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仿英,杭州師范大學(xué)附屬倉前實(shí)驗(yàn)中學(xué)教師。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逼渲小捌嗌窈恰币痪?,教材及配套的教師教學(xué)用書均解釋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似將“凄神寒骨”的“凄”理解為凄涼,將“骨”理解為“骨頭”,明顯有以今律古之嫌。下面分別加以論述。
一、“凄神寒骨”的“凄”
教材將“凄神寒骨”的“凄”解釋為“凄涼”,認(rèn)為是游覽小石潭的人“感到心情凄涼”。這樣理解,既不符合語境,也不合乎“凄神寒骨”的結(jié)構(gòu)。
從語境看,“凄神寒骨”的主語應(yīng)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的環(huán)境,而非“坐潭上”的游覽者,因而不能理解成環(huán)境“感到心情凄涼”。
從“凄神寒骨”的結(jié)構(gòu)看,“神”“骨”相對為文,“凄”“寒”相對為文,因而“凄”應(yīng)是寒、寒冷的意思。這有文獻(xiàn)可證?!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捌洳刂仓?,其用之也徧,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fēng),秋無苦雨?!倍蓬A(yù)注:“凄,寒也?!盵1]《集韻·齊韻》:“凄,寒涼也。”[2]下面詩句中的“凄”就是寒冷的意思,唐陸?!额}奉國寺》:“新秋夜何爽,露下風(fēng)轉(zhuǎn)凄?!盵3]明陳憲章《冬夜》:“長夜氣已凄,木棉被重裘。”[4]因而“凄神”是使人心神寒冷的意思,而非“感到心情凄涼”。
歷代文人對“凄神”一詞的使用,也可證明這點(diǎn)。宋洪邁《夷堅(jiān)丁志》卷八《華陽洞門》:“俄抵一大林,陰森慘澹,凄神寒骨,怖悸疾走?!盵5]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九“棲霞洞”:“入其中,穹然如夏屋,雙巨石相倚為闬閎,毎風(fēng)從南來,穿谽呀而出,輒凄神寒骨,不可久立,故暑游最勝。”[6]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九:“入其中,穹然如夏屋,雙石相倚為闬閎。風(fēng)從南來,谽谺而出,寒骨凄神,不可久佇,故暑游最勝?!盵7]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注》卷三:“駐舟其下久之,峽轉(zhuǎn)峰旋,舟層層如入螺尾,乍出陰崖,乍入陽竇,凄神寒魄,一日不知幾變?!盵8]顯然,以上例子中的“凄神”都是講因環(huán)境陰冷而使人心生寒意。
二、“凄神寒骨”的“骨”
在古詩文中,“骨”常與“心”“神”“魂”構(gòu)成對文(指處在平行的相同結(jié)構(gòu)中位置相對應(yīng)的兩個詞,其意義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表示內(nèi)心、精神之義。喻坦之《陳情獻(xiàn)中丞》:“取進(jìn)心甘鈍,傷嗟骨每驚?!盵9]李山甫《贈徐三十》:“朱排六相助神聳,玉襯一廳侵骨涼?!盵10]趙翼《甌北詩話·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是遺山之于蘇黃,可謂染神刻骨矣?!盵11]這些例句中的“骨”字,或表“內(nèi)心”,以述心中的感覺;或表“精神”,以指感受深切。“凄神寒骨”也是如此,“神”“骨”相對為文,“骨”顯然也是內(nèi)心、精神的意思,而不能理解為“骨頭”。
《文選·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崩钌谱ⅲ骸耙嗷ノ囊病!盵12]李善所說的“互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對文”。從李善的注解可看出,“心”“骨”相對為文,“骨”就是“心”的意思?!靶恼酃求@”就是形容內(nèi)心極度驚駭。杜甫《投簡成華兩縣諸子》:“長安苦寒誰獨(dú)悲,杜陵野老骨欲折?!盵13]今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六“骨”條曰:“骨,猶心也?!怯郦q云心欲折,心欲折猶云魂欲斷也?!盵14]可見“骨欲折”就是指內(nèi)心極度悲傷。這些觀點(diǎn)已被當(dāng)代權(quán)威的語文工具書采用,《漢語大字典·骨》就有“猶言心、魂”的義項(xiàng)[15],《漢語大詞典·骨》也有“指心神,心意”的義項(xiàng)[16]。驗(yàn)諸古代詩文,信而有征。孟浩然《送從弟邕下第后尋會稽》:“落羽更紛飛,誰能不驚骨?!盵17]“驚骨”就是“驚心”,意謂內(nèi)心受到震動。元稹《別李十一》:“聞君欲去潛銷骨,一夜暗添新白頭?!盵18]“銷骨”就是“銷魂”,意謂內(nèi)心非常傷心。姚合《聞新蟬寄李余》:“往年六月蟬應(yīng)到,每到聞時骨欲驚?!盵19]“骨欲驚”就是“心欲驚”,意謂心中會害怕。
當(dāng)“骨”表示內(nèi)心、精神之義的時候,常與同義語素“心”“神”組合成同義復(fù)詞“心骨”“神骨”,意思仍然是內(nèi)心、精神。白居易《游悟真寺詩》:“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盵20]“心骨冷”就是心冷的意思。黃庭堅(jiān)《鷓鴣天》:“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干。”[21]“心骨寒”就是心寒的意思。周霆震《斷臂吟》:“黃埃兒啼夫死官,倦游逆旅心骨酸?!盵22]“心骨酸”就是心酸的意思。白居易《寄崔少監(jiān)》:“入秋神骨爽,琴曉絲桐清?!盵23]“神骨爽”就是精神舒爽的意思。司馬光《壽安雜詩十首·靈山寺》:“漸聞林下飛泉鳴,未到已覺神骨清。”[24]“神骨清”就是精神清朗的意思。劉攽《桃源》:“山中道人多百歲,翠發(fā)蕭條神骨異。”[25]“神骨異”就是精神特異的意思。
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古代文獻(xiàn)中的異文取得旁證。所謂異文,是指同一書的不同版本或同一件事的不同記載,出現(xiàn)文字上的差異。它能幫助我們求證詞義。姚合《聞新蟬寄李余》“每到聞時骨欲驚”一句,曹寅主編《全唐詩》在“骨”字下注有“一作‘心”[26],可見“骨欲驚”就是“心欲驚”。司馬退之《洗心》“始覺精神清”一句,曹寅主編《全唐詩》在“精神”下注有“一作‘神骨”[27],可見“精神”和“神骨”的意思是相同的。
綜上所述,根據(jù)“凄神寒骨”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語境以及大量文獻(xiàn)用例,我們認(rèn)為“凄神寒骨”應(yīng)理解為“使神凄,使骨寒”,凄、寒都是寒冷的意思,神、骨都是心神的意思?!白渡?,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可以翻譯為“我們坐在潭邊,只見四周竹子和樹木圍繞,寂靜無人,使人心生寒意,引發(fā)深深的憂傷”。
參考文獻(xiàn):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2034.
[2]丁度.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3.
[3]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670.
[4]沈德潛,周準(zhǔn).明詩別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2.
[5]洪邁.夷堅(jiān)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1:600.
[6]潛說友.咸淳臨安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115.
[7]田汝成.西湖游覽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00.
[8]屈大均著.李育中等注.廣東新語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70.
[9]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4440.
[10]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4001.
[11]趙翼.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181.
[12]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239.
[13]杜甫撰.王學(xué)泰校點(diǎn).杜工部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3.
[14]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9:843.
[15]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出版集團(tuán)等,2010:4695.
[16]羅竹風(fēng)主編.漢語大詞典(縮印本)[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7283
[17]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884.
[18]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2500.
[19][26]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3120.
[20]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2586.
[21]黃庭堅(jiān).黃庭堅(jiān)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372.
[22]顧嗣立.元詩選(初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2178.
[23]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2724.
[24]司馬光.增廣司馬溫公全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20:350.
[25]劉攽.彭城集[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100.
[27]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