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寄華
初中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為閱讀而閱讀”的模塊化教學方法,而應在讀寫結合中積極探究以讀為媒、以寫為介的讀寫共生體系的建構和發(fā)展。為此,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需要充分解決目標不明確、方法指導不到位等問題,將讀寫結合作為一種科學、嚴謹、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效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寫,寫中讀。
一、文本細讀,學習方法
呂叔湘先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奔氉x文本時,通過語言進入思想內核,再從文本的思想內核走出來,這樣的一個來回過程就是文本細讀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文本細讀中品析語言,品讀方法,品味情感,并在文本寫作方法的學習中深入思考,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艾青《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的學習中,首先在文本細讀的定位上,引領學生從文字入手,品味詩歌細膩、深厚、真摯、自然的情感表達藝術,學習文本在情感表達上的文字運用技巧。從整首詩歌的語言表達來看,字里行間蘊含著濃郁深厚的愛國情感,要在指導學生品詞析句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先從“一只鳥”的幻化和精神寄托開始,接著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為何喉嚨會“嘶啞”,是因為竭盡全力,這種歌唱是竭盡全力的聲嘶力竭般的吶喊,思考歌唱了什么,在語言的品析中深入理解這些都象征著什么。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這是全身心的愛,“零落成泥碾作塵”的全部的愛。在文末作者“眼里常含淚水”中指出是因為“愛得深沉”。在文本細讀中讓學生品析這種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達手法,學習語言細膩、深厚的情感表達藝術,為接下來的寫作練習奠定思想和語言的基礎。
二、日積月累,豐富素材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指出,教師不能對知識傾囊相授,而是讓學生在愛好和尊重知識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去獲得知識,繼而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不斷豐富知識素材,積淀文化素養(yǎng),只有積淀了豐富的文化素材,才能在寫作中有效的“傾吐”。因此,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融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活動,為學習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素材。
例如,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一文,首先,從文本的閱讀中初步深入理解文本的議論主題;然后,從文本的思路入手,品析文本清晰的結構;最后品析文本的語言,體會其表達上的條理性和嚴謹性。在引領學生學習議論文的題目設計、思路設置和結構安排,以及語言表達的錘煉技巧,在累積相應的關于“敬業(yè)”和“樂業(yè)”的相關素材的過程中,整合相關的名人名言、經典故事、先進事跡等材料。在讀寫結合中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如果以“敬業(yè)和樂業(yè)”為題,或者選擇其中的某一個方面,自己該選擇哪些素材,從哪些角度去思考,用怎樣的思路去論證等,這些都要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將累積的素材及時消化。為此,就要求在素材的累積中,一要指導學生學會分門別類,要有條理性、有針對性、有系統(tǒng)性地收集主題化的素材;二要指導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要根據(jù)寫作的題目和要求,及時調整和轉化素材的有效運用,在活學活用中讓素材在作品中綻放智慧的光芒。
三、批注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教學要讓學生讀活的書、真的書、動的書、用的書??梢姡喿x活動就是要扎根于科學有效的基礎上閱讀好這個“活的書”,即讓學生融入自己的見解去閱讀,在融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過程中,讓書“活起來”。而真的、動的和用的書的閱讀,就是在批注閱讀的過程中,將其中的知識點、思想點進行提煉,在活學活用中讓知識動起來,用起來,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理解下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例如,在魯迅《故鄉(xiāng)》一文的教學中,批注閱讀方法的運用讓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更加靈活化、真實化、生動化。在融入學生生活體驗的過程中,魯迅筆下的故鄉(xiāng)是那樣的生動自然,更是那樣的親切質樸,在深情的回憶和思考中顯得尤為厚重和悠遠。對于文本的個性化批注,讓每個細節(jié)、每個情形都勾勒成一幅時代的油畫,洋溢著曾經的真情、溫情和復雜的鄉(xiāng)情。為此,引領學生從三個層面隨文批注:一是畫面感,選擇“故鄉(xiāng)”回憶或者當前的一個畫面,從厚重或者凝重的畫面中去汲取其中的情感,與作者濃重的鄉(xiāng)情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二是語感,在品詞析句中揣摩作者質樸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技巧,尤其是在文末最后一句關于“路”的哲理思考中,結合學生當前的生活經驗,以此為題衍生出學生個性化的思考;三是節(jié)奏感,文本的內容很多,但是從節(jié)奏上看既不是很緊湊,也不是很空白,在回憶和現(xiàn)實的交織與對比中讓學生在情感的回蕩中領悟文本中作者深厚、沉重和復雜的鄉(xiāng)情。
四、仿寫續(xù)寫,強化表達
“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诔踔姓Z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要讓學生在仿寫和續(xù)寫的練習中深化對于文本內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在強化表達中讓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就是對讀寫結合的深入解讀,尤其是在仿寫和續(xù)寫的“勞心”中,讓學生在個性化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知識和生活的有機整合,在認知的提升和能力的鍛煉中,以讀為媒,以寫為介,推進學生的讀寫結合。
例如,在《范進中舉》一文的教學中,引領學生從文本的某個節(jié)點開始進行仿寫和續(xù)寫。在仿寫練習中可以聯(lián)系當前生活實際,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進行仿寫練習,要求作品既要有仿寫的痕跡,又要有思路的創(chuàng)新,要能仿出范進中舉的情態(tài),又要創(chuàng)造出新時代別樣的情境。如中考分數(shù)出來后,學生因為被錄取可能會出現(xiàn)暫時的“瘋癲”,但這并不至于到“范進中舉”的魔怔,讓學生認識到尺度的把握也很重要。續(xù)寫的練習是對學生語用能力的一種深層次的錘煉,要求學生續(xù)寫后的作品要達到以下幾點要求:一要符合文本思路的脈絡,要能承接上文讓續(xù)寫的思路科學合理,而不是突兀和斷層,更不可以憑空捏造;二要讓語言能符合和貼近文本的語言表達方式,又要鼓勵學生在白話文的基礎上進行古文語言練習的探究和嘗試;三要有思想,有主旨,讓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既要自然流暢,又要能凸出作者個性化的思想情感,在言之有理的基礎上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建構“大語文”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引領學生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及時提煉文本中語言、思想、結構和情感等方面的精髓,在學習中以讀為媒,逐步融入個性化的認知和思考,以寫為介,在寫的“傾吐”中實現(xiàn)說得自然、說得到位,讓讀寫結合在一體化的建設中成為內化學生知識內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成就更加優(yōu)秀的自我!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樹勛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