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奎,王麗華,張 茜,謝 王月,李利軍,莊啟國,李嶠虹,李明章,王永志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xué)研究院 中國—新西蘭獼猴桃“一帶一路”聯(lián)合實驗室、獼猴桃育種及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獼猴桃起源于中國,是我國重要的特色經(jīng)濟水果。獼猴桃隸屬于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 Lindl.),營養(yǎng)豐富[1,2],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獼猴桃屬分為54 個種,21 個變種,共75 個分類單元[3],目前栽培利用的主要為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美味獼猴桃(A.chinensis var.deliciosa A.Chevalier)和少量軟棗獼猴桃(A. argute(Sieb.& Zucc)Planch.ex Miq.)。中華獼猴桃果實大、口感好、較耐貯藏,適于鮮食,許多主栽品種均屬此類,如‘紅陽’、‘金實1 號’[4]、‘東紅’[5]、‘平原紅’[6]、‘貝木’[7]。但中華獼猴桃潰瘍病抗性和抗寒耐旱能力較差,主要種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美味獼猴桃產(chǎn)量高、抗病性強,大多數(shù)品種口感偏酸,適于加工和作砧木,在陜西、貴州、湖南等地廣泛栽培。軟棗獼猴桃因果面連皮食用,營養(yǎng)美味,成熟期早,抗寒性強且高抗?jié)儾。?,9],極具市場發(fā)展?jié)摿?。目前,軟棗獼猴桃育種主要通過野生資源篩選。截至2017 年,世界軟棗獼猴桃品種已達(dá)到74個之多,僅我國就有11 個[10],但是果實普遍較小、貯藏性能差(2—3 周),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受限。
種間雜交可以打破種屬間的隔離,把親本有益特性重新組合,使之形成新類型或新種,這些新類型或新種可能具有種內(nèi)雜交所不能獲得的優(yōu)良特性[11]。由于種間雜交后代群體類型多樣,因此種間雜交是創(chuàng)造果樹新種質(zhì)常用和重要的途徑[12]。Wang 等[13]用普通枇杷與南亞枇杷雜交,獲得了具有春季開花習(xí)性的‘春花1 號’,該品種可以有效規(guī)避花期凍害,且果實內(nèi)在品質(zhì)優(yōu)于雙親;黃宏文[3]通過中華獼猴桃與毛花獼猴桃雜交,選育出了低糖低酸新品種‘金艷’。目前尚無中華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雜交獲得后代的報道。
利用中華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種間雜交可以綜合雙親的優(yōu)良性狀,從而培育果大質(zhì)優(yōu)、耐貯藏且抗?jié)儾〉墨J猴桃新品種。獼猴桃不但種質(zhì)資源豐富、個體差異巨大,而且是雌雄異株植物,父本具有不確定性,又存在雜交親和性的問題,增加了雜交親本選擇的難度。為了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得理想的育種目標(biāo),需要對雜交親本進(jìn)行慎重篩選。在獼猴桃親本篩選的眾多因素中,染色體倍性、物候期、果實品質(zhì)最為關(guān)鍵。獼猴桃染色體倍性存在廣泛的變異,中華獼猴桃(原變種)有二倍體、四倍體兩個倍性小種,軟棗獼猴桃有四倍體和六倍體兩個倍性小種。通常,相同倍性品種雜交,其親和力強,有利于形成雜交種子,且雜交種子發(fā)芽率高;而不同倍性品種雜交,種子常敗育,難以形成飽滿種子[14,15]。前人研究表明,多倍體獼猴桃通常比相同種類二倍體獼猴桃具有果實更大、耐貯藏、貨架期長、抗逆性強等優(yōu)良特性[16],因此在選擇雜交親本時被優(yōu)先考慮。盡管相同倍性材料種間雜交親和力強而更容易獲得成功,但也有研究表明不同倍性的種類雜交可以獲得多種倍性小種,例如二倍體軟棗獼猴桃與六倍體美味獼猴桃雜交可以獲得二倍體、五倍體、六倍體3 種類型[17]??梢姡梢愿鶕?jù)研究目的篩選不同倍性種類作為親本。此外,果樹的物候期是植物器官受一年內(nèi)季節(jié)氣候條件制約而發(fā)生相應(yīng)動態(tài)變化,與農(nóng)事管理、上市時間關(guān)系密切,而果實的外觀、內(nèi)在品質(zhì)和貯藏性是最重要的評價指標(biāo)。
本文以不同來源的42 份中華獼猴桃和14 份軟棗獼猴桃為材料,檢測兩種獼猴桃的染色體倍性,調(diào)查物候期,評價果實感官品質(zhì)、主要營養(yǎng)成分和耐藏性,為種間雜交親本材料的篩選提供參考依據(jù)。
所選實驗材料均來源于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xué)研究院什邡科研基地(四川省什邡市)3 年以上樹齡的健壯獼猴桃植株,實驗時間為2018—2020 年。
染色體倍性檢測:取新鮮未展開幼嫩葉片0.5cm2置于培養(yǎng)皿中;取400μl CyStain UV Precise P 裂解液于植物葉片周圍,用刀片將葉片切碎,提取30s;將培養(yǎng)皿中的液體用30μm 濾網(wǎng)過濾至樣品管中;向樣品管中加入1600μl 的CyStain?UV Precise P 染液,染色30s,用流式細(xì)胞儀進(jìn)行測試。由樣本的熒光強度Mean- x 判斷倍性,4x 熒光強度=2x 熒光強度×2。以二倍體“紅陽”獼猴桃為對照(2n = 2x = 58),至少檢測2000 個細(xì)胞。
物候期調(diào)查:調(diào)查并記錄全部所選材料連續(xù)3年內(nèi)獼猴桃植株主要的物候期,即萌芽期、展葉期、花期、果實成熟期(雌株)和休眠期。基于親本選擇而非品種選育目的考慮,未細(xì)分每個物候期。
果實感官評價:在果實成熟期內(nèi)每個單株隨機取6 個果實,參考《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獼猴桃屬》(NY/T 2351 - 2013),記錄果形、果皮顏色、果肉顏色,測定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質(zhì)含量等。軟棗獼猴桃單果重的測算以20 個果實為一組,取平均值。取果柄和花萼端果肉擠汁混合,用數(shù)顯糖度計檢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稱取15g鮮果肉,切薄片后置于恒溫干燥箱65℃烘24h后稱重,計算干物質(zhì)含量。干物質(zhì)含量(%)=干重/鮮重×100%,重復(fù)3 次。
果實主要營養(yǎng)成分測定:待軟棗獼猴桃‘寶貝星’、‘魁綠’、HN - AA - 03067 果實自然軟熟后,去除果皮,取中心果肉測定蛋白質(zhì)、維生素C、維生素B2、可溶性糖、總酸、K、Na、Ca、Mg、Zn、Fe、Se 等含量。利用凱氏定氮法(GB 5009.5 - 2016)測定蛋白質(zhì)含量,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5009.86-2016)測定維生素C含量,高效液相色譜法(GB 5009.85 - 2016)測定維生素B2含量,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NY/T 2742-2015)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酸堿滴定法(GB/T 12456- 2008)測定總酸含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 OES)(GB 5009.268 -2016)測定K、Na、Ca、Mg、Zn、Fe元素含量,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GB 5009.93-2017)測定Se含量。
果實耐貯性測試:每份材料隨機取成熟果實12個,置于果盤中,1 ± 0.5℃條件下存放91d 后,統(tǒng)計出現(xiàn)斑點或腐爛、失水的果數(shù)。取5 個果實測定壓力(硬度測試),取平均值,3 次重復(fù)。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Origin 8 軟件中的Turkey 對部分指標(biāo)做差異顯著性檢驗,差異檢測水平為0.05。
實驗所使用的主要儀器包括流式細(xì)胞儀、數(shù)顯糖度計、硬度計、自動凱氏定氮儀、定氮蒸餾裝置、高效液相色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微波消解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等。
實驗所使用的主要試劑包括:CyStain?UV Precise P裂解液、溴甲酚綠指示劑(C21H14Br4O5S)、亞甲基藍(lán)指示劑(C16H18ClN3S·3H2O)、偏磷酸(HPO3)n、磷酸三鈉(Na3PO4·12H2O)、L-半胱氨酸(C3H7NO2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19H42BrN)、L(+)-抗壞血酸標(biāo)準(zhǔn)品、D(+)-抗壞血酸(異抗壞血酸)標(biāo)準(zhǔn)品、三水乙酸鈉(CH3COONa·3H2O)、木瓜蛋白酶、高峰淀粉酶、葡萄糖(C6H12O6)、維生素B2標(biāo)準(zhǔn)品(C17H20N4O6)、3,5 -二硝基水楊酸(DNS)、酒石酸鉀鈉(KNaC4H4O6·4H2O)、亞 鐵 氰 化 鉀[K4Fe(CN)6·3H2O]、乙 酸 鋅[(CH3COO)2Zn]、氬 氣(Ar)、氦 氣(He)、金元素(Au)溶液、硼氫化鈉(NaBH4)、鐵氰化鉀[K3Fe(CN)6]、硒標(biāo)準(zhǔn)溶液,等;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染色體倍性檢測:本文利用流式細(xì)胞儀對42 份中華獼猴桃、14 份軟棗獼猴桃材料進(jìn)行了染色體倍性測定。結(jié)果表明:14 份軟棗獼猴桃均為四倍體,包括綠肉品種‘魁綠’和紅肉品種‘寶貝星’;42 份中華獼猴桃雌雄株均含有二倍體、四倍體倍性小種,其中四倍體雌株4 份(JXFX - CK - 04186OP1、05D、11E、‘金 實 1 號’)、雄 株 6 份(JXQS - CK -04266OP1、JXQS- CK- 04249OP2、JXFX- CK- 04137-OP32、JXFX - CK - 04136OP6、JXFX - CK - 04198、SF- M0833)。不同獼猴桃資源的基礎(chǔ)信息及其染色體倍性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獼猴桃資源的基礎(chǔ)信息及其染色體倍性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nd chromosome ploidy of Actinidia resources
(續(xù)表1)
獼猴桃物候期調(diào)查:從表2 可見,中華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的萌芽期、展葉期、花期接近。中華獼猴桃萌芽期集中分布于3 月上中旬,展葉期為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花期大部分為4 月中下旬,最晚可達(dá)5月上旬(SF- F0811、05D);軟棗獼猴桃萌芽期為2月下旬至3 月上旬,展葉期為3 月中下旬,花期除JXFX-AA - 04021 為5 月上旬外,其他均為4 月下旬。兩種獼猴桃果實成熟期和休眠期差別較大,中華獼猴桃成熟期跨度為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軟棗獼猴桃集中為8 月上中旬;中華獼猴桃休眠期始于12 月,比軟棗獼猴桃晚1 個月左右。
表2 獼猴桃物候期調(diào)查Table 2 Phenological period of Actinidia resources
(續(xù)表2)
果實感官評價:果實的感官評價可以引導(dǎo)消費行為,是育種研究的一個重要參考。為了篩選合適的母本,從受試材料中抽取9 份中華獼猴桃和3 份軟棗獼猴桃果實進(jìn)行感官評價,將果形、顏色、果心硬度、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干物質(zhì)含量作為評價指標(biāo)(圖1、表3)??诟袦y試表明,兩種獼猴桃軟熟后果心都軟,不存在“硬心”現(xiàn)象,但其他感官指標(biāo)呈多樣性。中華獼猴桃單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顯著高于軟棗獼猴桃(P <0.05)。中華獼猴桃果實為卵形或橢圓形,果皮偏褐色,果肉顏色多樣,果實大小變異較大。根據(jù)果實大小的顯著性差異,可將受試中華獼猴桃分為3 組。05D 最大(121.1g),顯著高于其他材料(P <0.05),其次為‘金實1 號’和11E,單果重80g 左右;‘紅陽’等其他材料單果重最小,約為40g(非商品果園)。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5D最低,僅為11.7%,顯著低于其他材料(P <0.05);SF - F0814 最高,為18.3%。干物質(zhì)含量,05D為最低的14.7%,其他均在20%左右。軟棗獼猴桃果形為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表皮為綠色,單果重均在7g以下,差異不顯著(P >0.05)??扇苄怨绦挝锖砍尸F(xiàn)顯著差異‘魁綠’最高,‘寶貝星’最低。干物質(zhì)含量方面,三者差別不明顯,均較高,在20%左右。
圖1 部分獼猴桃材料果實的果皮、果肉顏色Figure 1 Color of peel and pulp of some kiwifruit materials
表3 獼猴桃果實感官評價Table 3 Sensory evaluation of fruits
軟棗獼猴桃主要營養(yǎng)成分測定:為進(jìn)一步評估軟棗獼猴桃作為母本的潛力,測定了‘寶貝星’、‘魁綠’、HN- AA - 03067 主要營養(yǎng)成分。結(jié)果表明:3種材料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畬氊愋恰牡鞍踪|(zhì)含量顯著低于‘魁綠’和HN - AA -03067(P <0.05)。HN - AA - 03067 的維生素C 含量高達(dá)162mg/100g,是‘寶貝星’的2.44 倍、‘魁綠’的4 倍。糖酸含量及其比例是最關(guān)鍵的營養(yǎng)指標(biāo)之一,也是影響口感的重要因素。三者相比,‘魁綠’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總酸含量最低,7.77 的糖酸比是‘寶貝星’、HN - AA - 03067 的兩倍多。說明‘魁綠’口感優(yōu)于‘寶貝星’和HN - AA - 03067。3 種材料的微量元素含量不盡相同,寶貝星的鎂、硒含量較高,‘魁綠’的鈣含量較高,而HN- AA-03067 的鉀、 鈉、鐵含量較高(表4)。
表4 軟棗獼猴桃主要營養(yǎng)成分Table 4 Main nutrients of kiwiberries
果實耐藏性測試:超過貯藏期的獼猴桃果實,往往表現(xiàn)為斑點直至完全腐爛或失水干縮,失去商品性能。從表5 中的評價結(jié)果可見,經(jīng)過91d 的冷藏后,僅‘金實1 號’未出現(xiàn)斑點或腐爛,‘紅實2 號’、‘紅陽’和SF201024 顯著高于其他受試材料;幾種材料幾乎沒有失水;果實壓力反映果實的硬度,壓力越小,果實越軟。在7 個中華獼猴桃材料中,‘金實1號’最大,顯著高于其他材料(P <0.05)。綜上,耐藏能力排序依次為:‘金實1 號’>SF - F0814、11E、Hort 16A >‘紅實2 號’、‘紅陽’、SF201024。
表5 果實耐貯性評價Table 5 Storability evaluation of kiwifruits
本文對具有代表性的42 份中華獼猴桃材料與14份軟棗獼猴桃材料的物候期進(jìn)行了田間調(diào)查,測定分析了兩大類獼猴桃的染色體倍性和部分材料的果實感官品質(zhì)、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及貯藏性。主要結(jié)論如下:①軟棗獼猴桃均為四倍體,而中華獼猴桃存在二倍體和四倍體兩個倍性小種;②兩類獼猴桃的萌芽期、展葉期、花期比較接近,但軟棗獼猴桃果實的成熟期和休眠期較中華獼猴桃早;③兩類獼猴桃果實在果形、果皮顏色、果肉顏色、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干物質(zhì)含量等方面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差異,中華獼猴桃單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顯著高于軟棗獼猴桃(P <0.05);④在3 種軟棗獼猴桃材料中,HN- AA-03067 的VC含量最高,而‘魁綠’的可溶性糖和糖酸比最高;⑤在耐藏能力方面,‘金實1號’>SF - F0814、11E、Hort 16A >‘紅實2 號’、‘紅陽’、SF201024。
本文測定的42 份中華獼猴桃與14 份軟棗獼猴桃不僅有生產(chǎn)上的主栽品種,還有一些潛在利用價值高的種質(zhì)資源。本文首次公開報道了第二代紅肉獼猴桃‘紅實2 號’為二倍體,極耐貯藏黃肉品種‘金實1 號’和紅肉軟棗獼猴桃‘寶貝星’為四倍體,為今后開發(fā)利用這些獼猴桃優(yōu)良品種奠定了一定的遺傳基礎(chǔ)。本研究還表明,中華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物候期差異,意味著如果兩類獼猴桃雜交可以獲得采收期不同的后代。另外,本文較系統(tǒng)地比較了兩類獼猴桃的果實感官品質(zhì),同時比較分析了3 份軟棗獼猴桃資源的營養(yǎng)成分差異,為中華獼猴桃與軟棗獼猴桃種間雜交親本的選擇提供了科學(xué)依據(jù),也為同行開發(fā)利用受試品種提供了參考。
獼猴桃作為雌雄異株植物,母本評價相對容易,但由于雄株不結(jié)實,對雄株的評價難以全面及時。因此,優(yōu)良雄株父本還需要根據(jù)花粉活力測試、直感效應(yīng)及后代系統(tǒng)性評價等綜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