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落實語文要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新時期下各項教育政策的要求,同時也是新時代背景下,教師的不懈追求?;诖?,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分析了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策略,希望對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要素;高效語文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小學語文要素包含著知識理解和運用、情感調動和激發(fā)、學習能力應用和提升等等,這些都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關鍵。為此,教師需要落實語文要素,在此基礎上,構建高效課堂。
一、做好鋪墊,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
語言學科的學習都是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高效學習做好鋪墊,從課文內容入手,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課堂學習情境,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情境中,實現高效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創(chuàng)設了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在前期的備課工作中,教師總結出了《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作者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如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各種動物的叫聲等等。如果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此,教師決定使用新時期下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開始以后,教師先進行了趣味導入,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歷,想一想我們都聽到大自然的哪些聲音呢?學生很快就陷入了回憶,想到了自己在上學路上聽到的鳥叫的聲音、風從耳邊吹過的聲音等等,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教師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在美麗又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美妙的聲音,有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活躍在我們的耳邊,有些掩藏在大自然深處,不經常聽到,今天我們就走進大自然,深層次地感受一下吧?!苯處煘閷W生播放了自己提前下載好的音頻,并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猜測自己聽到的是什么聲音。關閉視覺,讓學生的聽覺越發(fā)靈敏,仿佛真實地站在大自然深處,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有了這些作為鋪墊,教師帶領著學生分析教材,學生很快就將課文中描述的聲音和剛剛聽到的聲音對上了號。由此可見,教師創(chuàng)設的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對實際教學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總之,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將課文中描述的聲音真實的展示到了學生眼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障了課堂效率。
二、鼓勵質疑,設計引人深思的課堂問題
鼓勵學生學會質疑,并在學習中解決質疑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要素,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質疑,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引人深思的課堂問題,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另外,教師還要通過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使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部編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就設計了引人深思的課堂問題。在前期的備課工作中,教師深入分析了這首古詩?!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的作者是王維,古詩主要描述的是重陽佳節(jié),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故而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歌,表達的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歌的氛圍比較哀愁,如果學生沒有深層次學習,很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另外,古詩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認為學古詩就是背誦,缺乏趣味性,故而,學習熱情也不高,這些都增加了此次教學的難度。為此,教師決定設計問題,以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深入分析古詩,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古詩想要表達的情感。
具體教師從一些特殊的字眼入手提出了問題,如:1、題目中的“憶”字是什么意思?2、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這個“獨”字用得非常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個“倍”字可以換掉嗎?你從這個“倍”字又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等。
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反復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同時也掌握了古詩的一些寫作技巧,完善了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注入情感,激發(fā)學生內心的積極情緒
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為此,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也需要給課堂注入情感,激發(fā)學生內心的積極情緒。另外,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性格,分析學生的情感需求,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情緒,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部編版《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注重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堵宰硬每p和急性子顧客》是一則十分有趣的小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急性子的客戶找到了一個慢性子的裁縫,想要做一件棉襖,最后因為性子太急了,反復改口,今天說改成秋衣,明天又說改成夏衣,后天又說改成春衣,結果發(fā)現慢性子的裁縫還沒有開始做。整個故事妙趣橫生,十分適合學生表演。因此,教師組織了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由尋找小伙伴,扮演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在表演活動中感受兩個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進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另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教師還鼓勵各個小組進行活動創(chuàng)編,續(xù)寫故事的結局,想一想這樣性格的顧客和裁縫,最后會走向什么樣的結局呢?顧客是否能穿上自己想要的衣服,而裁縫到底什么時間才會做好衣服呢?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的小組從慢性子的裁縫入手,認為故事最后一定是做了一件棉襖,在第二年冬天才完工。而有的小組則認為急性子的客戶一定等不了,最后肯定就找別的裁縫做了,而且做得是一件春衣,可以馬上穿在身上。等等。
總之,教師通過組織小組扮演活動,不僅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還使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收獲了快樂,產生了積極情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落實語文要素背景下,教師需要做好教學鋪墊,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質疑,設計引人深思的課堂問題。最后,教師要給課堂注入情感,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最終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林芳.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06):85-86.
[2]朱凡剛,盧志虹.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