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菁然 符仕平 姜澤榮
1 前言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心理測量法、訪談法、對比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云南省攀巖隊優(yōu)秀運動員W進行個案分析,探究其在重大競賽中的choking現(xiàn)象及其心理機制,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希望為其后續(xù)的比賽提供訓練調整參考。結合調研階段性實際考慮其認知焦慮和自信心不足,在心理指導中實驗心理復合團隊著重對其進行了緩解認知焦慮及自信心重建等干預手段。結果表明明:狀態(tài)自信越高認知焦慮越低,反之亦然。該運動員的訓練狀態(tài)直接影響其比賽自信心,同時自信心反過來又影響其比賽成績的發(fā)揮。前期進行的心理指導效果并不理想,干預手段調整后后期效果得到發(fā)揮,雖未達到最佳水平但運動員整體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
攀巖是一項依靠運動員對抗地心引力向上攀登的一項運動。因為攀巖運動是在高空進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攀巖屬于極限運動,在比賽中常常受外界不穩(wěn)定因素的干擾,就會對攀爬線路的選擇及攀爬動作的完成造成影響,無壓迫性失誤增多,引發(fā)懊惱、沮喪等情緒。競技體育比賽中,往往會有在比賽關鍵時刻出現(xiàn)失誤的說法,在關鍵時刻競技發(fā)揮低于其實際應有的能力的表現(xiàn),心理學家將其稱之為“Choking”現(xiàn)象,王進將Choking 現(xiàn)象定義為在壓力情境下,一種慣用的動作執(zhí)行程序產生衰變的過程,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與求證。
本研究以現(xiàn)有理論研究為基礎,對省隊攀巖運動員W進行動態(tài)跟蹤調查,對其進行競賽中choking的心理分析,發(fā)現(xiàn)該運動員認知焦慮較高及自信心不足,課題復合團隊根據其個體現(xiàn)象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希望能夠對省攀巖隊心理訓練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在獲得云南省攀巖隊教練員及運動員本人的支持下,抽查樣本云南省攀巖隊優(yōu)秀運動員W(代稱),對其進行全面的研究及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訪談法
對云南省有關基礎心理學、體育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學方面的專家教授以及教練員進行專家訪談。
自2021年3月立項開始,對受試運動員也多次進行深度訪談,并及時對訪談內容和過程做好記錄進行分析。
2.2.3 心理測量法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競賽狀態(tài)焦慮問卷、運動競賽焦慮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測驗(16PF--成人)等心理測量量表進行動態(tài)跟蹤。
2.2.4 邏輯分析
錄像分析:對受試運動員在訓練場和比賽場進行現(xiàn)場運動表現(xiàn)錄像,結合測試結果等材料進行邏輯分析。其中在此期間W參加了中國攀巖聯(lián)賽分站賽的遼寧義縣站、江蘇淮安站、十四屆全運會預選賽、亞運會選拔賽、備戰(zhàn)隊員集訓一階段賽。
行為觀察:在訓練場或競賽場上對受試運動員進行現(xiàn)場觀察,主要觀察其軀體表現(xiàn)并進行分析。
材料分析:對訓練比賽成績及所有數據進行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個案研究背景
W為我省“省隊院辦”攀巖隊主力隊員,于2020年8月份開始進行全國分站賽,在立項開始前已進行兩場積分分站賽,了解到在2020年兩次比賽過程中,W頻頻失誤,沒有發(fā)揮出來原有水平,與W及其教練員溝通發(fā)現(xiàn),W比賽期間出現(xiàn)激動、緊張、焦慮等情緒,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致使自己發(fā)揮失常出現(xiàn)choking 現(xiàn)象?;趪鴥韧鈱hoking現(xiàn)象現(xiàn)有的理論及研究成果,對該名優(yōu)秀攀巖運動員進行個案研究調查,對其出現(xiàn)choking 現(xiàn)象的主要心理誘因進行分析與探究。2021年3月開始對W進行動態(tài)跟蹤,2021年集訓期該運動員的速度攀巖成績達到5.6S,但在2020年-2021年分站賽16進8的決賽中出現(xiàn)三次失誤均無緣決賽,根據階段性調查結果,并結合其卡特爾人格分析發(fā)現(xiàn)其獨立性不強、緊張度過高,個人承擔比賽任務的壓力較大,在團隊比賽中可能更能發(fā)揮優(yōu)勢,社會期望以及自身壓力感知程度、對手實力影響都對該運動員形成焦慮認知等。根據分析結果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試圖找到解決其比賽失誤現(xiàn)象的有效手段。
3.2 競賽中的choking及心理動態(tài)跟蹤
2021年1月-3月冬季集訓期該運動員的速度攀巖最佳成績達到5.6S,2021年積分賽中,賽前該運動員表現(xiàn)信心滿滿,但是在速度攀巖比賽中途再次失利滑落,三次比賽未有突破。該運動員日常訓練成績在5.6-5.9秒之間,但是在賽場上的預賽比賽成績用時均多于6.1秒,16進8的決賽出現(xiàn)三次失誤無緣決賽,在三人團體速度接力賽中該名運動員個人承擔的部分發(fā)揮正常,戰(zhàn)績均在6秒以內。在十四屆全運會資格賽中個人速度賽預賽最好成績多與6秒1,16進8比賽中再次失誤,無緣決賽。該運動員預賽成績均在6秒以上,16進8比賽中出現(xiàn)失誤,賽場出現(xiàn)競賽choking現(xiàn)象。
結合比賽進行賽前心理數據信息采集,直至本次預選賽結束,以焦慮值為主做階段性趨勢圖,如圖1所示:
2020年分站賽后對被試者進行了首次測評,競賽焦慮自評和運動競賽焦慮自測量表,由上圖數據得知測評值均達到本階段一個最高水平,考慮是因為在上個周期獲獎后的兩次失誤,對該運動員在全國攀巖錦標賽的自信心造成嚴重挫傷,比賽心境產生了較大波動。通過動機集訓,2021年3月模擬賽、4月份分站賽前的焦慮測試可以看出被試的焦慮值有明顯下降。4月分站賽中16進8比賽失利后,在5月底6月初的模擬賽在集訓營進行,賽中軀體焦慮和認知焦慮較年初有明顯下降,狀態(tài)自信有明顯回升,因模擬賽成績穩(wěn)定,狀態(tài)較好(據領隊提供的數據:模擬賽成績均在5.8秒內),重拾信心。但在預選賽中認知焦慮再次回升,狀態(tài)自信也明顯下降,考慮其因在當天再次失利,對其產生巨大壓力,挫傷了自信心,焦慮感再次回升,認知焦慮顯著高于軀體焦慮。比賽中或遇到熟悉對手、環(huán)境、自身狀態(tài)等因素可能造成影響。在預選賽后該運動員進入休整期,2022年1月份該運動員在亞運會備戰(zhàn)隊第一階段集訓中進行集訓賽前測試,由圖可見軀體焦慮認知焦慮較預選賽時顯著下降,狀態(tài)自信顯著回升。
從上圖分析可知:整個周期運動競賽焦慮與軀體焦慮保持一致并小范圍波動,狀態(tài)自信越高認知焦慮越低,反之亦然。該運動員的訓練狀態(tài)直接影響其比賽自信心,同時自信心反過來又影響其比賽成績的發(fā)揮。
3.3 W的心理干預
根據該運動員競賽狀態(tài),結合其人格分析、歸因方式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輔助工具:皮試儀、血壓心率儀等工具。由圖1可見該運動員認知焦慮越高其比賽狀態(tài)越差成績直接受影響。結合與運動員W的訪談對其進行緩解認知焦慮的指導。復盤練習;在每次分站賽后進行比賽復盤,從比賽全程表現(xiàn)到心理活動、從身體狀態(tài)到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在復盤中認識自己。
認知焦慮分解;前期心理指導中只在每次模擬賽賽前進行認知分解,根據比賽實際進行調整在模擬賽前及分站賽出發(fā)前進行分解,因國家級賽事優(yōu)秀運動員的比賽對手及隊內集訓模擬賽對手均相對固定,在分解時結合前期比賽視頻等材料可進行全員的深刻分析,幫助W更清晰的了解自己和對手的長短板,協(xié)助其對接下來的比賽有較為客觀的預判,減少對手帶來的假想壓力。在日常訓練中提醒運動員把注意力多放在自身運動任務上,而不是他人期望上,多以鼓勵為主正確引導。
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重塑在心理學上相對復雜,在幫助W時前期團隊采用自我認知分析,幫助W分析比賽失誤的關鍵因素,客觀準確的評估自己的技戰(zhàn)術能力,幫助其樹立運動項目自信心。觀看自己前期比賽視頻,幫助其復盤,回想失誤時最關注的問題及失誤的關鍵點。找到主要問題分析問題。在賽前幫助其客觀準確的預估比賽戰(zhàn)況,結合自身實力樹立自信心,后期以團體自信心心理訓練進行輔助,通過設計方案、活動等在訓練中探尋自己、找到自己、認識自己、突破自己。
通過多次調整,輔導效果也在提升,本階段最后一次比賽中W在速度賽中成績較為穩(wěn)定。
3.4 W的成績曲線
測試成績記錄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一模賽是在冬訓結束后進行,冬訓成績最好在5.6秒,一模賽中并未發(fā)揮最好水平,但相對穩(wěn)定。在分站賽中成績顯著下降沒有發(fā)揮正常水平,其中結合圖1焦慮值也在較高水平。在接受團隊輔導后的二模賽成績相對回升,但并未達到最佳水平。預選賽中成績再次下滑,并在16進8賽中失誤沒有成績。集訓一階段比賽是在較長休整期后進行的比賽,其中課題團隊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及輔導,成績如圖所示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定,成績在5.7S浮動。根據結果所示考慮前期心理指導并未在大型賽事中起到顯著作用,在本階段最后一次比賽成績趨于穩(wěn)定。
4 討論
4.1 W的心理表征佳認知焦慮
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W對比賽的重要性看的較重,W2021年一直備戰(zhàn)全運會,因其是省隊重點隊員,并且承擔一定的目標任務,所有努力都是為全運會準備,目標任務的設置對W在無形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希望能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獲得獎金,找到自身價值體現(xiàn),自我定向目標較高,對他人的期望很看重。日常訓練中W一直是以助教的身份在隊里帶隊員,后起之秀在訓練中慢慢得到成績提升,產生較大危機感。體能訓練是明顯感到自己不如從前,新隊員體力較自己好得多,時常感到疲憊,自我效能感下降。比賽成績下滑,到了成家立業(yè)的年紀還在學校比賽來自社會的壓力較大,自我意識較強。
4.2 失誤解析
認知焦慮較高:自我意識、目標任務定向,社會、家人、單位帶來的期望,及在比賽中的低自我效能都會影響運動員比賽的發(fā)揮。考慮在比賽中W更多的精力分散到外界事物上,打亂了比賽的節(jié)奏。過高的目標設置會使運動員將較多的注意力放在成績上而不是自我技術表現(xiàn)上,不能有效幫助運動員完成比賽任務,反而帶來超常的壓力。
4.3 干預手段的使用探析
被試者認知焦慮較高:對手壓力、社會期望、低自我效能、目標任務等,結合狀態(tài)自信比賽表現(xiàn),在干預前期復合團隊主要采用認知療法對其進行心理指導,在模擬賽中稍有效果,因比賽周期賽事較多,鏈接緊密,賽季開始后未能到現(xiàn)場給予心理指導,賽前焦慮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后期結合人格分析等進行自信心建立取得一定成效。自信心建立較為復雜,在本研究中考慮投入更多時間進行重塑,方有效果。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2021比賽周期運動競賽焦慮與軀體焦慮雖有小范圍波動但整體保持一致,狀態(tài)自信越高認知焦慮越低,反之亦然。該運動員的訓練狀態(tài)直接影響其比賽自信心,同時自信心反過來又影響其比賽成績的發(fā)揮。
針對W運動員前期進行的心理指導效果并不理想,因課題周期即將結束,數據截止目前表示后期效果得到發(fā)揮,雖未達到最佳水平但運動員整體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心理指導方法需進一步調整。
5.2 建議
結合本課題研究方向,給出一些建議:由于實驗條件限制,不能對被試者進行更多生物反饋實驗,在數據采集及心理訓練上不能給運動員提供更多的支持,指導所獲得的有效反饋只能在比賽成績上獲得更直接的體現(xiàn)。因此考慮增加一些實驗工具輔助實驗。另外,本研究時間較短,影響運動員競賽choking的因素較為復雜,本研究結合理論及文獻提出的方向并不能完全代表該運動員個體案例,因此考慮增加研究的長度及廣度。自信心的建立及重塑工作量較大,考慮增加研究時間研究投入來完成干預,尋找更直接有效的手段,幫助被試者避免比賽choking現(xiàn)象。
本文系2021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優(yōu)秀攀巖運動員比賽choking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預的實驗研究—以云南省省隊為例”項目編號:2021J1030。
通訊作者:姜澤榮
(作者單位:1云南體育運動職業(yè)技術學院競技體育學院2昆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