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龐瓊,王瑩
漢中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內科,陜西 漢中 723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肺癌發(fā)病率、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首位[1]。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肺癌發(fā)病率居中國男性惡性腫瘤首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位[2]。肺癌主要包括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占85%[3],肺腺癌是NSCLC的主要類型,其比例在亞洲人群中呈增長趨勢。盡管目前醫(yī)學技術明顯進步,但肺腺癌患者的預后仍無明顯改善,術后患者5年生存率仍較低[3],因此,尋找一種評估患者預后的特異性指標十分重要。近年來,免疫靶向治療已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其中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稱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celldeath 1ligand 1,PDCD1LG1,也稱PD-L1)通路作為關鍵靶點之一為肺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4-6],但關于PD-1/PD-L1在腫瘤患者預后中的臨床意義尚存在爭議。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在腫瘤細胞中過表達,二者相互作用促進“血管化腫瘤”的形成。VEGFA作為VEGF家族成員之一,主要通過與VEGFR2結合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7-9]?;诖?,本研究探討VEGFA、VEGFR2、PD-1/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達及與患者預后的關系,旨在為臨床肺腺癌的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漢中市中心醫(yī)院行手術治療的肺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均接受手術切除;②病理學檢查證實為肺腺癌;③既往未接受靶向治療、放療、化療或其他藥物治療;④未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26例肺腺癌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齡54~63歲,平均(58.9±4.4)歲;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第七版肺癌TNM分期[10]:Ⅰ~Ⅱ期81例,Ⅲ期45例。選取同期在漢中市中心醫(yī)院體檢的12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齡54~65歲,平均(58.4±4.7)歲。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研究組患者于術前24 h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對照組受試者于體檢當天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
術后收集肺腺癌患者切除的肺腺癌組織,于5%多聚甲醛溶液中保存,制成蠟塊,4 μm切片,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判定:于高倍鏡下隨機選取5個視野,每個視野選取100個腫瘤細胞,細胞呈棕黃色或棕褐色染色、陽性細胞所占比例≥5%判定為陽性。由兩名中級職稱以上病理醫(yī)師通過雙盲法進行結果判斷,若結果不一致則由第3名具有副高級職稱的醫(yī)師進行確定。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評估VEGFA、VEGFR2、PD-1及PD-L1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受試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 43.65%(55/126)、42.86%(54/126)、46.83%(59/126)、42.86%(54/126)。
表1 兩組受試者血清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的比較
術后采用電話隨訪及門診隨訪的方式對肺腺癌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隨訪時間截至2019年1月,126例肺腺癌患者生存94例,死亡32例,死亡患者血清VEGFA、VEGFR2、PD-1及PD-L1水平均明顯高于生存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不同預后情況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的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吸煙情況、腫瘤大小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淋巴結轉移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62、12.549、12.606、12.549,P<0.05);臨床分期為Ⅲ期的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蛋白陽性表達率均高于臨床分期為Ⅰ~Ⅱ期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15、10.719、4.879、8.400,P<0.05)。(表3)
表3 不同臨床特征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 2、PD- 1及PD-L 1蛋白的表達情況( n=126)
VEGFA、VEGFR2、PD-1及PD-L1預測肺腺癌患者預后的AUC分別為0.823、0.836、0.860、0.833,均較高。(圖1、表4)
圖1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預測肺腺癌患者預后的ROC曲線
表4 VEGFA、VEGFR 2、PD- 1及PD-L 1水平對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PD-1作為CD2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 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家族成員之一,主要表達于活化的單核細胞、B細胞、T細胞及樹突狀細胞中。由于PD-1與細胞凋亡密切相關,因此稱為程序性死亡受體1[11]。PD-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檢查點受體,在免疫逃逸機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PD-L1作為PD-1的配體,可表達于T細胞、B細胞中,同時在腫瘤細胞及腫瘤基質細胞中也呈過表達,提示可能參與了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12-13]。研究表明,正常機體中的PD-1/PD-L1被激活時,可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的損傷,同時還可避免發(fā)生自身免疫性疾病[14]。研究顯示,腫瘤細胞侵襲時,PD-1/PD-L1將被激活,進而消耗抗原特異性T細胞,介導腫瘤細胞逃避免疫殺傷,并促進免疫細胞的增殖[15]。研究證實,PD-1/PD-L1信號通路在乳腺癌、肝癌、腎癌等實體瘤及多種造血系統(tǒng)腫瘤中呈過表達,且表達水平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體檢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PD-1及PD-L1水平明顯更高,而免疫組化結果顯示,126例患者中,PD-1及PD-L1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6.83%、42.86%。本研究進一步探討PD-1、PD-L1與肺腺癌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結果顯示,存在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Ⅲ期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PD-1及PD-L1蛋白的陽性表達率更高,這可能與免疫逃逸機制及疾病嚴重程度有關,但具體的機制仍需后續(xù)研究進行探討。
新生血管生成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條件之一,而腫瘤微環(huán)境缺氧是血管生成的誘發(fā)因素之一。研究發(fā)現,機體處于低氧條件時,缺氧誘導因子可誘導促進血管生成因子的表達,進而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及新的循環(huán)通路的建立[18]。VEGFA為VEGF家族成員之一,可與VEGFR2相互作用促進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此外,二者聯合還可促進細胞自噬,刺激VEGFA的表達,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外,還有研究表明,VEGFA還可作用于新生血管上的核素進而促進細胞增殖,并可介導磷酸化蛋白磷酸酶2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19]。研究發(fā)現,VEGFA和VEGFR2可在多種實體瘤中過表達,并可能作為預后評估的指標之一[2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體檢者相比,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2水平明顯升高,且VEGFA、VEGFR2蛋白的陽性率分別為43.65%、42.86%,且存在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Ⅲ期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蛋白的陽性表達率更高。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VEGFA、VEGFR2、PD-1及PD-L1預測肺腺癌患者預后的AUC分別為0.823、0.836、0.860、0.833,均較高,且上述指標具有易獲得、檢測簡便的特點,也為臨床肺腺癌患者預后的預測提供了新思路。
綜上所述,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組織中VEGFA、VEGFR2、PD-1及PD-L1表達明顯上調,且對患者預后有一定的評估價值。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未動態(tài)觀察各指標變化情況,仍需后續(xù)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