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嬌
第多斯惠曾經說過:“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p>
幼兒教師不僅要有處理教學過程里可能出現問題的各種技能,還要能在幼兒園教育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具備發(fā)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實踐反思和操作能力。不僅要有獨當一面組織班級幼兒的能力,還要能在與園長、家長以及其他教師相協作的良好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的能力。如此種種,都與傳統意義上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產生了嚴重的沖突。現在,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接受的師范教育是重技能技巧,輕專業(yè)理論的訓練,從而導致了教師專業(yè)理論基礎的薄弱,知識能力結構的失衡。毫無疑問,當她們處于變革之期時,將深感所學難以致用,困難重重。而綜合化則更是要求教師擺脫安于服從、習于“各自為政”、疏于家園合作的封閉狀態(tài),通過形式各異的實踐促進自身能力的和諧成長。由失衡到均衡,由分散走向綜合,需要歷經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美國當代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圣吉在論及學習型組織時,曾把其技能要求歸結為“五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團體學習(Team Learning);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9]這五項修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對學習型幼兒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不無啟發(fā)意義。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團體學習離不開個體的自我超越以及心智模式的改善。而這兩項恰恰構成了個體愿景達成的基礎。個體是差異的存在。要實現個體愿景,首先就要深入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通過適合自身的方式提升學習的品質與技巧,發(fā)展起綜合化的能力素質結構。在多元化的能力素質結構中,各種能力之間有著密切地聯系,并且呈現出一定的層次。其中最為基礎的是教師對基本知識的把握能力,包括了教師對教育的一般原理以及方法論的認知、理解和感悟能力。進一步的是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即教師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包括了實踐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教學的技能技巧等。最為深層的是教師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理論理解到實踐操作再到研究與創(chuàng)新,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當我們在某一層面出現問題時,完全可以返回到其基礎層面上去思考,挖掘本質原因。這將對我們完善自我產生極大的幫助。有了能力分層,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也各不相同。明確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有助于進行針對性的個人規(guī)劃。在分析自己的基礎層能力,中層能力和上層能力分別處于什么水平以后,教師可以分階段、循序漸進地朝著個人愿景的方向前進。
在個體發(fā)展中,學習與思考是綜合化能力形成的關鍵。每位幼兒教師其實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借助學習與思考而不斷獲得發(fā)展的。作為新時期學習型的教師,不僅要有積極的思考意識,還要努力建構系統思考的能力,從宏觀整體的視角把握教育活動以及自身發(fā)展的進程。相信通過不懈地努力,在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地發(fā)展軌道上,每位幼兒教師都將獲得理想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應。”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fā)情緒記憶,而且深人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苯處熞浞职l(fā)揮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適應課堂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的特點,賦子語言以情感色彩。尤其是學前兒童,他們的認知、思維能力還比較差,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熱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經驗范圍內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對于距離自己生活經驗比較遠的事物則很難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師就要運用生動、形象、富有動感,富有色彩的教學語言開啟兒童的智慧之門。在教學中運用具有美感的,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往往能再現教材當中描寫的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與探究的動機;能夠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和聯想,把他們帶人向往的境界;能夠引導兒童對美的實質的理解,對語言美的鑒賞,連同對語言表現的“美”與“丑”評判。所以說,教師以美的語言詩意地言說,把深奧的道理與熱悉的經驗結合起來,將色彩與節(jié)奏滲透到教學中,將情感與期待寄子于語言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許多人認為“學習是教師走上工作崗位之前的事情”,自朗格朗提出“終身學習”以來,這一觀點發(fā)生了改變。國內學者葉瀾等人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分為“非關注”階段、“虛擬關注”階段、“生存關注”階段、“任務關注”階段和“自我更新關注”階段五個階段。接受正式的教師教育泛前是“非關注”階段;師范學習及實習時期,師范生思考對合格幼兒教師的要求,他們在虛擬的教學環(huán)境中獲得一些經驗,學習教育理論,訓練教育技能技巧,這是“虛擬關注”階段;新任幼兒教師處于“生存關注”階段,他們在“現實的沖擊”下,產生了強烈的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憂患意識,特別關注專業(yè)活動中的“生存”技能,他們會產生強烈的勝任幼教工作的專業(yè)動機與專業(yè)態(tài)度;隨著“生存”知識、技能的掌握,幼兒教師的自信心將逐步增強,即由關注自我生存轉而更多關注教育教學,轉人“任務關注”階段;最終他們將自覺依照教師發(fā)展的一般路線和自我發(fā)展條件,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規(guī)劃,追求自我發(fā)展,關注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教師首先應該認同、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并認識到自身的性別優(yōu)勢,才能堅定尋求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決心。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合理的知識結構(包括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多方面的文化知識修養(yǎng)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及能力結構(包括良好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機智等)等基本素養(yǎng)。所有這些素質不可能在職前一應具備,只有不斷向書本、向社會、向同行甚至向幼兒學習,才能逐步提高。而且,作為一個現代的幼兒教師,必須密切關注教育前沿、尤其是學習學前教育的最新發(fā)展趨勢,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地工作和學習。如果幼兒教師是人人可以擔任的,那么,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將難以提高,幼兒教師這一職業(yè)也相應地不會為社會所尊重。幼兒教師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來提高專業(yè)化水平,才能真正成為幼兒教師隊伍不可替代的成員,受到應有的重視。這要求幼兒教師不應把幼兒教育工作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而是把它當做一項事業(yè),傾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感情,練就過硬的本領以增強勝任工作的信心。
教育活動是一種互動的雙向活動?!盎右卜Q相互作用,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的相互影響,是一個人的行為引起另-個人的行為或改變其價值觀念的任何過程。
師幼互動就是指發(fā)生在幼兒園里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及過程。
“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教師講解,優(yōu)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fā)”。教師通過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語言鼓勵幼兒積極討論,積極進行探索,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一起探索;使他們在精神上相互回應,相互碰撞,從而作用于彼此的心靈,開啟幼兒的智慧,情感之門;使兒童的智慧、情感在師幼心靈的相互交融的溪流中得到生機勃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