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煜 曾 昊
1.隆昌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四川 隆昌 642150)
2.隆昌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四川 隆昌 642150)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導致了胰腺組織出現(xiàn)自身消化的化學性炎癥[1]。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為膽道疾病,此外,暴飲暴食、胰管阻塞、酗酒、手術創(chuàng)傷等是引起此病的常見因素[2]。盡管急性胰腺炎病因繁多,但多數(shù)找不到致病因素,超過25%的患者病因不明[3]。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輕重可分輕癥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前者臨床多見胰腺水腫,病情存在自限性,及時治療后,預后情況良好,后者中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繼發(fā)性感染,可出現(xiàn)腹膜炎、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病死率較高,惡心、嘔吐、腹痛為此病常見臨床表現(xiàn)[4]。早期診斷可使SAP患者得到及時治療。在臨床診斷中可使用APACHEⅡ評分 、Ranson評分雖可進行輔助診斷,但其所需時間較長,需要48h,對SAP患者來說實用性不高[5]。因此,本文旨在分析MSCT灌注成像在SAP的臨床診治中的使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MAP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齡35~87歲,平均年齡為(47.48±8.05)歲;SAP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36~88歲,平均年齡為(48.28±7.85)歲。均經相關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等確診。另選取同期在本院進行MSCT檢查,非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齡33~88歲,平均年齡為(46.28±8.15)歲。患者均無糖尿病史、無胰腺疾病、無惡性腫瘤、無血液疾病。
納入標準:相關資料完整;所研究對象均知曉并同意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MSCT檢查,依從性好。排除標準:依從性不佳者;有其他嚴重心、肝、腎等疾病者;中途退出者;有其他胰腺疾病或腫瘤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CT檢查西門子MSCT。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10kV,管電流200mA,掃描層厚、間距均為5mm。掃描部位:首先對全腹部進行平掃,隨后進行增強掃描。掃描完成后使用相關軟件對圖片進行處理,并由本院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病灶的基本情況。
選擇患者腹主動脈為輸入動脈,輸出靜脈為脾靜脈、門靜脈或腸系膜上靜脈。選擇胰腺實質感興趣區(qū)域(ROI),盡量避開血管和胰管,通過去卷積算法計算出患者的灌注參數(shù):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細血管通透性(PS)、平均通過時間(MTT)。根據(jù)發(fā)炎的比較嚴重水平CT等級分類為A~E級。A級:胰腺正常。B級:胰腺實質改變。包含部分或彌漫著腺管變大。C級:胰腺實質及周邊發(fā)炎改變,胰周輕微外滲。D級:除C級外,胰周外滲明顯,胰腺實質內或胰周單獨液體堆積。E級:普遍的胰腺內、外積液,包含胰腺和人體脂肪壞死,胰腺膿包。A級~C級:臨床醫(yī)學上為輕性胰腺炎;D級E級:臨床醫(yī)學上為危重癥急性胰腺炎。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所得圖像進行分析,對比不同人群MSCT灌注參數(shù)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描述,采用t檢驗或者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人群MSCT灌注參數(shù)比較非急性胰腺炎患者、MAP、SAP三者比較中BF、BV、PS參數(shù)值存在明顯差異(P<0.05),BF、BV值均以SAP最低,其次為MAP患者和非急性胰腺炎患者,PS參數(shù)值從高到低依次為SAP患者、MAP患者、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三者在MTT參數(shù)比較上無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不同人群MSCT灌注參數(shù)比較
2.2 圖像分析MSCT可見水腫型患者胰腺出現(xiàn)彌漫性腫大,密度尚均勻,邊緣較清楚,周圍脂肪間隙立刻消失,周圍無明顯液體滲出(見圖1)。出血壞死型可見患者病灶密度不均勻,周圍脂肪層模糊,周圍有液體滲出(見圖2~圖4)。在本研究中可見2例患者存在胰腺尾部假性囊腫(見圖5~圖6)。
圖1 水腫型MSCT表現(xiàn)。圖2~圖4 出血壞死型MSCT表現(xiàn)。圖5~圖6 胰腺尾部假性囊腫MSCT表現(xiàn)。
SAP在急性胰腺炎中占30%左右,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的胰腺實質以及其胰腺周圍脂肪組織出現(xiàn)大片壞死,并可見伴有血管壞死和出血,大多數(shù)患者系膜脂肪也存在大片壞死,而其血液學改變要早于其形態(tài)學改變,其病死率可高達50%[6-7]。
對急性胰腺炎病情輕重做出準確的評估在臨床診斷治療中意義十分重大,也一直是臨床關注的問題之一,但目前影像學的評分診斷準確性一直備受臨床爭議[8]。在患者發(fā)病時,其局部的微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導致患者局部血管出現(xiàn)痙攣,血管內有凝血出現(xiàn),在各種異常灌注出現(xiàn)后進一步導致胰腺體出現(xiàn)壞死[9]。SAP患者不僅會對其胰腺內部的血管造成影響,連其周圍的臟器動脈也會同時受到牽連[10]。在臨床檢查中對患者胰腺部位細微灌注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對患者病情評價預后判斷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11]。CT灌注成像在臨床中使用較廣,可對大腦、腎臟、肝臟等做出準確的測量,在胰腺診斷中也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在本研究中非急性胰腺炎患者、MAP、SAP三者比較中BF、BV、PS參數(shù)值存在明顯差異(P<0.05),BF、BV值均以SAP最低,其次為MAP患者和非急性胰腺炎患者,PS參數(shù)值從高到低依次為SAP患者、MAP患者、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三者在MTT參數(shù)比較上無差異(P>0.05),提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不一樣,其血流動力學改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MAP患者早期CT灌注參數(shù)早期為短時間的高灌注,隨著病情的逐漸進展表現(xiàn)為等或者是稍低的灌注情況,此結果與以往文獻結果相符合[12]。
本文中SAP患者的血流參數(shù)比非急性胰腺炎患者和MAP患者降低程度要更明顯,這和其相關的病理改變不同是有關系的[13]。MAP患者的通常表現(xiàn)為胰腺出現(xiàn)水腫、腫大的情況,可見胰腺間質水腫為散在點狀脂肪壞死,但胰腺實質并無明顯壞死,血管無損傷。SAP患者胰腺組織有效機能血管床減少,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障礙,最終導致消化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出現(xiàn)自身消化的情況,導致胰腺組織壞死,腺泡、小胰管破裂,血管損傷出血,因此在CT灌注上表現(xiàn)為低灌注[14]。兩者在灌注參數(shù)MTT中無明顯差異,SAP的PS增高,提示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在炎癥介質的作用下,可引起胰腺內部的血管內皮細胞出現(xiàn)損傷,血管內流體靜壓力增加,進而導致組織的膠體滲透壓隨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在以往研究中有學者研究SAP大鼠的血流動力學得出與本研究類似結果[15]。
綜上所述,MSCT灌注成像對SAP的臨床診治價值高,可為其臨床診斷以及病情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有效降低SAP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