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術史論教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甘肅工藝美術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書畫協(xié)會高等美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
記得剛上初一,在一個傍晚,美術老師帶著興趣小組同學騎著自行車外出寫生,那是我第一次外出寫生。我將畫夾撐在自行車的后架子上,站在高低不平的田埂邊畫落日余暉中的遠山。時隔三十八年,那張寫生早已不知去向,但像綢緞一樣美麗的霞光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此后每逢回家時,遠遠地看到那道如同屏障一般聳立著的、巍峨的、青黛色的峰巒,就會想起年少的自己曾經(jīng)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涂抹過,那抹絢麗的晚霞總會在眼前暖暖地展開。
上大學的時候,開始跟著老師騎著自行車去外地寫生。此后,幾乎每個暑假,總會隨老師或者朋友們一同去甘南草原、青海大通河畔畫畫,短則兩周,長至一月。印象最深的是,一行師生四人從青海的浪士當?shù)胖孕熊嚺谴髟碌刳s了兩百多公里路,清晨時分回到蘭州,那一夜的辛苦與危險已不記得,只記得夜非常黑,車輪下的路面忽而起來,忽而下沉?;貋砗竽樕贤懫ち撕靡魂囎樱貏e是鼻子尖上蛻了好幾層。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當時的老師們大多已年逾古稀,仍筆耕不輟,有的老師或已駕鶴西去。曾經(jīng)的畫友們也都年過半百,說起曾經(jīng)外出寫生的趣事,總會相互打趣。自己因為雜事纏身,外出寫生的日子越來越少了,但總是回想起那些外出寫生的自由日子,想起大家圍坐在樹蔭下的草地上吃飯的情景,似乎還能聽到翟老師以濃郁的河南口音活靈活現(xiàn)、帶著些許夸張的口吻講述《清明上河圖》畫面中的店鋪伙計在喊“六”,陡老師照舊底氣十足地講《楊家將》中的“四郎探母”……我們分享月餅、啃干饅頭、剝雞蛋、喝涼開水,用彎曲的樹枝兒夾起塑料袋里辣椒油涼拌的牛肉片兒放在嘴里細細地品味。每當黃昏時分,大家收拾起畫具,蹬著自行車,沿著崎嶇不平的小路穿過幽暗的樹林返回住處,遠處暖暖的霞靄映襯著村舍升起的裊裊炊煙,偶爾夾雜著雞叫的聲音,時不時還會遇到村民們趕著牛羊群走在山路上。村民一聲吆喝,羊群三三兩兩地四處散開,有些調(diào)皮的小羊竟然躍上山坡,向前一路小跑著去。這時候村子里總是彌漫著濃濃的柴火味道,讓人心底總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暖意。一天的辛苦融化為淡淡的、不可名狀的幸福。
因為自小生活在西北,渾厚的黃土高坡、荒蕪廣袤的沙漠戈壁、高低錯落的寺廟藏居、綠色掩映中的金黃的油菜花、村民們粗糙淳樸的面龐,總會喚起我心底對這方土地的眷戀與感恩,而我手中的畫筆成為最為直接的表達。門前的一草一木、花開葉落、彎曲綿延的河流、起伏逶迤的山坡、靜謐深邃的星夜,自然而然成為筆下的素材。在那遙遠的地方,總有著畫不完的風景,歲月輪回,不曾改變。89BA896F-2D24-40EC-B5E2-98AF2091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