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急性胸痛的出現往往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尤其需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時進展較快,若發(fā)現不及時極易導致患者死亡,因此需加強對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識別、準確診斷及搶救措施[1]。常規(guī)預檢分診方法主要依據醫(yī)護人員進行初步評估后按病情輕重進行分區(qū)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就診時間,但其主觀性較強,且不能及時發(fā)現高危胸痛患者,易延誤臨床最佳救治時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改良早期預警評分系統(MEWS)通過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及神志狀態(tài)進行評分分級,并根據分值結果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或潛在的危險性,可以提高分診治療療效[3]。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通過規(guī)范胸痛患者的診療過程,對急性胸痛患者早發(fā)現、早治療、早搶救具有積極作用[4],故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可能有助于縮短急救時間,挽救患者生命?;诖耍以哼M行探討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92例急性胸痛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6例。納入標準:(1)患者主訴胸痛;(2)胸痛持續(xù)時間≤4h;(3)患者體重范圍為45-75kg。排除標準:(1)伴有創(chuàng)傷性胸痛;(2)先天性心臟病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已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的預檢分診方法干預,具體方法如下:醫(yī)護工作者對自行入院就診患者或醫(yī)療車接回的患者進行初步病情評估后,根據患者病情分級進行分區(qū)救治。急診醫(yī)生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檢驗檢查項目,等檢驗檢查結果出來后進行相應的治療措施。
1.2.2 觀察組予以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干預。
1.2.2.1 MEWS具體內容如下:
(1)根據患者心率、收縮壓、呼吸、體溫、神志狀態(tài)進行MEWS評分[5],MEWS評分的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MEWS評估表
(2)根據MEWS評分結果將急診胸痛患者分為4個等級,其中Ⅰ級為MEWS 9分,Ⅱ級為5分≤MEWS<9分,Ⅲ級為3分≤MEWS<5分,Ⅳ級為MWES<3分。
1.2.2.2 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成立急診胸痛中心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急診科、心血管內科、檢驗科、影像科、藥學部、醫(yī)務科以及導管室等部門組成,各組成員均從事醫(yī)療或護理工作時間≥10年,學歷為本科及以上,職稱為中級及以上。
(2)建立急診胸痛中心急救管理體系,并進行相關培訓。建立以“急診醫(yī)生一心血管內科醫(yī)生”,“預檢分診護士一搶救室護士一導管室護士”胸痛中心急救團隊為主導,檢驗科、影像科、藥學部、導管室、醫(yī)務科等多科室輔助的急救團隊。對小組成員定期進行胸痛??浦R及臨床護理技術培訓,每月至少進行1次情景模擬訓練,熟悉搶救流程及責任分工,同時召開質量改進會議,分析每次的進步與失誤點,并提出改進獎懲措施。
(3)實施:①設置警示牌“胸痛患者優(yōu)先”及胸痛患者專用座位、床位及停車位;②設立胸痛診室,診室配備心電圖機、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及專有預檢分診崗位及人員;③預檢分診崗位需保證24h均有護理人員值班,護理人員需在3min內使用MEWS評分系統快速評估患者病情,根據MEWS評分等級安排就醫(yī)通道;④胸痛患者佩戴“胸痛患者”標識卡,使醫(yī)護人員清晰快速識別此類患者;⑤急性胸痛患者優(yōu)先就診,其中MEWS評分等級為Ⅰ級及Ⅱ級患者需在5min內進行心電圖檢查,Ⅲ級及Ⅳ級患者在10min內進行心電圖檢查;⑥胸痛診室病床旁配置心肌標志物監(jiān)測儀及采血設備,使患者在診室快速抽血并進行肌鈣蛋白I檢測,篩查胸痛高?;颊?,其中Ⅰ級及Ⅱ級患者需在20min內完成,Ⅲ級及Ⅳ級患者需在30min內完成;⑦在收費處的顯示屏上展出“胸痛優(yōu)先”字眼,使患者、患者家屬及其他人員知道并予以優(yōu)先排隊,同時胸痛患者繳費單上蓋有“胸痛優(yōu)先”專用章,便于收費處給予優(yōu)先掛號及收費;⑧Ⅰ級及Ⅱ級高危胸痛患者進入搶救室專有的胸痛搶救單元,開通綠色通道,立即進行溶栓治療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Ⅲ級及Ⅳ級中、低?;颊哌M入心血管內科或急診胸痛留觀區(qū)進行觀察及治療;⑨在胸痛診室門外設置胸痛救治的宣傳畫冊展示架,便于患者及家屬取閱,了解更多胸痛相關知識,提高其預防、救治胸痛的能力。
觀察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搶救效果以及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急救時間:記錄兩組患者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肌鈣蛋白I獲得時間、首次醫(yī)療接觸(FMC)到球囊開通時間(FMC-to-B)、進入醫(yī)院大門到球囊開通時間(D-to-B)以及急診停留時間。
(2)搶救效果:記錄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及病死率。
(3)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記錄兩組患者搶救期間發(fā)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
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胸痛持續(xù)時間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s]
表2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s]
組別例數(n)性別年齡(歲)體重(kg)男女觀察組對照組χ2/t值P值46 46 23(50.00)22(47.83)23(50.00)24(52.17)0.044 0.835 54.23±6.93 53.75±7.38 0.272 0.787 65.59±6.72 65.27±6.49 0.197 0.845胸痛持續(xù)時間(h)2.52±0.41 2.44±0.33 0.876 0.385
觀察組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肌鈣蛋白I獲得時間、FMC-to-B、D-to-B、急診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救時間對比(±s,min)
表3 兩組急救時間對比(±s,min)
組別例數(n)分診評估時間FMC-to-B D-to-B 急診停留時間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46 46 1.26±0.34 2.04±0.63 6.205<0.001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4.21±0.71 8.52±1.18 17.844<0.001肌鈣蛋白I獲得時間22.36±1.28 32.37±2.76 18.710<0.001 44.71±7.14 74.80±10.53 13.505<0.001 76.73±5.23 103.45±13.63 10.393<0.001 30.04±4.85 56.72±12.43 11.356<0.001
觀察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搶救效果對比[n(%)]
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急性胸痛是指短時間內突然發(fā)生的在前胸部的疼痛,是很多疾病常見的癥狀表現,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動夾層、肺栓塞等,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為主[6]。臨床上患者常因漏診、誤診或候診時間過長等原因錯失最佳搶救時機,延誤病情引發(fā)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甚至死亡[7]。常規(guī)急診預檢分診主要是急診護士通過評估患者的癥狀、體征進行分診,缺乏全面、有效的評估工具,不利于快速、準確判斷胸痛高?;颊卟∏閇8]?;贛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通過將患者病情分級進行分診治療,并設置一系列措施保證胸痛患者預檢分診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可能有助于縮短胸痛患者候診時間,提高診斷正確率,降低病死率。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獲得時間、肌鈣蛋白I獲得時間、FMC-to-B、D-to-B、急診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有利于縮短搶救時間。可能的原因是在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中,護理人員使用MEWS評分系統3min內快速完成患者病情的評估,可以規(guī)范分診療程,縮短分診評估[9]。同時醫(yī)護人員根據MEWS評分等級在5-10min內完成心電圖檢查,20-30min內完成肌鈣蛋白I檢測,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心電圖及肌鈣蛋白I水平,便于醫(yī)護人員進行下一步救治,極大程度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另外通過設置警示牌、佩戴胸卡、收費處顯示屏展出、繳費單蓋章、配備急救設備的措施,減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等待,縮短候診時間。根據MEWS評分系統,Ⅰ級及Ⅱ級高危胸痛患者進入搶救室專有的胸痛搶救單元,開通綠色通道,立即進行溶栓治療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縮短患者搶救時間。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診斷準確率(93.48%)高于對照組(78.26%),觀察組病死率(2.17%)低于對照組(17.39%),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4.34%)低于對照組(17.39%)(P<0.05),說明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減少病死率??赡艿脑蚴窃诔R?guī)預檢分診中,分診護士通常通過自身經驗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易導致患者漏診或誤診,耽誤患者寶貴的救治時間。而MEWS中分診護士通過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神志狀態(tài)進行病情評估分級,不但可以縮短分診評估時間,而且更加科學合理,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漏診[10]。同時結合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的一系列措施縮短候診時間,使患者盡快得到救治,并于短時間內獲得心電圖報告及肌鈣蛋白I水平,利于醫(yī)護人員判斷病情,避免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漏診及誤診,確保診斷正確率[11]。之后為高危患者開放胸痛綠色通道可為其贏得最佳的救治時間,減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進一步降低病死率。在胸痛診室門外設置胸痛救治的宣傳畫冊展示架,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更多胸痛相關知識,提高其預防、救治胸痛的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死亡發(fā)生。李常樂[12]的研究中,觀察組病死率(3.13%)低于對照組(8.97%)(P<0.05),與本研究相符,可佐證本研究。
綜上所述,基于MEWS的標準化急診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有利于縮短搶救時間,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減少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