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潘建明
摘要
當下全社會都十分重視“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對于學校來說,真正能實現教育教學“質效雙增”的主要抓手是課堂教學效能的提升。自覺教育理念下的“全員導師制課堂”旨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得到全程、全面參與學習的機會、鍛煉與幫助,其實現的基礎是良性差異互動,實現的目標是課堂內容“塊塊清”,學生“手拉手一起走”,使學習有效地發(fā)生。
關鍵詞
自覺教育理念 良性差異協作 全員導師制課堂
實施“雙減”政策,不僅是對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當下全社會都十分重視“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對于學校而言,真正能實現教育教學“質效雙增”的主要抓手是課堂教學效能的提升?!半p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時間從45分鐘變?yōu)?0分鐘,并不只是少講一點內容那么簡單,是要我們一線教師理清課堂教學的底層邏輯,改進課堂教學的行為方式。然而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聚焦對教學本質、教學目的、教學價值、教學功能、教學內容、師生關系、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方面的重新認知,更要重新定位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資源開發(fā)與整合、教學方式變革等,只有這樣,才有將“雙減”政策有效落實的可能。
一、自覺教育理念下“全員導師制課堂”概念解構
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是一種啟蒙和喚醒,就是把一個人從蒙昧狀態(tài)帶入到理智狀態(tài),喚醒其人性、德性、理性和創(chuàng)造性。我們希望通過對“雙減”政策有效落實的研究,促進教育教學“生產關系”不斷完善、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構、教與學的“生產力”不斷提升。其本質效能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力、實踐力、反思力、建構力和創(chuàng)新力,促進教師對教育教學進行本質理解,發(fā)展教師的創(chuàng)構能力,促進適切性教學的創(chuàng)生,使學科育人的教育性得到全面提升。
1.自覺教育理念。
自覺教育是喚醒人不斷自我覺悟、精進智慧的教育。自覺教育思想是基于自我覺悟的理念,通過適合的途徑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觀念。其核心是喚醒人的德性、理性、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包括教育人本身)。我們要圍繞立德樹人的宗旨,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力,增強學生的“自教”能力。課堂變革的核心應該是讓學生學習不斷地增值,讓其動力值(更想學)、方法值(更會學)、數量值(知識、技能學得更多)、意義值(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更有意義)不斷提升?!白杂X教育主張”重在體現主導自覺、主體自覺和支持自覺。
2. 全員導師制課堂。
其本質內涵是一種以學生為發(fā)展主體,以教師(大導師)為主導,運用良性差異互動,增強“同位(小導師)促學”和“組長(二級導師)領學”,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閃現學生的智慧火花,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主動、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教學形式,凸顯以“真學”定“真教”的樸素教學行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學”與“教”的關系?!敖獭币D型到“領”“啟”“導”“扶”“促”上來。
自覺教育理念下的“全員導師制課堂”旨在讓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有效落地,讓學生的學習行為發(fā)生根本性轉變,讓自覺性學習行為有效發(fā)生。這里的有效發(fā)生是指在教師適切手段與方法的引導下,學生的自覺性學習品質不斷提升。
二、自覺教育理念下“全員導師制課堂”組織策略與監(jiān)督機制
我們知道,學生的認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在智力結構、學習風格、人格氣質等方面也有較明顯的差異。而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通過相互間的差異協作能取長補短,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實現共同發(fā)展與提高。同時,這種方式對學生形成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增強自信,學會尊重,提高交流溝通能力和學業(yè)成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1.組織策略。
(1)獨立探究。學生在教師(大導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引領下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思是學的基礎,若沒有“獨學”做準備,學生的協作學習的效度就會受到限制,“對學”的效果也不會好。
(2)同位互動?;趯W生的“獨學”成就或疑難問題,同位(互為小導師)學生展開討論與探索,利用“對學”,豐富認知。
(3)多維展示。若某學生“對學”有困難,其可以在組長(二級導師)的引領下再次進行探究和交流,通過互相啟發(fā)、補充、修正,歸納概括出合理的結論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策略。
(4)總結評價。針對學習效能,教師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相互評價,學生進行學后感悟。特別地,教師要對學生探究生成出來的創(chuàng)新點進行激勵性評價。
“全員導師制課堂”強調“對學”(小導師互動)為主、組長幫扶為輔的群體協作學習,突出生與生、師與生、生與自己、生與文本等的深度對話,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新創(chuàng)意的產生。
2. 監(jiān)督機制。
在自覺教育理念下“全員導師制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觀察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也是監(jiān)督體系的主導者,一定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對學生協作學習的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職責,學會在協作中發(fā)展自主組織學習的能力。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確監(jiān)督的權利與義務,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覺維護他人利益的意識,其中要特別關注對整個協作過程進行監(jiān)督指導,防止協作中不良協作行為的發(fā)生,保證學生獲得平等的互教互學的機會。監(jiān)督方式主要有:(1)教師(大導師)直接監(jiān)督全體學生;(2)組長(二級導師)監(jiān)督組內成員;(3)“同位”學生(小導師)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4)每名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進每名學生都獲得良性發(fā)展。自學教育理念下的“全員導師制課堂”就是要改變“課堂發(fā)言總是集中在部分好學生身上”的現象,避免大部分后進生一直處于“課堂生存”的邊緣地帶,“讓全體學生動起來,讓教學重心沉下去,讓課堂教學活起來”,真正實現“人人教,人人學”的可喜局面。
三、自覺教育理念下“全員導師制課堂”實踐路徑
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有差異的,具有一定的習慣性、經驗性和情境性。對于獲取新知,學生應該自主建構,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具體的、真實的、有效的、可促進的和動態(tài)生成的。因此,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本質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的學習成功提供必要的、可行的和有效的幫助。自覺教育理念下“全員導師制課堂”實踐的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認真思考,敢于表達。
自學教育理念下的“全員導師制課堂”重在讓每名學生都有全程深度參與學習的機會。為使這種參與保持有效狀態(tài),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學會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把自己的探索過程敢于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
2. 善于傾聽,學會尊重。
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形式是有差異的。我們要關注這些個性差異,根據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進行良性差異互動,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在交流展示思維過程時,我們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互相尊重的人格和意識,以及善于傾聽的習慣。
3. 積極實踐,合作操作。
中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具象思維→表象思維→抽象思維的一個過渡階段,而學科知識大都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的多器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關注學生的“做中學”,特別要加強動手操作性學習。在“全員導師制課堂”中加強學生的合作實踐,這既能體現小集體的智慧,又能促進學生協作能力的提高。
4. 提出問題,大膽質疑。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提出新的問題能讓學生學會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但這需要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我們要讓學生在良性差異互動中敢想,敢說,敢質疑,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從而使學生樂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探索者。
課堂教學承載著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雙重建構,更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思維品質的艱巨任務。一堂好課一定是“讓真正的自覺性學習有效發(fā)生”的課,應當呈現出“教師導學導思導悟,學生探究情趣盎然;課堂氛圍活潑靈動,新知主動建構生成”的生動局面。自覺教育理念下的“全員導師制課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全程、全面參與學習的機會,都能得到鍛煉與幫助,其實現基礎是良性差異互動,實現的目標是課堂內容能“塊塊清”,學生能“手拉手一起走”,“雙減”政策在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地落實。
(作者單位:上海市同洲模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