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江蘇省泗陽縣實驗高級中學
受到目前全球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物理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驗性的科學,它是人們通過大量實驗及實踐總結得出的。因此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以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以“電磁感應現(xiàn)象”為例,進行“導學練”混合式教學的設計,將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有效融合,以實現(xiàn)“1+1>2”的教學效果。有效地將線上和線下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名教師,積極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對教學流程進行重新的設計,另一方面可以積極主動向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教育的方式邁進,從而更好地適應目前網(wǎng)絡時代為教育行業(yè)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
以“導”先學,即物理教師在講解新課程內容前,通過微課線上推送的方式先帶領學生進行所學課程的預習工作。隨著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也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微課的基本概念指的就是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將兩者進行融合的產物。因為微課具有方便快捷、生動靈活等優(yōu)勢,所以學生對此形式會非常喜愛。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學習App 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微課作業(yè),并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教學目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有效鍛煉,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以增強;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新課學習前,提前預習所學內容,更加清晰地掌握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學生在新課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所學知識難點進行學習,緊跟教師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以每次新課的學習內容為依據(jù),為學生布置2 個微課預習作業(yè),注意每一個微課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如果微課的時間過長,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設計說明:高中物理教師可以以后臺的數(shù)據(jù)為分析依據(jù),在講授新課前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尤其是學生完成預習檢測的準確率、學生學習時間等相關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狀況,有針對性地編寫新課教案,可以為接下來的線下教學工作提供更準確的教學方向。教師可在課前提出問題,如磁場是否可以產生電流?若想要產生電流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等等,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有的放矢地主動尋找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與能力,而且讓教師集中時間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相關物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滲透和加強,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相關物理知識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學”,這里的“學”指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在線上進行獨立學習,教師需要在線上提前將新課內容進行分析和完善,進行物理教學的二次備課工作,為線下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二,線下教學答疑,在此過程中,物理教師需要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通過互動來判斷學生在線上對物理課程預習的情況,教師對學生物理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要有非常清晰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展開線下教學工作。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將解決學生對于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作為核心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解決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比如物理公式的正確理解、物理習題的解題思路等,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物理觀念,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思維。第三,線下物理教學探究,對于“電磁感應現(xiàn)象”這節(jié)物理課中涉及的“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的實驗,如果物理教師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要結合線下物理教學的實際探究才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說明:此階段是學生經歷物理知識從零碎到有序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把零散的物理知識點變得更加有條理,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深刻,從而有效地解決物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
例題: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公式:電流I=,其中I 為電流(A),q 為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C),t為時間(s)。
圖1
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如下:
歸納:在該實驗中,什么情況下可以產生感應電流?
“練”的概念并非局限于教師在線下教學中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還包含線上檢測的方式。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的學習App,將學生進行物理習題的訓練作為教學重點,結合物理課程的教學進度,采用試卷測試的方式構成微課試卷進行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試卷的時間一般控制在八分鐘左右;或者設計成物理單元考查試卷,并將考試時間控制在四十五分鐘左右。物理教師在進行“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授課時,可以設計“電磁感應現(xiàn)象”和“電磁波”等相關物理知識點的微課試卷進行線上評價,再結合學生的反饋結果有針對性地展開線下輔導工作。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習App中的“查看學情”顯示的具體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這些精準化的大數(shù)據(jù)展開詳細的分析,結合相關的分析結果,使教師對教學評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設計說明:“練”在物理教學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練”可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即時評估,一方面鞏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結果進行反思,靈活調整線下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通過有效運用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導”“學”“練”的有效運用,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獲取到物理課本以外的知識點,極大程度豐富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資源,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導”中對所學物理課程進行提前的預習,可以達到先學新知的效果,著重掌握物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從“學”中將所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和優(yōu)化,將零散物理知識點構建成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進一步優(yōu)化新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從“練”中將知識進行內化,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有效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技術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結束語:本文通過以“導”先學——微課線上導、以“學”優(yōu)學——線下和線上教學融通互生、以“練”促學——線下作業(yè)+線上檢測三個方面,以“電磁感應現(xiàn)象”為例,詳細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混合教學的導—學—練的操作方式,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共同探索有效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混合式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