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慰生
【摘要】在物理教學中,為使得課堂的內(nèi)容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把控好語言的正確表述尤為重要,筆者將根據(jù)物理課堂教學的一些實際情況,結(jié)合物理學科的一些特點,分別從物理課堂語言表述的嚴謹性、針對性、引導性和趣味性等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探討如何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關鍵詞】物理教學;物理課堂;語言表述;有效教學
課堂語言表述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知識的傳授和講解、師生的課堂互動、信息的交流和反饋往往都要借助教學語言進行有效實現(xiàn)。而對于一名物理教師,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普通交流那么簡單,其原因在于物理教師所面臨的教學科目所具備的一些學科特點所決定。畢竟物理學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物理概念通常也是很規(guī)范和嚴謹?shù)?,每個物理學名詞所表示的物理量都有其明確的物理定義、計算方法和換算關系。中學物理教師往往是帶學生進入物理學習的啟蒙老師,其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強調(diào)物理概念和物理定義等語言表述的嚴謹性,這往往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加深學生對概念、定義的認識,為學生后續(xù)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一些學生而言,物理也是一門相對抽象且枯燥的學科,如何運用語言的表述和引導,使得物理的知識講解變得更生動有趣,使得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知識講解更具針對性,語言表述更接地氣,也是對于一個物理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強大考驗。
一、物理語言表述的嚴謹性
在八年級物理教材中學習到二力平衡時,課本對一對平衡力的概念是這樣表述的:“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睂W習到這里,教師要特別提出教材對該概念描述的嚴謹性。必須強調(diào)的是,這兩個力必須得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因為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等大反向的力才可能構(gòu)成一對平衡力。如果教師沒有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學生容易在后續(xù)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產(chǎn)生對概念的混淆。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一冊中,對牛頓第三定律是這樣描述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通過對兩個概念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前者是強調(diào)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而后者則是以“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前提,這些差別往往很容易被初學者所忽略,從而造成概念的混淆。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表述要高度嚴謹且規(guī)范,才不會因為一時口誤或缺少對概念關鍵點的特別強調(diào)而使學生造成誤解,影響其后續(xù)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規(guī)范語言的表述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學生學習物理時對物理語言的表述。
二、物理語言表述的針對性
物理教師教學語言表述可以根據(jù)不同授課對象、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和不同的授課環(huán)境來進行有針對性地實施。例如,針對新高考的選科形勢下,不同選考學科組合的學生其知識結(jié)構(gòu)是有所區(qū)別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選考學科知識特點引入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對于選考學科包含生物的學生,可以在講電容的時候引入細胞膜電容的知識點。而對于選考學科包含地理的學生,在講到力和慣性的時候可以適當引入地球自轉(zhuǎn)偏向力等相關知識點。在面對選考化學的學生,在講到原子物理時,可以適當引入化學反應時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等。這樣能讓學生有效進行跨學科學習,構(gòu)成學科之間知識點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而在不同授課內(nèi)容和授課環(huán)境中,教師也可以借助當時的情況和形勢,根據(jù)特定教學環(huán)境結(jié)合相關物理知識點進行有效引導。比如,在學生剛上參加完課間操時,情緒可能很難穩(wěn)定下來,如果教學中直接開始新課的學習,可能教學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教師可以根據(jù)課間操的動作分析為例和學生進行探討,分析一些具體的受力情況,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學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為接下來學生更好地進入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三、物理語言表述的引導性
在物理課堂中,起到引導作用的語言表述有時候能使得課堂氛圍更活躍,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增強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
講解到電壓這一概念時,本身由于電壓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學生很難去進行理解。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打開水龍頭的過程,并通過水龍頭打開的過程讓學生感受水壓的特征。通過不斷提問,不斷啟發(fā),不斷類比,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電壓的特點,從而得出電壓的一些物理規(guī)律。優(yōu)秀的課堂是物理老師通過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語言的刺激,讓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造,從而形成新的印象,激起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調(diào)動學生對求知的欲望。
四、物理語言表述的趣味性
教師在物理課堂語言表述中,如果能通過一些趣味的表達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講課時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能更好引起學生的注意,加強學生的理解,活躍原有比較嚴肅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中去接受知識。例如,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shù)匾胍恍┈F(xiàn)今比較正能量的流行用語,比如“給力”“走你”“高大上”等。學生會從潛意識覺得老師非常接地氣,很新潮。這樣子,也能很自然地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風格,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在講解到某些知識點時,教師也可以結(jié)合物理學史的一些正能量的有趣的故事,通過和學生探討交流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認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能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觀。
總的而言,語言是教師的基本功,在教學當中,合理利用語言引導,可以進行更有效的課堂實施。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合理結(jié)合物理學科的知識特點,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的形成情況,學生所處環(huán)境等相關因素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引導。使得在語言表述中,物理課堂更具備嚴謹性、針對性、引導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胡華康.物理教師如何把握語言藝術的應用[J].群文地,2011(3):162.
[2]邊永錢.初中物理中的趣味性教學[J].發(fā)展,2011(4):140.
[3]林毅.物理教學中的趣味性[J].科學大眾(科學育),2013(73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