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陽
(咸陽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歌劇《傷逝》是作曲家施光南為紀念魯迅先生100 周年誕辰而創(chuàng)作的,這部歌劇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借鑒西方歌劇的表現(xiàn)形式與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該作品一方面融合了中國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手法,另一方面結合了西方歌劇創(chuàng)作理念。在這部歌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作曲家使用了不同于傳統(tǒng)歌曲的民歌似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領唱、重唱與合唱進行了完美融合。
《傷逝》是一部三幕歌劇,講述了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涓生和子君因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而相戀并組建小家庭。但是,由于生活的艱難,再加上涓生的失業(yè),他們這個小家庭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差,兩人的生活也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涓生和子君的愛情也出現(xiàn)了問題。但子君依然愛著涓生,并且加倍小心地陪伴著涓生,然而,她的這些做法換來的卻是涓生的冷落。最終,涓生告訴子君,他已經不再愛她了,并提出了分手。備受打擊的子君痛苦不堪地離開了涓生,最終在無愛的人間死去。
這部歌劇藝術構思完整,體現(xiàn)了獨特的創(chuàng)造精神。歌劇非常切合原著的抒情性,并創(chuàng)造出濃厚的抒情風格。歌劇《傷逝》在音樂的設計、角色設置、心理詮釋等方面具有新的特征。這部歌劇忠實于原著的深沉內涵,并且著重對角色的心理和情緒進行刻畫和表達,具有廣闊的思想內涵。歌劇《傷逝》在結構方面也別具一格,它打破了傳統(tǒng)西洋歌劇幕與幕的標準布局,巧妙運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場景進行構思,并將各場景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布局,拓展了觀眾的想象空間。
歌劇《傷逝》一共有45 個唱段,其中子君獨唱唱段7 首,分別是《一抹夕陽》《我看見了什么》《欣喜的等待》《風蕭瑟》《請不要再說》《記憶中子君的歌聲》,子君的形象和情感特征通過這些唱段表現(xiàn)出來。
歌劇《傷逝》的女主角子君作為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敢于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追求自由的愛情,她義無反顧地來到涓生居住的地方,在夕陽的映照下,涓生所在的地方連空氣中都散發(fā)著藤花香氣,在如此美景下,女主角不禁對男主角萌生了愛意?!兑荒ㄏ﹃枴愤@首詠嘆調正是其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這首歌曲為G 大調,ABA 帶再現(xiàn)三段體結構,歌曲表情細膩、內涵豐富。
前奏音樂進入即是Ⅰ級主和弦的分解和弦,“讓人陶醉且沉醉的夏日黃昏中,伴著陣陣的花香與微風,愛神靜悄悄地來到男女主人公的心里”,這段從G 大調開始的前奏,旋律充滿了憂傷,線條柔和且輕盈,音樂始終在中低音區(qū)徘徊。音樂從第14小節(jié)開始進行到a 小調,女主人公的唱段表現(xiàn)了其內心情感的變化以及對愛情的向往。從該處開始,樂段G 大調從A 段開始速度變?yōu)橹兴伲羯珢偠鷦勇?,仿佛女主人公在表達愛意。這部分樂曲顯示了女主人公既高興又焦慮的心情,并描繪了日落的景色。歌曲的B 段占據了歌曲的很大一部分,風格發(fā)生了較大轉換,促進了音樂的前進。(見譜例1)
整首歌曲的前奏有16 小節(jié)之多,這在以往的詠嘆調中不多見,從14 小節(jié)開始,歌曲發(fā)生了轉調,由A 大調變?yōu)榱薬 小調,這使得曲調有了些許哀傷的意味。在進行到17 節(jié)時,歌曲又返回到了A 大調上。A 段鋼琴伴奏在中音區(qū)中采用有節(jié)奏的音樂模式,最后的音停留在屬音d′上。B 段使用卡農和琶音,在66-67 小節(jié)中,再現(xiàn)段在連接兩個音樂小節(jié)的旋律中出現(xiàn),但是相應的伴奏變換成了左右手十六分音符反復進行。
整首歌曲多次使用了三連音,這種處理方式打破了原有節(jié)奏的均衡感,使得節(jié)奏不再平整,有效突出了戲劇性的描寫以及對人物情感的描述。在50-58 小節(jié)的樂段中,從樂曲“啊”開始,三連音使用頻繁,并逐漸向高潮發(fā)展。而在59 節(jié)中的“啊”使得主人公具有沉思的感情色彩,作曲家用休止符弱起的方式來處理,既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子君對涓生的深深愛意,又表現(xiàn)出其勇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新女性形象。
譜例1
子君和涓生幸福的生活并不長久,涓生的失業(yè)讓他們的生活跌入了谷底,現(xiàn)實的殘酷打破了他們的美夢,與此同時,兩人的愛情也危機四伏,此時的子君內心痛苦又無奈,歌曲《風蕭瑟》表達了女主人公此時此刻的情感和心境。作曲家將這首歌曲安排到了秋季場景中,從而表現(xiàn)出子君的內心如秋風一樣寒冷?!讹L蕭瑟》是一首降G 大調的詠嘆調,整首歌曲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女主人公的情感。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小夫妻,只能通過變賣衣物來維持生計,突遭生活變故的子君無比苦悶,此時,音樂在高聲部弱起的陳述歌聲與伴奏形成了強烈對比,給人以凄婉的感覺。樂曲A 段中的句子從第26 小節(jié)開始突然改變模式,以fp、mp 配合震音伴奏,顯示了社會的殘酷。此時的B 段是由兩個具有對比性質的樂句組成,該段的特點在于三連音和長音融合而成的特殊音型。這兩個樂句使音樂繼續(xù)發(fā)展,并且與由三連音和顫音形成的伴奏相呼應。在這里,子君的情感逐步升溫,并最終使樂曲情緒達到了高潮。C 段主體部分使用了切分音型,讓氣氛更為緊張,作曲家在這里采用了八分音符的旋律,這是一種連續(xù)的遞進模式。在78 小節(jié),歌曲采用了敘事化風格,表現(xiàn)出子君內心的沮喪。在90 小節(jié),音樂再一次發(fā)展到高潮,在高音區(qū)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感覺。這首詠嘆調的人物性格是通過自由的旋律和緊湊的節(jié)奏來刻畫的,樂曲的再現(xiàn)段不僅僅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進行了一定的變化,子君的形象也是通過三個簡單的樂句刻畫出來。最后,持續(xù)的三連音節(jié)奏音型組成了歌曲的結束部分,歌曲的力度也隨著尾聲逐漸減緩,在這之后,在主和弦上琶音被用作整首歌的結尾,氣氛和諧、韻味悠長。(見譜例2)
譜例2
歌劇《傷逝》中最后的內容講述了涓生不再愛子君以后的故事,此時的涓生向子君表白了一段時間以來的痛苦心情,這一情節(jié)也暗示他們愛情生活即將結束。子君曾在尋求愛情和幸福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品質,但在生活難以為繼的處境下,兩個人的愛情顯得無比脆弱,經受不住打擊的子君因病去世了,涓生因此陷入了自責和痛苦中。
“冬”是全劇最有戲劇性的段落,詠嘆調《不幸的人生》就出現(xiàn)在這一場景中,這首詠嘆調表現(xiàn)了女主角子君心灰意冷的痛苦心情。這首歌曲的戲劇性很強,悲壯凄美的旋律讓人悲傷不已。這首歌由三部分組成,A 段采用了f 小調,兩個帶有對比特征的樂句體現(xiàn)了歌劇的悲傷情緒,讓人們感受到一個女子在表達著自身的不幸和無奈。全曲首先由小調的主和弦進入,奠定了歌曲悲傷憂郁的基調。節(jié)奏4/4 與3/4 交替變換,加劇了音樂的不穩(wěn)定性,并進一步表現(xiàn)了子君的不安和焦慮情緒。從第二樂句開始,主人公的情緒逐漸發(fā)生變化,樂曲頻繁使用4/4 與3/4 節(jié)拍進行交替,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此時,鋼琴伴奏織體以主調的柱式和弦為主。在第二樂段中,子君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她慢慢認識到現(xiàn)實,無奈地接受了涓生不再愛她的事實,這時,旋律的音符變得更加緊湊,音樂采用了多個休止符,并連續(xù)不斷地出現(xiàn)微弱的十六分音符,而旋律的停頓被用來模仿語言的音調,體現(xiàn)了子君悲傷的情緒。B 段篇幅較大,也是歌曲最獨特和最復雜的部分。伴隨著調性的變化,歌曲轉換成F 大調,此時,旋律更加寬廣,在重復兩次“別了”后,在“愛”一詞中停留,顯示了子君對愛情的不舍。
接下來的音樂旋律較為急促,推動著情緒逐漸進入全曲的高潮部分“啊”字。此情此景下,女主角淚如雨下,壓抑很久的絕望終于爆發(fā),這個片段是歌曲最出彩的段落之一,作曲家仿照人說話的聲音語調,運用短促的和弦伴奏織體,結合逐漸逼迫的語氣,用“我將回去”將女主人公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隨后的三個急促的短句是全曲的最高音迸發(fā)。“啊”音從上到下縈繞進行,仿佛主角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不得不回歸現(xiàn)實。
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的代表,《傷逝》的曲作者施光南在應用大量西洋歌劇表現(xiàn)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的同時,結合了我國傳統(tǒng)審美元素,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他在創(chuàng)作中將音樂和內容完美融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另外,與原作相比,歌劇在劇本內容的設計上做了大量的刪減,整個劇本中僅有兩個人物,而在對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畫上,歌劇比原作也有一定的突破。從音樂來看,全劇使用了大量的宣敘調、詠嘆調、合唱和其他形式來推進劇情并揭示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情感波動??傊秱拧纷鳛橐徊开毺氐木哂兄袊氐囊钥坍嬋宋镄睦頌橹鞯氖闱楦鑴?,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歌劇舞臺上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