則較為有限。隨著近代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城市工商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外出就餐的情況不斷增多,飲食服務業(yè)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飲食空間獲得了很大的拓展。而以往對飲食空間的研究多被納入到飲食文化的研究范疇,側(cè)重于飲食活動本身的研究,很少涉及飲食背后的社會生活與城市發(fā)展。事實上,飲食空間的變遷與城市生活的關系中蘊含著一般性,通過研究飲食空間與城市的關系,或可為探討近代中國城市發(fā)展中飲食與城市商業(yè)發(fā)展、城市功能分區(qū)的關系提供有益的幫助。有鑒于此,本文以民國時期天津城市民眾年節(jié)喜慶活動中飲食消費空間的發(fā)展與演變著手,著重探討該時期民眾飲食消費空間的新變化,特別是以媒體和官方的視角來探尋飲食消費空間的變化與天津民眾都市生活的關聯(lián)性,以此來揭示出天津民眾日常生活與都市生活現(xiàn)代化的關系。
飲食是人們?nèi)粘I钪?,飲食活動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實際生活狀況。飯店作為獨立于家庭之外的一個重要飲食場所,在近代天津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隨著飲食禮俗的變化及民眾消費觀念的變革,近代天津的飯店和高檔餐館日漸成為中上流階層或社會名流舉辦訂婚、結(jié)婚及婚宴活動的重要場所。而且隨著近代西式婚俗的日漸推廣,飯店這種集飲食、交際、商務、娛樂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公共場所,憑借其周到的服務及開放的環(huán)境,日益受到具有開放消費觀念的津市民眾的青睞,因此近代天津的中高檔飯店日漸成為青年人訂婚、結(jié)婚和大擺婚宴招待親友的重要場所之一。對此,近代天津的報章媒體不惜筆墨,對這種新潮的消費現(xiàn)象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如“政四同學趙毓俊君行將畢業(yè),長久以來終身大事尚無著落,今乾坤已定矣,乃擇吉于五月六日午時,假法租界登瀛樓大飯莊作文定之禮,屆時雙方親友參加典禮者必濟濟一堂,而本校同學前往賀喜者不下數(shù)十人之多,禮畢后攝影,群就大廳歡宴”。[1]除上述青年學生外,當時天津的社會名流對在高檔飯店舉辦婚慶活動也趨之若鶩,如“本市同生照相館兼北洋畫報經(jīng)理譚林北君,前日與鄭慧瑚女士訂婚,特假法租界忠興樓宴請親友,筵席計共十余桌,裙屐聯(lián)翩,極一時之盛”。[2]可見,在什么樣的地方開展飲食消費有時比消費什么樣的飲食還要重要。由于近代天津的新式飲食生活日益呈大眾化、普及化的趨勢,除飯店、西餐廳等西式飲食場所外,大多數(shù)飲食消費場所本身已經(jīng)很難成為身份的象征。[3]因此,除訂婚儀式和訂婚宴在飯店舉辦外,近代津市中上流階層青年男女或社會名流們的婚禮和喜宴也日益傾向于在中高檔飯店內(nèi)舉辦,尤其是天津曲藝界名流們的婚禮更是如此。如“青年武生李少春,昨日假天津大北飯店與名閨王次君女士舉行結(jié)婚典禮,乾坤雙方交游素廣,各界往賀者甚眾……四方親友群體歡宴,氣氛盛極一時”。[4]再如“郭玉昆、楊菊萍二人的婚禮,經(jīng)雙方家長郭永福(即郭小福)、楊慧農(nóng)(即小楊月樓)合議,已定于本月六日舉行,聞此番辦事所有一應開銷均由乾方擔任,待客地點已定于津市登瀛樓飯莊”。[5]通過上述媒體的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媒體輿論凸顯出了一種消費品位的存在,而這種品位可以給嘗試進入這種高檔飲食場所消費的階層或群體一種社會差別的心態(tài)。
此外,單就婚宴的檔次和規(guī)模而言,不同的消費階層規(guī)格不一,但也不乏十分排場且近乎于鋪張的婚宴消費。如有的喜宴“入飯店賀喜的賓客多達二千人,大擺喜宴達一百五六十桌,所配菜肴均有獨到之處,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菜肴極為豐盛且又頗具特色,賓客無不贊美”。[6]對此,近代天津竹枝詞中曾詠唱道:“事無紅白競奢華,八碗仍將鴨翅加。喜酒要多喪亦飽,笑詢知客菜誰家?!盵7]321當然,也有不少新婚男女在津市各大教堂、禮堂等場所舉辦婚禮,而婚禮后選擇在津門各大中高檔飯店舉辦婚宴以款待來賓的現(xiàn)象。如“實業(yè)部長吳鼎昌君之女公子元莊女士,與本市名醫(yī)張忠信君,于前日下午在英租界戈登堂舉行結(jié)婚禮……喜宴設于國民飯店,男女來賓約千余人,大廳中間開一席之地設唱片擴聲機器一具,全場空氣驟顯熱鬧。未幾,新夫婦換晚禮服出場敬酒,敬酒畢,新人又應眾人之請表演跳舞,宴飲歡樂頗具一時之盛”。[8]不難發(fā)現(xiàn),近代天津的飯店,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日常必需的飲食,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舉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域。換而言之,人們在飯店之中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而且還在交際之中獲得了各種聲色享受,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飯店展示了近代天津社會的風情世故。
由此可見,近代天津的新派青年群體或社會名流均對在高檔飯店中舉辦訂婚、婚禮或舉辦訂婚宴及喜宴頗為青睞。此外,該時期天津中高檔飯店經(jīng)營中的業(yè)務范圍也逐步實現(xiàn)了“升級”,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周到的飲食服務,同時還能夠為參加婚禮或婚宴的受眾提供跳舞、音樂、演講等活動的配套服務。而且從上述階層所選擇的飲食消費空間來看,飲食消費品位是一種無形的、流動的、不能量化的東西,它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符號”來體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共飲食空間所提供的各類服務往往會成為一種附加“符號”,甚至有時飲食空間本身就是一種“符號”,成為提升和衡量不同飲食消費人群社會地位的一種無形標準。由此可見,該時期天津各階層飲食消費空間的選擇是反映其社會地位與身份的重要“標識”。
在各大飯莊、飯店、餐廳等飲食場所舉辦生日、壽誕活動,也日益成為該時期天津部分階層或群體的消費選擇。美國著名城市學家凱文·林奇認為,城市文化的物質(zhì)方面,是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媒介……這些“符號”告訴我們其所有權(quán)、社會地位、所屬的團體、隱性功能、貨物與服務、舉止,還有許多其他的有趣或有用的信息。[9]尤其是隨著近代西方飲食文化在天津的深入傳播,西式的飲食消費觀念在潛移默化之中指導著人們的飲食消費實踐,不少階層在飲食消費之中尋找可以參照、模仿的品位來調(diào)整自己的飲食生活,以期在飲食消費品位的階梯上尋找高貴的身份,與心目中理想的上等階層靠攏并與其他社會成員相區(qū)分。近代天津社會名流及其家人壽誕活動的飲食消費空間日益向高檔飯店延伸,如“前日為津市名醫(yī)徐維華大夫之太夫人七十晉一之壽辰,乃假座津市之永安飯店盡一日之歡,是日來賓道賀者五百余人,使徐母精神上愈增愉快……原定筵席間以彩唱娛老人,因徐母不許,乃以雜耍易之,沽上此道中男女名角無一缺席,所至賓客大飽耳福,席間觥籌交錯且熱鬧非凡,頗具一時之勝云”。[10]此外,近代天津的不少文人墨客亦是如此。如“昨夜風雨作寒,‘先得月飯莊’之樓頭聚集書畫家廿余人,為張景山、鄭瑞階二君合祝百齡公宴,天津畫會同人皆至祝賀……席間喧鬧異常,極盡觴詠盛事”。[11]
事實上,就宴會飲食的本身而言,多數(shù)名流階層過壽均是消費所在飯店內(nèi)的飲食,但也有不少名流在自家宅邸之中邀集親朋舉行壽誕儀式,而壽誕飲食則多是從飯店進購或由飯店專門派人至其家中掌灶。例如1934年徐世昌八十大壽時,所有酒席即為當時天津的“明湖春飯莊”來承辦,時人曾記載稱:“席為永安二樓‘明湖春’承辦,肴饌與行常無大異,末為壽面,此沿舊俗也?!盵12]不同階層掌握不同的話語權(quán),對于什么是高品位的飲食消費方式,其背后往往隱藏著一種符號化的制造與操縱。[13]因此,隨著社會風尚的逐漸開化,近代天津名流階層生日壽誕之時還流行定做生日蛋糕。當時津市的很多糕點店均有定做西式蛋糕的服務,但惟有起士林制作的蛋糕頗具聲望。時人評價起士林設計的蛋糕時稱:“提起了送壽禮的壽字蛋糕來,津沽人士皆知起士林的壽字蛋糕是獨步津門且首屈一指的,因為起士林制作的壽字蛋糕烘焙認真且花式、色彩均異常精美,凡遇到津沽的富商巨賈、軍政要人,以及歐美高尚人士的壽辰,其親友及屬下皆以能饋贈起士林的壽字蛋糕為榮。”[14]事實上,被多數(shù)社會成員贊許的飲食消費品位往往來自近代天津上流階層或至少高于本階層的群體,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對自身的飲食消費方式形成示范效應。[15]因此,除在起士林定制生日蛋糕外,近代津門的很多達官顯貴也多在起士林餐廳舉辦過壽誕活動,如1905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46歲生日即在天津起士林西餐廳舉辦,文獻記載當時整個餐廳的布置和儀式的舉辦采取中西結(jié)合的方式,會場氣氛高貴典雅,壽誕儀式熱烈而隆重,整個壽誕的進行過程頗得袁本人的歡心。更為特別的是,起士林西餐廳還專門為袁壽誕制作了一個四周雕滿花紋且頂端鑲嵌“壽”字的金字塔形狀的蛋糕。為此,起士林西餐廳創(chuàng)辦者阿爾伯特·起士林還博得過袁世凱本人的夸獎。[16]由此可見,近代天津部分階層壽誕活動的開展已經(jīng)開始突破在傳統(tǒng)家庭空間中舉辦的習慣,其壽誕活動空間日趨向津市高檔飯店或西餐廳等公共飲食活動空間中拓展。事實上,一個城市飲食業(yè)的發(fā)展與整個城市社會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對于近代天津來說,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狀況的變化,飲食空間也隨之出現(xiàn)吐故納新式的變遷。
飯店、餐館等公共飲食場所也日漸成為近代天津部分階層歡度年節(jié)的重要場所。由于飯店、餐館等公共飲食活動空間的開闊性和該場所早已被時人點綴了“文明”消費的符號印記,因此近代津門社會名流均對該場所趨之若鶩,每逢年節(jié)時刻更是如此。如“予等于上元節(jié)日,同在惠中飯店春宴,席中王君鳳岐發(fā)起徵花侑酒,頗具一時之盛”。[17]此外,很多年節(jié)時期的娛樂活動也多在津門諸多中高檔飯店舉辦。如“時屆春節(jié),各處娛樂場均有一番點綴,西湖飯店之大跳舞場聞亦于明晚春節(jié)開一華裝大跳舞會,入場之中外男女來賓均著中國服裝,并特備精品以贈裝束之最美麗者……國民飯店之‘夢不來兮’舞場亦于春節(jié)之晚,特開‘蝴蝶舞會’,凡來賓均可分得一綢制之小蝴蝶以為紀念云”。[18]再如,每逢喜慶之日,天津上流階層在飯店飲食消費之后,還會于店內(nèi)把玩棋牌等游戲以助興。對此,近代天津竹枝詞中曾詠唱道:“喜慶筵開燈彩紅,賓來博戲漫成風。洋洋聲浪盈入耳,不是三元便四同?!盵7]322此外,近代舶來的許多西方節(jié)日在津門也頗受部分階層或群體的熱捧。如“西湖飯店于圣誕節(jié)舉行化妝跳舞大會,門票一元,中外人群參加者極為踴躍,至午夜三四點鐘猶未散去,頗具一時之盛”。[19]再者,很多諸如書畫展覽等文藝活動的開展也日趨于在津門高檔飯店中舉辦。如“名畫家祁野云,新昌望族,寄居京華……今攜畫作來津,定于中秋節(jié)起在法租界永安飯店展覽三日,以慰三津人士之渴望,預卜各界士媛定當先睹為快,際茲金風送爽佳節(jié)中秋之時,愛好藝術(shù)者幸勿交臂失之”。[20]事實上,自天津開埠通商以來,天津日漸成為有別于華北地區(qū)其他傳統(tǒng)縣市的異質(zhì)空間。租界的擴張、華界城區(qū)的發(fā)展使天津的城市空間不斷擴展。隨著租界的日益繁華,飲食業(yè)也向租界集中,天津縣城內(nèi)的飲食業(yè)則相形見絀。此外,隨著租界繁華區(qū)域的擴張,人們?nèi)粘o嬍郴顒拥膮^(qū)域也隨之擴張。
除此之外,每逢年節(jié)時刻,近代天津的很多飯店及餐館多會推出一系列的促銷活動來招徠顧客。如“本埠大華飯店,自新年改收每餐一元以來,每日顧客頗形擁擠,茲屆春節(jié)在邇,聞該飯店采辦黃羊、野豬、鹿腿等野味列入菜目且并不加價云”。[21]再如“本埠馬場道西湖飯店為津埠華人自辦最高等飯店,該店近為普及營業(yè)酬謝主顧起見,將原定各菜價目一律減輕,午餐元半,晚餐二元,并在春節(jié)期內(nèi)發(fā)售餐券二百本,午餐合洋一元二角五,晚餐合洋一元七角五分,聞日來前往購買者甚為踴躍云”。[22]除諸如上述于年節(jié)期間在飲食價格方面實行優(yōu)惠外,該時期天津的很多飯店還推出過贈送節(jié)日小禮品等其他的促銷活動。上述促銷活動的開展對部分城市消費群體日益趨向于年節(jié)期間到飯店和餐館消費起到很大的誘導作用。在飯店、餐館中舉辦結(jié)婚、壽誕、年節(jié)等喜慶活動已成為近代天津部分階層或群體日常飲食及娛樂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對此筆者專門對天津版《大公報》中關于津門各大飯店、餐館承辦的上述年節(jié)喜慶活動進行了粗略統(tǒng)計,具體可見下表:
表1 天津《大公報》中有關公共飲食場所承辦年節(jié)喜慶活動的次數(shù)統(tǒng)計
從上表的相關數(shù)據(jù)中不難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城市民眾在西式飯店、餐館、咖啡廳等公共飲食場所開展年節(jié)喜慶活動的現(xiàn)象是很普遍的,盡管消費者主要局限在商賈、買辦、官僚、青年學生等少數(shù)群體,但上述人群在新式飲食場所消費的次數(shù)和頻率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西餐是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飲食的異域飲食,西式飯店、西餐館、咖啡廳等西式飲食場所作為西方文明傳入中國的產(chǎn)物,不僅帶來西方的飲食方式,而且作為一個社會空間,也帶來西方的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這不僅從直觀上反映出當時的天津城市民眾對西式飯店、西餐廳、飲冰室、咖啡館等飲食消費場所的癡迷,同時也從側(cè)面揭示出了近代天津民眾日常飲食消費空間上不斷拓展與延伸的清晰軌跡。
綜上可知,近代社會變遷的本質(zhì)就是在不斷調(diào)適的過程中,逐漸打破傳統(tǒng)的各種固定模式與程序。但這一過程并非暴風驟雨式的劇變,更多的新事物和新現(xiàn)象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和出現(xiàn)的。它們或許與該時期人們的關注對象有關,又或者是人們在各個活動領域里所奉行的傳統(tǒng)與習慣,只是人們沿襲它時所采取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具體而言,隨著近代天津社會風尚的逐漸開化和生活節(jié)奏的日漸加快,人們在歡度年節(jié)喜慶活動之時的飲食空間已經(jīng)得到了十分顯著地拓展,即從傳統(tǒng)的家庭空間逐步向飯店、餐館等公共飲食空間延伸。雖然這種飲食空間獲得拓展的現(xiàn)象僅限于近代天津的部分階層和有限的社會群體,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近代天津飯店、餐館經(jīng)營業(yè)務及營銷策略的日漸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中下層群體也有了更多進入這種公共飲食空間參與或觀瞻某些公共活動的可能。
近代津市民眾年節(jié)喜慶活動中飲食空間的拓展不僅豐富了天津的飲食文化內(nèi)涵,而且逐步成為近代天津飲食文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隨著近代天津商業(yè)和文化氛圍的日漸濃厚,人們?nèi)粘o嬍诚M空間的拓展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僅就近代天津飯店、餐館等餐飲場所本身而言,也日漸超脫出傳統(tǒng)餐飲場所的固有功能,不僅增添了諸如私人或公共交際活動中的慈善、娛樂、外交、商務、文藝等諸多元素,而且就飯店、餐館本身的服務項目和內(nèi)容上也得到了延展。此外,在類型各異且性質(zhì)有別的宴飲和交際活動中,各群體憑借在飯店等公共飲食場所開展的宴飲或交際活動,增進和拓展了人際關系,增強了同一群體或不同群體對自身的認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近代天津的飲食文化遠非僅僅停留在飲食物質(zhì)意義的層面上,而是囊括了很多諸如上述飲食生活中人們?nèi)粘=浑H空間獲得拓展等超越飲食物質(zhì)意義的范疇。因此,從宏觀上來看,近代城市飲食文化的豐富性可見一斑。而上述飲食消費空間的發(fā)展與演變,不僅體現(xiàn)了近代城市民眾日常生活潛移默化的變遷實況,也展現(xiàn)出了近代城市逐漸走向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