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付星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紅色影視資源;激發(fā)興趣;深化認知;政治認同;教學實踐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但隨著全國高考試點改革的推進和統(tǒng)編版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教師們在政治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產(chǎn)生了很多困惑。筆者在對困惑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嘗試以紅色資源為例,針對問題提出一些解決策略。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困惑
(一)知識點多,重難點難以突出
統(tǒng)編版必修一的編寫以點帶面使得政治教師普遍感覺到教學內(nèi)容多,無法做到點點深入,面面俱到。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例,在這一課中,教師需要達成五個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下又需要細化成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和拓展。教師在初步設計的嘗試中普遍感覺到一個課時完全不能做到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和討論,更不用說還要強調(diào)重難點,實現(xiàn)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教材知識歷史性太強,難以體現(xiàn)政治學科特性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框題,講述的是我國的黨史和國史。在教學實際中,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反映,下課后學生會問老師,高中的政治課是不是其實就是歷史課。甚至有些教師自己也感覺到,在課堂教學中對歷史知識的講解篇幅遠大于對政治學科知識的講解,無法凸顯政治課的性質(zhì)與價值。
(三)教學內(nèi)容書面化,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必修一教材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在講過去的歷史,囿于時空距離,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難以理解這些歷史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正因如此,這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都不甚理想。同時,由于課時有限,大部分教師為了及時完成教學進度會采用平鋪直述的講解法。相較于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學科來說,高中生感覺政治這門學科比較抽象和枯燥,進而喪失學習興趣,甚至產(chǎn)生了主觀上的排斥。
(四)大學選專業(yè)受限,學生對政治學科的關注度不夠
在新高考改革前,政治課是文科必考科目,學生對政治尚頗為青睞。新高考改革后,高中選考政治所對應的高校相關專業(yè)門類不多,教師就必須展現(xiàn)出政治課獨具的魅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樂意選考。
二、通過在課堂中引用紅色影視資源激發(fā)高中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例,為實現(xiàn)“講解中國近代史,幫助學生理解近代中國淪陷的過程及悲慘處境,懂得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及兩其關系;了解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知道這些嘗試和斗爭沒有成功的原因?!备鶕?jù)這個教學目標,我便有意識地為學生們播放了《五分鐘帶你看完中國近代史,超燃!革命英烈永垂不朽!》這一短片。短片是紅色電影片段剪輯而成,通過短片,學生們看到了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舊中國是如何淪陷以及我們的先輩在怎樣地不屈不撓地救亡圖存。在短片的渲染下,學生們腦海中產(chǎn)生了諸多疑問:舊中國各階層都在嘗試復興中國的原因是什么?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的嘗試和斗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在這些疑問的推動下,學生們自覺地調(diào)整了學習的狀態(tài),以全身心投入的方式進行了學習與聆聽。借助紅色影視資源以激發(fā)學生們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興趣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并且還能得到一些意外收獲。例如,激發(fā)學生針對某個政治事件進行探索和課后討論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借助紅色影視資源深化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認知
為實現(xiàn)“了解黨和人民的浴血奮戰(zhàn)史,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zhì),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關系;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這個教學目標,我為學生們播放了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影視劇匯編節(jié)目《信仰的力量》中的《驚雷》和《上山》等片段,這些片段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黨是如何領導人民堅守信仰取得勝利。最終,這種信仰也就成為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xiàn)代化道路的力量之源。從影視片段中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并見證黨和人民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感受到革命信仰以及革命道路的艱辛和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如此一來,學生們便更能深刻地認知與理解教材內(nèi)容背后所蘊含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
四、以紅色影視資源為載體促進學生增強政治認同、提高公共參與能力
而為實現(xiàn)“了解黨領導人民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必要性;了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論成果;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chuàng)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jīng)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的”這個教學目標,我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播放了嗶哩嗶哩網(wǎng)站上《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9月15日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影視片段,這個片段談及了會議召開的時間,背景以及部分會議內(nèi)容,指出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在這一時期,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通過觀看影視片段,學生們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之上補充了更多的背景知識,對于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也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因此也更認同先輩們參與國家建設的榮譽感和憶苦思甜。這些超出教材上的知識的擴充讓學生們很好地將國家發(fā)展與自己的生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還得以形成了家國態(tài)度及觀點,知道要將自己的少年夢想寓于家國民族的夢想之中。
五、結束語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統(tǒng)編教材使用是否有效,不僅看學生認知的變化,還要看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變化。所以,教師要站在上好“關鍵一課”的高度,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研究統(tǒng)編教材,把馬克思主義種子播撒在高中學生心中,勇于創(chuàng)新,尋求解決問題策略,讓政治課上出政治“味道”,讓學生真心熱愛,真懂、真信、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