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業(yè)先 練濤 田龍艷 柳軍 邱華龍 秦長生 趙丹陽 徐金柱
摘要 廣寧紅花油茶作為重要的油茶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受到廣寄生的嚴重危害。為阻斷廣寄生的傳播和蔓延,為廣寄生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撐,對廣寄生開花結實特性與防控藥劑開展了研究。對廣東省樟木頭林場廣寄生開花結實動態(tài)的定點監(jiān)測結果表明:廣寄生的花期為7月-12月,果實成熟期為9月-翌年2月,花果期長達7個月以上。通過噴淋法研究4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廣寄生及寄主廣寧紅花油茶生長的影響,以篩選防控廣寄生的化學制劑。結果表明:選用的30%胺鮮·乙烯利水劑、5%萘乙酸水劑、50%丁酰肼可溶性粉劑及0.1%S-誘抗素水劑4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廣寧紅花油茶上的廣寄生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其中30%胺鮮·乙烯利水劑的防控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他藥劑,1∶400的處理防效最優(yōu),且未對紅花油茶產(chǎn)生明顯藥害。
關鍵詞 廣寧紅花油茶;廣寄生;開花結實動態(tài);化學防控
中圖分類號: S453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6688/j.zwbh.2021108
Abstract Taxillus chinensis is a perennial parasitic seed plant which seriously harms Camellia semiserrata in Zhangmutou Forest Farm, Guangd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complet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chinensis,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pesticid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e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ering phase of T.chinensis was from July to December, and the fruit mature period was from September to February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period was more than seven months. Four plant hormones, 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ethephon 30% AS, 1-naphthylacetic acid 5% AS, daminozide 50% SP abscisic acid 0.1% AS were used to control T.chinensis on C.semiserr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four plant hormon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on T.chinensis, and 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ethephon 30% AS was the best choice. 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ethephon 30% AS diluted 400-fold was a suitable dosage to accelerate the flower-drop and fruit-drop of T.chinensis and harmless to the growth of C.semiserrata.
Key words Camellia semiserrata;Taxillus chinensis; floral and seed dynamic;chemical control
廣寧紅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屬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常綠喬木,又名廣寧紅花油茶、南山茶。廣寧紅山茶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集中分布在華南丘陵區(qū)中部,為我國華南區(qū)域優(yōu)良的木本食用油料和園林綠化樹種[1]。廣東省樟木頭林場廣寧紅花油茶林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現(xiàn)存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廣寧紅花油茶人工林[2]。目前該區(qū)域內(nèi)廣寧紅花油茶林被廣寄生Taxillus chinensis嚴重危害,受害植株生長勢較弱,部分枝條枯死,嚴重影響景觀和結實,林場內(nèi)油茶鮮籽產(chǎn)量在未受害年份可達13萬kg,受廣寄生危害后年產(chǎn)量僅1萬余kg。
廣寄生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鈍果寄生屬Taxillus的小灌木,又稱桑寄生、梧州寄生茶[3]。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溫帶分布較少,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及福建南部等地[4-5]。廣寄生為半寄生,對寄主不具專性選擇。
廣西境內(nèi)已報道的廣寄生的寄主植物就有36個科150多種[6]。僅廣州市道路、庭院周圍發(fā)現(xiàn)受廣寄生侵害的園林植物就有30多種[7-8]。
廣寄生作為一種半寄生植物,通過吸根與寄主木質(zhì)部相連,韌皮部則不與寄主相連,所以光合作用合成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僅用于自身生長,生長所需的水分和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則是通過質(zhì)外體或胞間連絲從寄主獲取[9-10]。代謝組學研究表明:寄主被廣寄生侵害后,葉片中的葉綠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受阻,寄主的正常生長受到抑制,導致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廣寄生也會導致種植園內(nèi)經(jīng)濟作物的大量減產(chǎn)。陳守常在油茶廣寄生的防除研究中指出,廣寄生對經(jīng)濟樹種油茶的危害很大,特別是對生長不旺和老齡的植株,當油茶樹上有2株以上廣寄生,油茶則不結實或結實很少;若寄生2~3年,油茶樹逐漸枝枯葉黃、甚至死亡[11]。
有關寄生植物的防治研究已有不少,一些防治方案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例如,在橡膠樹主枝的分叉部位打洞注射草甘膦,對廣寄生的防治效果可達87.5%,廣寄生復生率小于5%[12]。夏博等發(fā)現(xiàn)40%的乙烯利水劑的1∶400稀釋液對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花芽的防除效果可達 100%,且未對云杉植株產(chǎn)生藥害[13];周在豹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云杉矮槲寄生芽上噴施乙草胺乳油防效也很顯著,施藥14 d后,寄生芽防除率可達到100%[14]。在華南地區(qū),廣寄生已經(jīng)是造成油茶低產(chǎn)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通過整枝修剪方式將寄生清除, 即可取得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15]。722673BD-DF0B-4179-A070-F58E45ED82FF
由于廣寧紅花油茶樹體高大,且多栽植在山地,人工清除廣寄生難度極大。此外場區(qū)內(nèi)廣寄生寄主繁多,存在很大的擴散風險,嚴重威脅著周邊多種寄主植物的健康。本文通過對樟木頭林場內(nèi)廣寄生的生物學特性調(diào)查,確定最佳施藥時期及其最佳植物生長激素類藥劑的種類和施藥濃度,以促進廣寄生的花芽死亡和果實凋落,抑制廣寄生種子的產(chǎn)生,徹底阻斷其傳播和蔓延,為廣寄生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廣東省樟木頭林場青山工區(qū)地處南亞熱帶南部,占地面積6 447.96 hm2,森林覆蓋率達到92.86%,位于東莞市境內(nèi),地理坐標介于113°53′E~114°10′E,22°48′N~22°58′N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8℃,年降雨量1 790 mm,年均相對濕度79%。林場所處區(qū)域的地帶性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系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
廣東省樟木頭林場廣寧紅花油茶林主要分布于林場青山工區(qū)國家級生態(tài)公益林內(nèi),面積約533 hm2,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現(xiàn)存面積最大的廣寧紅花油茶人工林。
1.2 試驗方法
1.2.1 廣寄生寄生率和寄生強度調(diào)查
在廣寧紅花油茶林中做8 m×8 m的樣方20個,通過人工攀爬上樹的方式詳細調(diào)查統(tǒng)計樣方內(nèi)每株油茶樹上的廣寄生數(shù)量。計算方法如下:寄生率 =(樣方內(nèi)被寄生樹木總數(shù)/樣方內(nèi)樹木總數(shù))×100%;寄生強度=寄生植物數(shù)量/寄主數(shù)量。
1.2.2 開花結實特性觀察
在試驗地選擇紅花油茶上的廣寄生為研究對象,標記特定花序開始開花的時間,在自然條件下連續(xù)數(shù)個月定點觀察并記錄花朵開放的進程、花朵脫落,直至果實成熟。觀測與統(tǒng)計開花動態(tài)及花朵基本數(shù)量性狀。
1.2.3 藥劑篩選
供試藥劑:30%胺鮮·乙烯利水劑(AS)、5%萘乙酸水劑(AS)、50%丁酰肼可溶性粉劑(SP)、0.1%S-誘抗素水劑(AS),均為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將供試藥劑分別用無菌水稀釋為1∶50和 1∶100 的水劑,備用。
噴施方法:在廣寄生寄生率≥90%的油茶林中,選取廣寄生冠幅≥1 m的油茶樹進行防控藥效測試。分別測試供試藥劑的兩個濃度(1∶50和1∶100),每處理3個重復,每重復5株樹,清水為對照。每株樹上隨機選取3枝側梢標記,并且連續(xù)觀察30 d。統(tǒng)計分析廣寄生落花率、落果率、落葉率和側梢枯死率與紅花油茶落葉率、芽枯死率和側梢枯死率。
1.2.4 胺鮮·乙烯利濃度篩選
將30% 胺鮮·乙烯利AS配制成1∶50、1∶100、1∶200、1∶300、1∶400 共5個濃度備用。在廣寄生寄生率≥90%的油茶林中,選取廣寄生冠幅≥1 m 的油茶樹,噴灑上述藥劑,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噴灑5株樹,以清水為對照。每株樹上隨機選取3個側梢掛牌做好標記固定觀察,連續(xù)觀察30 d。統(tǒng)計廣寄生落花率、落果率、落葉率和小枝枯死率與紅花油茶的落葉率、小枝枯死率和芽枯死率。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OriginPro 7.5繪制圖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廣寄生在紅花油茶上的寄生率和寄生強度
廣東省樟木頭林場紅花油茶已嚴重受到廣寄生的危害,其寄生率和寄生強度分別為94.53%和3.76。廣寄生在油茶林冠層上方大量寄生,嚴重影響油茶的采光;同時林冠下層有大量當年和2~3年生的廣寄生,嚴重影響廣寧紅花油茶的生長和結實,一些植株整株枯死。
2.2 廣寄生花、果實基本數(shù)量性狀及開花動態(tài)
廣寄生花為傘形花序,2~3個生于枝上或葉腋處,每個具花2~6朵,通常2朵?;ü诨ɡ俟軤睿L2.2~2.9 cm,稍彎,頂部卵球形,裂片4。果實為漿果,橢圓形,果皮表面有瘤狀突起,成熟時呈淺黃色,長7.4~8.9 mm,徑5.16~6.35 mm。果實由種子、果肉和果皮組成。
廣寄生花和果實密集著生于枝條,結實量大。2019年在試驗地內(nèi),最早于6月6日在廣寄生老枝和當年生枝條基部第一次觀察到花芽。隨后4個月新枝迅速生長、形成分枝,同時葉腋處長出花芽。花芽形成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10月,當年11月上旬以后基本不再形成新的花芽?;ㄑ堪l(fā)育至花朵綻放需歷時一個多月,同一花序上的花朵綻放時間相差不大,花枝上的花朵離地向上依次開放,花蕾綻放2~3 d后脫落,幼果發(fā)育成熟需2個多月。果實成熟期10月至翌年2月,成熟果實易脫落或被鳥類取食。
2.3 4種藥劑對廣寄生及紅花油茶的影響
2.3.1 4種供試藥劑對廣寄生的影響
4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廣寄生生長及開花結實的影響如表1所示,噴施30%胺鮮·乙烯利AS 1∶100稀釋液30 d后,廣寄生落花率、落果率和落葉率達100%,側梢枯死率為96.49%;其他3種藥劑 1∶100的稀釋液處理后廣寄生的落花率、落果率顯著高于對照(50%丁酰肼SP處理落花率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但為負值,即施藥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廣寄生的花蕾和果實的形成,但未能促進其脫落;落葉率和側梢枯死率顯著高于對照,均為正值但低于40%,即促進了葉片脫落和側梢死亡。噴施30%胺鮮·乙烯利AS 1∶50稀釋液30 d后,廣寄生落花、落果率以及落葉率均可達100%,側梢枯死率為98.96%。噴施其他3種藥劑1∶50的稀釋液后促進廣寄生的落花,抑制廣寄生的果實、葉片和側梢的正常生長,但并未促進果實、葉片和側梢的脫落與死亡,3種藥劑1∶50的稀釋液處理后,廣寄生花的脫落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為正值但小于5%;果實脫落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為負值;落葉率和側梢枯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為正值。
2.3.2 4種藥劑對紅花油茶的影響722673BD-DF0B-4179-A070-F58E45ED82FF
4種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劑的1∶50和1∶100稀釋液對廣寧紅花油茶新梢生長、葉片和芽等器官的影響也存在顯著差異。噴施30%胺鮮·乙烯利AS 1∶100和1∶50的稀釋液30 d后,油茶落葉率分別高達80.20%和97.20%(表1),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組和對照組。4種藥劑的2種不同濃度稀釋液對廣寧紅花油茶的芽和側梢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但組間未見顯著差異。
綜合幾種藥劑對廣寄生的防控效果和對廣寧紅花油茶生長的影響,30%胺鮮·乙烯利AS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高濃度的30%胺鮮·乙烯利AS對寄主也產(chǎn)生了落葉、抑芽生長等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展最佳防治濃度篩選。
2.3.3 30%胺鮮·乙烯利AS最佳噴施濃度的確定
30%胺鮮·乙烯利AS的濃度顯著影響對廣寄生花蕾、果實和葉片的防效,與對照組相比,噴施1∶50、1∶100、1∶200和1∶300的30%胺鮮·乙烯利AS 15 d后,落花率達到100%,1∶400的稀釋液在第20天達到100%,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噴藥后第30天,處理組落花率均達到100%(圖2a)。1∶50的稀釋液處理后第5天,落果率為100%;1∶100、1∶200和1∶300的稀釋液處理后,在第15天落果率達到100%;1∶400的稀釋液處理后,在第20天達到100%(圖2b)。噴施1∶50、1∶100、1∶200的30%胺鮮·乙烯利AS稀釋液30 d后,廣寄生的落葉率均為100%;1∶300 的稀釋液處理后,落葉率為92.88%;1∶400 的稀釋液處理后,落葉率為89.56%,所有處理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圖2c)。噴施1∶50、1∶100、1∶200、1∶300和1∶400的稀釋液30 d后,側梢枯死率分別達到100%、98.96%、97.01%、88.78%和62.73%,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處理側梢枯死率逐漸增加,顯著高于對照(圖2d)。 由上可見,30%胺鮮·乙烯利AS稀釋倍數(shù)越小,其防控效果越好,花朵、果實、葉片等器官全部脫落所需時間越短,試驗中5個稀釋濃度的30%胺鮮·乙烯利AS藥效在施藥 15 d后基本達到峰值。
2.3.4 30%胺鮮·乙烯利AS對廣寧紅花油茶的安全性
不同濃度的30%胺鮮·乙烯利AS對廣寧紅花油茶的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噴藥30 d后,1∶50、1∶100、1∶200、1∶300、1∶400處理組的油茶落葉率分別為96.99%、81.73%、35.15%、34.26%和32.8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圖3a);油茶芽的枯死率分別為16.28%、13.89%、3.34%、-3.35%和-24.17%,其中,1∶400的稀釋液與對照組(-31.22%)差異不顯著(圖3b);油茶小枝枯死率分別為22.22%、14.04%、8.38%、7.87%、5.03%,與對照組(-9.72%)差異顯著(圖3c)。
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1∶50和1∶100 30%胺鮮·乙烯利AS稀釋液會嚴重影響紅花油茶的生長,1∶200 和1∶300的影響相對較小,1∶400對油茶的影響較弱。
3 結論與討論
藥劑篩選結果顯示30%胺鮮·乙烯利AS、5%萘乙酸AS、50%丁酰肼SP、0.1%S-誘抗素AS 4種藥劑均能有效抑制廣寄生生長,但在促落花落果方面,30%胺鮮·乙烯利AS效果最佳。通過篩選30%胺鮮·乙烯利AS最佳噴施濃度,綜合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等因素,最終確定1∶400倍的30%胺鮮·乙烯利AS稀釋液防效最佳,可快速促進廣寄生的落花落果,且對油茶的危害較小。
廣寄生果實成熟期為當年10月至翌年2月;廣寧紅花油茶花期從當年12月至翌年2月,盛花期在1月,油茶果采收一般在10月。結合廣寄生開花結實動態(tài)以及廣寧紅花油茶果采收時間,施藥安排在油茶果采收之后、廣寄生果實未大量成熟之前,盡量減少藥劑對油茶果的影響,同時達到對廣寄生較好的防控效果。
廣寄生主要依靠鳥類和嚙齒動物取食種子進行傳播擴散[16-18],其寄主廣泛,極易造成不同樹種間交叉?zhèn)鞑?。本研究結果表明,30%胺鮮·乙烯利AS 1∶400 稀釋液可有效控制廣寄生的花、芽和果的生長,可有效阻斷廣寄生的傳播蔓延。但不能達到根除廣寄生。因此,生產(chǎn)上應結合人工清除與化學防控措施最終達到綜合防控的目的,提高場區(qū)紅花油產(chǎn)量,同時保護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
參考文獻
[1] 莊端林. 中國油茶[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8,19:71-72.
[2] 郭業(yè)先,柳軍, 楊紹偉, 等. 廣寧紅花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質(zhì)、植物養(yǎng)分初步研究[J]. 林業(yè)與環(huán)境科學,2020,36(6):52-57.
[3] 中國科學院植物志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二十四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8.
[4] 李開祥, 梁曉靜, 覃平, 等. 桑寄生研究進展[J]. 廣西林業(yè)科學,2011,40(4):311-314.
[5] 傅立國, 陳潭清, 郎楷永,等. 中國高等植物第七卷[M].青島: 青島出版社,2001.
[6] 朱開昕, 盧棟, 裴河歡, 等. 桑寄生在廣西的分布及其寄主狀況調(diào)查[J]. 廣西中醫(yī)藥, 2010, 33(2): 59-61.
[7] 王文通,周厚高. 廣州城區(qū)行道樹受桑寄生侵害的調(diào)查研究[J]. 中國園林,2003(12): 68-70.
[8] 羅瑩,徐錫流. 廣州幾種寄生植物的危害情況及其防治[J]. 廣東園林,2000(4):18-20.
[9] COCOLETZI E, ANGELES G, CECCANTINI G, et al. Bidirectional anatomical effects in a mistletoe-host relationship: Psittacanthus schiedeanus Mistletoe and its hosts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and Quercus germana [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16,103(6):986-997.722673BD-DF0B-4179-A070-F58E45ED82FF
[10]SCALON M C,WRIGHT I J. Leaf trait adaptations of xylem-tapping mistletoes and their hosts in sites of contrasting aridity [J]. Plant & Soil,2016,415(1/2):1-14.
[11]陳守常. 油茶桑寄生的防除[J]. 林業(yè)實用技術,1966(8):11.
[12]彭華達. 樹叉打孔注射農(nóng)達防治橡膠樹桑寄生研究[J]. 熱帶農(nóng)業(yè)工程, 2010,34(5):40-42.
[13]夏博,田呈明, 駱有慶,等. 云杉矮槲寄生開花特性及化學防控[J]. 林業(yè)科學,2010,46(4):98-102.
[14]周在豹,許志春, 田呈明,等. 除草劑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初報[J]. 植物保護,2014,40(4):198-200.
[15]梁國校, 王芳, 梁乃鵬,等. 廣西油茶桑寄生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及清除成效分析[J]. 廣西林業(yè)科學,2017,46(1):107-110.
[16]REID N. Dispersal of misteltoes by honeyeaters and flowerpeckers: components of seed dispersal quality [J]. Ecology,1989, 70(1): 137-145.
[17]LUO Yahuang, SUI Yi, GAN Jianmin, et al. Host compatibility interacts with seed dispersal to determine small-scale distribution of a mistletoe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J].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2015,9(1):77-86.
[18]AMICO G C, SASAL Y, VIDAL-RUSSELL R, et al. Consequences of disperser behaviour for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a mistletoe species [J]. Austral Ecology,2017,42(8):900-907.
(責任編輯:田 喆)722673BD-DF0B-4179-A070-F58E45ED8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