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易 莎
(1.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文法系 江西 贛州 341000 2.廣東省北江中學 廣東 韶關 512026)
體驗式作文教學是指在作文教學中融入體驗成分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主要是通過組織體驗,創(chuàng)造體驗的氛圍,來喚起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以親身體驗和真實感受作為寫作的切入點,結合實際,在體驗中作文的一種作文教學方法。體驗式作文教學與普通的作文教學方法有共性,亦有其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
一是體驗性。體驗式作文教學需要學生本人的親身體驗。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體驗式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將作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具體化、簡單化、生活化,使學生身臨其境,誘發(fā)其真切的體驗,使其產生情感的共鳴。
二是互動性。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作文不再是學生單邊的頭腦活動,而是在教師設計的特定活動情境下的多邊互動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不僅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還有學生與情境的互動,在這種多邊互動的情境下,學生不自覺的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熱情,互動互助,共同完成體驗目標。
三是目的性。體驗式作文教學中所采用的體驗,它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它是為了達到作文教學的目標而采取的手段、方法、策略。從形式上來看,作文課上的體驗是教師用以引起學生感悟的手段,從內容來看,體驗中包含著語文能力,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既可以鍛煉相應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獲得一些新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在作文時有情可述。
總的來說,體驗式作文教學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目標,它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并注重引導學生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筆者對贛州市全南縣龍下中學、龍源壩中學和南線的南逕中學為調查對象,這3所學校既有地域之分,又有規(guī)模大小之分,還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之分。3所學校的具體情況如下表:
?
從整體上看,所選的三所學校能夠較好的代表全南縣農村初中的教育現(xiàn)狀。為此,筆者通過現(xiàn)場觀察、電子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總結了體驗式作文教學在這三所學校的運用情況。
在采訪語文教師中,明顯表現(xiàn)出,教齡較長越會選擇體驗式作文教學模式,且體驗活動效果越好。這3所學校新進的語文教師教齡較短,教學經驗相對貧乏,且懼怕遭受校領導的責問,所以不敢輕易嘗試新的作文教學模式。
筆者在聽課觀察和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會采用體驗式來進行作文教學,同學們在體驗式活動中,熱情高漲,整個課堂不像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那樣死氣沉沉,而是異常活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筆者在總結問卷調查的結果后,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使用的體驗方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造性。
由于農村經濟欠發(fā)達,農村學生長期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所接觸的外界事物十分有限,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帶有一定的封閉性,學生的知識面窄,積累不足,缺乏必要的情感體驗,開展體驗式活動因農村地區(qū)高度重視安全問題,且家長資源有限,校方又無力確保學生的校外安全,故體驗式活動無法進行。
“教學策略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把握和推進的一系列措施”。 針對全南縣農村初中體驗式作文教學的使用現(xiàn)狀,筆者從農村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出發(fā),提供了一些可供農村教師選擇的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生活,沒有體驗,何談作文。在作文的過程中,許多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無事可記,無情可表”的狀況,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觀察,難以發(fā)現(xiàn)農村生活的豐富多彩。為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農村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風光,如:農村的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小橋流水、山野云霧、日月星辰等等,讓學生認真記錄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多姿多彩。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fā)掘農村生活中獨具魅力的人和事,去領略淳樸多彩的民俗節(jié)日,去追憶其樂無窮的童年趣事,并積極參與到各種生活情境中去。教師也可指導學生觀察校園趣事、家庭瑣事、社會見聞、農作實踐等等,讓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描寫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最后,教師在寫作前還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運用所積累的寫作素材。
體驗式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體驗,閱讀體驗也是進行體驗式作文的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農村初中的學生而言,他們生活的圈子相對比較狹小,生活比較單一,視野也就相對比較狹小,但通過閱讀,他們可以置身于不同的時空,可以和各種各樣的思想相互碰撞交流,可以了解他們未曾觸摸過的大千世界,感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這些都能積累他們的閱讀體驗。
體驗式作文教學離不開特定的教學情境,在特定情境下,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到寫作環(huán)境中去,不由自主地產生寫作動機。成功的體驗式作文教學需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幻燈片、視頻、音樂等各種多媒體手段將作文教學的要求、素材等充分展現(xiàn)出來,綜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使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如:要進行“保護環(huán)境”之類的寫作時,就可以播放一些本鄉(xiāng)本土過去和現(xiàn)在的森林和小溪的照片,通過這些視頻和圖片的視覺沖擊,學生親眼目睹并親身感受到自己生存的家園在一天天的遭到毀滅,便對保護環(huán)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會自覺地付諸行動。這樣的體驗式作文教學不僅營造了作文教學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喚起了學生的寫作欲望,還加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進而使體驗式作文教學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在農村進行體驗式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立足農村實際開展活動,如:龍下中學的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拜訪當地的藍氏宗族祠堂和畬族人士,領略少數民族的風情;龍源壩中學的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到當地的雅溪圍屋參觀圍屋和學習全南擂茶的制作過程,做擂茶、品擂茶、悟擂茶;南逕中學的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觀當地的“高山牌”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和古韻梅園等。教師還要重視體驗活動全過程的指導,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要有意識的將作文教學的要求與體驗式活動密切結合起來;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和思考生活;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升華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使它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體驗式作文教學本身就帶有獨特的評改方式。首先,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評改方式應具有民主性,評改的主體不應只局限于教師個體,而應把學生和家長也納入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改他人作文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寫作精華,從而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其次,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評價標準也要因人而異,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認知發(fā)展差異,尊重不同學生的獨特體驗。最后,體驗式作文評價的語言應具有導向性和情感性,在體驗是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處于指導地位,教師評價性的語言在學生作文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村初中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在實施過程中也要采取適當的方法,以充分發(fā)揮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優(yōu)勢。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知識水平等都不盡相同,正是這些差異構成了他們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這恰恰也是體驗式作文教學所追求的獨特體驗產生的基礎。在進行閱讀體驗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即使有些體驗可能存在偏差,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體驗,而是要進行鼓勵和贊賞,適時點撥,加以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認識。
在體驗式作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教師可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到活動情境中去。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正確處理好教學的情境性與真實性的關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所處的各方面環(huán)境。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談美食”的作文體驗活動中,教師向農村學生播放花生、紅薯、青菜等他們熟悉的食物,學生便會產生親切感,因為這些食物在農村都十分常見,且有多種多樣的吃法,學生能滔滔不絕地道個不停,十分興奮,學生的情感體驗一下子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體驗式作文教學因其靈活度太高而顯得不好組織,因此,教師在體驗式活動的前中后一定要組織有序,只有在有序的活動情境中,學生才可能真正有所體驗。
在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情感的缺失和監(jiān)管的不力導致他們更加叛逆,甚至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作文對這部分學生來說簡直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能夠及時完成已實屬不易,教師要遵循“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發(fā)掘他人的閃光點,正確地指出他人的不足,充分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尊重和保護他人的自尊心。
總之,體驗式作文教學符合作文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值得一線教師推廣的作文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