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芹,李為亮
1.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皮膚外科,山東滕州 277599;2 棗莊市皮膚病性病防治院疼痛科,山東滕州 277599
糖尿病有普遍性, 該病有T2DM 和T1DM 兩種類型,前者有較高占比,成為糖尿病的主要分型。 該病常在胰島素抵抗后出現(xiàn), 在各機制下有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會改變機體的葡萄糖代謝情況,表現(xiàn)為血糖升高[1]。 一般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降低糖尿病風險,但該病病程長,多以院外治療為主,而糖尿病患者對自身重視度不足,常造成血糖波動,除增加血管刺激外,還會損傷到患者的末梢神經(jīng),增加下肢血管病變風險,提高糖尿病足發(fā)生率。糖尿病足常造成足部潰瘍、疼痛等,限制了糖尿病患者的活動,且有較多截肢事件,預后極差[2-3]。為減少糖尿病足對患者的影響,需在發(fā)現(xiàn)高危因素時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危險因素,降低糖尿病足發(fā)生率。以往多應用普通干預,重視血糖控制,但未關注到足部護理,常誘發(fā)糖尿病足, 造成不可逆的足部損傷。 綜合干預實施期間,根據(jù)糖尿病足特點,并掌握其各項高危因素,提高護理針對性,拓展足部護理內(nèi)容,更好地預防糖尿病足, 降低糖尿病患者機體損傷[4-5]。 對此選取該院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110 例T2DM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綜合干預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110 例T2DM 糖尿病足高?;颊邽檠芯繉ο?,入院后隨機抽簽分為綜合組和普通組,每組55例。 綜合組:糖尿病病程4~15 年,平均(9.88±1.69)年;女21 例,男34 例;年齡45~72 歲,平均(58.66±3.27)歲。 普通組:糖尿病病程5~16 年,平均(10.39±1.61)年;女22 例,男33 例;年齡46~73 歲,平均(59.23±3.91)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均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均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簽署同意書;無其他足部病變;無下肢深靜脈血栓。
排除標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無法配合各護理者;存在糖尿病代謝性并發(fā)癥患者;有心腦血管損傷者。
綜合組:綜合干預。(1)健康宣教:講解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 在專業(yè)人員統(tǒng)籌下設計糖尿病足知識手冊,增加圖片的應用,便于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病區(qū)宣傳欄中張貼糖尿病足知識海報, 經(jīng)各途徑讓患者掌握該病高危因素, 提高對糖尿病足的重視度。(2)心理干預:2 型糖尿病本身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壓力,糖尿病足出現(xiàn)后壓力會增加,可列舉糖尿病足恢復優(yōu)良的案例,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日常向其解答糖尿病足的相關知識,盡量指導患者深呼吸,使其在危險因素發(fā)生時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3)飲食干預:高膽固醇、高糖分等均會增加糖尿病足發(fā)生風險, 需增加新鮮果蔬攝入,減少脂肪攝入,還需戒煙戒酒,防止對足部血管產(chǎn)生刺激,還能維持血糖穩(wěn)定性,以減少高危因素,預防糖尿病足。(4)血糖監(jiān)測:血糖波動是造成糖尿病足的直接因素,需增加血糖監(jiān)測,掌握其動態(tài)變化情況, 并以此調(diào)整干預措施, 可維持血糖穩(wěn)定性,能減少對足部血管的刺激,以預防糖尿病足。(5)足部護理:①足部檢查。 日常需增加足部檢查,重點觀察足趾尖, 查看各位置是否存在干裂、 水泡等情況,一旦出現(xiàn)水泡或者潰瘍,需及時處理。 ②足部按摩。 日常可增加足部按摩,以足趾尖為按摩起始點,向小腿位置不斷按摩,足部需保持5 min 的按摩,而小腿位置可縮短按摩時間,3 min 即可。③足部衛(wèi)生。增加足部清潔,夜晚可增加泡腳治療,需控制在半小時,防止時間過長造成的足部潰瘍,日常還需選擇舒適、整潔的鞋襪,增加換洗頻率,注意足部保暖,冬季可選擇棉襪,能防止足部凍傷誘發(fā)的糖尿病足。④足部保健。 平躺后, 增加足部鍛煉, 腿部和上肢保持90°,堅持2 min,循環(huán)5 次,在床沿位置自然下垂腿部,堅持5 min 左右,足部有發(fā)熱感即可。 日??稍黾訜岱蟾深A,能維持足部血液循環(huán),降低糖尿病足風險。
普通組:普通干預。在入院時講解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并根據(jù)要求行相關糖尿病治療,增加泡腳等護理即可。
經(jīng)皮氧分壓測量過程中需分別測量左、右足,若該數(shù)值≥40 mmHg,一般提示足部血流正常,若該數(shù)值在21~39 mmHg 范圍內(nèi), 一般提示有輕度血流病變,若低于以上范圍,一般提示有重度血流病變。 氧分壓越高,糖尿病足風險越低。
糖尿病足發(fā)生情況的記錄需確定各病變等級,此過程中參考wagner 分級法,具體如下:①未觀察到潰瘍灶,但存在較大潰瘍風險,為0 級。 ②可觀察到淺表位置存在輕微的潰瘍, 該位置不存在感染病變,為1 級。 ③可觀察到嚴重的潰瘍,該位置存在感染病變, 為2 級。 ④潰瘍位置不僅存在嚴重感染情況,還能觀察到膿腫情況,為3 級。 ⑤存在骨質(zhì)缺損情況,能觀察到足部存在壞疽,為4 級。 ⑥足部存在較大的潰瘍面,或存在整體的壞疽情況,為5 級。
自管能力的評估由院內(nèi)自制問卷, 征得糖尿病足高?;颊咄夂笞屍涮顚懀瑑?nèi)容有飲食規(guī)范、血糖監(jiān)測、足部按摩、足部保健、足部衛(wèi)生,均有100 分,自管能力強,分值高。
滿意度的評估維度有糖尿病足預防情況、 血糖控制情況、足部護理情況等,共計10 分,很滿意糖尿病足護理,8~10 分,較滿意糖尿病足護理,6~7 分,不滿意糖尿病足護理,0~5 分。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經(jīng)皮氧分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綜合組足部經(jīng)皮氧分壓高于普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經(jīng)皮氧分壓對比[(±s),mmHg]
表1 兩組經(jīng)皮氧分壓對比[(±s),mmHg]
組別右足干預前 干預后左足干預前 干預后綜合組(n=55)普通組(n=55)t 值P 值33.95±4.26 33.18±4.47 0.925 0.357 52.08±4.04 46.93±4.81 6.080<0.001 34.55±4.78 34.89±4.62 0.379 0.705 48.88±4.63 44.03±4.96 5.301<0.001
兩組各級糖尿足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綜合組糖尿病足總發(fā)生率(5.45%)低于普通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足發(fā)生情況對比[n(%)]
經(jīng)5 維度評估T2DM 患者的自管能力,綜合組分值高于普通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自管能力對比[(±s),分]
表3 兩組自管能力對比[(±s),分]
組別飲食規(guī)范血糖監(jiān)測足部按摩足部保健 足部衛(wèi)生綜合組(n=55)普通組(n=55)t 值P 值83.49±5.01 78.24±5.63 5.166<0.001 85.17±5.54 81.00±5.33 4.023<0.001 82.32±5.61 78.39±5.44 3.730<0.001 84.36±5.08 80.62±5.03 3.880<0.001 85.91±5.36 81.28±5.07 4.654<0.001
綜合組滿意度(92.73%)比普通組(76.36%)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度對比[n(%)]
糖尿病足約有20%的發(fā)生率,該病危害性大,前期經(jīng)足部治療,可防止足部神經(jīng)壞死,但部分患者認識不足,存在耽誤治療的情況,進展到后期時,足部各神經(jīng)組織均存在壞死情況,且局部潰瘍較嚴重,常需截肢方能維持生命[6-7]。該病有足部蟻行感,部分患者喪失足部感覺,影響患者生活。糖尿病足的治療極為困難,為抑制此類事件,需明確其高危因素,提供各項干預措施,從源頭減少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各高危因素中,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時間過長、患者本身存在足部血管病變等,均會誘發(fā)糖尿病足[8]。 近年綜合干預措施得到推廣, 該方案能詳細掌握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拓展干預內(nèi)容,使T2DM 患者得到全面關懷,保持良好的生活,且能預防糖尿病足,保持足部正常功能, 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對生活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9-10]。
部分T2DM 患者對糖尿病足知識了解有限,未認識到該并發(fā)癥對機體的影響,存在自管能力差的情況,日常未重視足部護理,常增加糖尿病足發(fā)生風險。綜合干預對該方面高度重視,會講解相關知識,張貼糖尿病足知識海報,并發(fā)放糖尿病足知識手冊,可解除時間限制,能讓患者隨時了解糖尿病足知識,并能保持高警惕性,以減少糖尿病足高危因素[11-13]。 T2DM 基本無法治愈,常造成患者內(nèi)心壓力,而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出現(xiàn),會加劇患者心理問題。日常和T2DM 患者多溝通,傾聽患者內(nèi)心,指導其轉(zhuǎn)移情緒,列舉糖尿病足治療優(yōu)良案例,能增強其信心,配合進行各項糖尿病足預防措施。 研究指出,脂肪、糖分攝入過多均會造成血液流通障礙,且會增加血糖波動情況,沖擊足部血管組織,還可能壓迫到足部神經(jīng),誘發(fā)糖尿病足。此機制下需規(guī)范T2DM 患者的飲食,能減少足部血管刺激,利于降低糖尿病足發(fā)生風險。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的實施,能觀察到血糖的變化情況,可及時穩(wěn)定血糖,能減少葡萄糖代謝障礙等事件,可保護足部血管,減少糖尿病足[14-15]。該病以足部為主要病變位置,在糖尿病足預防過程中, 最直接的措施主要是足部護理, 綜合干預則滿足這一要求。 日常增加足部檢查,能及時觀察到足部潰爛、干裂等情況,可及時處理。 增加足部按摩、衛(wèi)生干預很關鍵,前者能加速足部血液循環(huán),后者能防止足部病菌入侵,均能減少糖尿病足危險因素。足部保健有各項干預措施,均能刺激到足部血管,可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huán),能防止血液淤積,減少足部潰瘍等事件,利于預防糖尿病足,在臨床得到T2DM 患者的認同[16-17]。
該研究中,干預后右足、左足測量的經(jīng)皮氧分壓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后,綜合組右足(52.08±4.04)mmHg、左足(48.88±4.63)mmHg 比普通組高(P<0.05)。 康蓉[18]的研究中,干預后右足、左足測量的經(jīng)皮氧分壓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后,OBG 組為 (50.33±5.61)mmHg、(49.89±5.98)mmHg 比REG 組高(P<0.05)。 表明綜合干預價值顯著,能大幅提升足部的經(jīng)皮氧分壓,此壓力下能維持足部正常的血流供應,防止足部血流循環(huán)障礙,且能預防潰瘍等事件,對減少糖尿病足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 綜合干預可減少各高危因素, 能提高T2DM 患者自管能力,能有效預防糖尿病足,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