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英
“雙減”政策的落實與實施,符合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理念,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yè)壓力和課外輔導壓力,利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高效的教學課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水平,采取智趣識字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在接觸漢字時,保持有趣、好奇的學習心理,從而提升學生識字的內驅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開展良好的識字啟蒙教育開端。識字教學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控制識字的難度,從易到難,開展系統(tǒng)的智趣識字,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積極性。
一、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識字教學與文化素養(yǎng)割裂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逐漸產(chǎn)生文化自信,《中國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興起,積極傳承著我國的文化精髓。對于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應落實到對學生的識字啟蒙教育中,在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書香、墨香,從而形成文化素養(yǎng)。在當前的低段識字教學中,教師停留在漢字的淺層意思,使文字與文化相割裂,導致識字教學與文化素養(yǎng)嚴重脫節(jié),教師根據(jù)課本上的生字詞照本宣科,教授學生基本的字音、字形,再結合語境講授字義,但是忽略了對漢字文化的深層次解析,忽略了漢字意思的內涵與外延,不利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也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導致識字教學與文化素養(yǎng)相割裂,無法將智趣識字融入到當前的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
(二)單一的識字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語文低段識字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和枯燥,忽略了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對生字詞一遍遍地朗讀和抄寫,學生成為沒有情感的抄寫機器。簡單粗暴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抵觸甚至厭惡的心理。在識字課中,學生對當堂課的生字進行抄寫,然后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進行聽寫、組詞,進行機械式的強化記憶,導致學生的有意注意降低,甚至會讓學生在頭腦中的記憶發(fā)生錯亂,無法鞏固所學的生字,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在做作業(yè)時效率低下,無法集中注意力,并喪失了對識字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除單一的教學方法,還對識字教學有著輕視的心理,認為學生只要記住生字詞即可,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缺少積極性。
(三)生搬硬套的識字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結果的總結和反思,是進行查漏補缺的有效手段。小學低段識字教學應進行必要的評價,以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部分教師在對學生的識字進行評價時,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生搬硬套應試教育下的評價方法,將生字板書在黑板上,點名學生進行認讀,或者拿著生字詞卡片,對學生的識字情況進行逐一檢查。學生在緊張的識字氛圍中,神經(jīng)繃得緊緊的,對已經(jīng)掌握的生字詞也可能出現(xiàn)讀錯或者認識錯誤的情況,不能有效評價學生的識字水平,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識字評價的有效作用。部分教師在評價低段識字效果時,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一味采取批評教育的方式,對識字水平落后的學生嚴加管理,讓學生對出錯的生字詞進行反復抄寫,并采取提問、布置家庭作業(yè)等方式,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還不利于學生的正常健康成長。
二、“雙減”背景下低段智趣識字的有效策略
(一)展開智趣識字,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針對當前狹隘的漢字教學,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師應認知分析課程設計的漢字,仔細研究漢字背后的文化,結合漢字在文化長河中的創(chuàng)作過程,夯實學生對漢字的識記效果。當前的識字課堂過于呆板、枯燥,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圍,導致漢字識字與中國文化割裂,不利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小學階段的智趣識字中,教師應利用課后時間,通過閱讀歷史文獻和專業(yè)知識,了解漢字的造字過程,從最初的象形文字到會意字、形聲字,多種形式的構字方式有著自身獨特的規(guī)律,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水準。教師在了解漢字分類的基礎上,應積極分析、判別漢字的演變過程,結合漢字的具體含義,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能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積極開展智趣識字,有底氣地向學生講授漢字歷史。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太陽、鬧鐘、小鳥》這節(jié)識字課時,教師應結合有關太陽的神話,講述后裔的故事,讓學生圍繞神話故事認識“太陽”這一生詞,以提問的方式向學生提問“太陽為什么每天東升西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隨著故事的講解和地理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對“太陽”這一生詞產(chǎn)生熟悉感,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并在識字過程中增添樂趣,從而有效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學習“鬧鐘”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實物,讓學生親眼看到鬧鐘的形象,并講解“鬧”字的含義,通過鳴起音樂,叫醒正在睡覺的人,從而發(fā)揮鬧鐘的真正作用。在講解“小鳥”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讓學生認真觀察小鳥的圖片,將小鳥的外形曲線拉直,變成本節(jié)課中的“鳥”字。由此以來,學生能夠明確“鳥”字由象形字轉換而來,了解象形字的含義,將事物的面貌反映到漢字的形成中,讓學生掌握漢字的發(fā)展起源,從而對中國漢字產(chǎn)生自豪感。
在小學低段識字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趣味化的識字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趣味識字,讓學生能夠對漢字產(chǎn)生好奇心,通過趣味化的教學,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實施智趣識字的有效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資源,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
(二)開展多元化識字活動,實施分層次智趣識字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提出,應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引領全體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小學生經(jīng)歷了不同的幼兒園教育,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對識字活動的學習能力有著個性化的特征。因此,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師應開展多元化的識字活動,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識字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次的智趣識字,從而滿足全體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在當前的識字教學中,部分教師仍采用一遍遍地識字、組詞、聽讀等措施,讓學生利用聽寫、默寫識記漢字,而當前的教學手段非常豐富,教師應轉變應試化的教學思想,開展多元化的識字活動,讓學生能夠遨游生字世界,并深入體會文字的意蘊。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上冊《馬 羊 犬 牧》這節(jié)課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分層次的識字教學措施,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動畫片導入新課,為學生播放《西游記》《喜洋洋》等動畫片,從學生熟悉的動畫形象入手,教授學生掌握“馬、羊”等基本的生字詞,并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學習“犬”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犬”字的微課教學,利用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犬”字的起源和發(fā)展,并組織學生跟隨PPT進行臨摹。在學習“牧”字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對重點筆畫進行理解性的記憶,避免出現(xiàn)筆畫錯誤等基礎性的錯誤。對于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若一味地強調生字的筆畫,可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倦心理,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時教師可以引入“牧”字的同音字“畝、木、目”等,還可以引入“牧”字的同義字“牲”,均是指牧畜、牲畜,有效拓展學優(yōu)生的知識面,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熟悉了解與“牧”有關的知識。
因此,在實施智趣識字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利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順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引入分層次的教學措施,將識字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在識字水平上的提升。
(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智趣識字活動
“雙減”政策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堅持學生在識字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因此,智趣識字活動應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開展豐富的智趣識字活動,優(yōu)化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從而滿足低段小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對識字課堂的好奇心,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低段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較弱,在識字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教師應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并利用線上、線下的交流平臺,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在識字課中,教師應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的識字素材;在家庭中,家長應為學生營造識字氛圍,讓學生在豐富的識字活動中大放異彩,并根據(jù)自身的個性化特征,獲得多元化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舟竹石泉川燕》時,教師應根據(jù)本節(jié)課涉及的重點字詞,采取有趣的游戲化教學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智趣識字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小游戲“開火車”,列出舟、竹、石、泉、川、燕等生字,讓第一排的學生注意認讀,對生字應讀得響亮、連貫。學生對游戲有著天生的喜愛,教師應利用多種游戲方式,提高學生識字的準確率,并促進學生的思維靈敏度,還能夠通過游戲增強識字教學的對抗性。而在落實智趣識字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春游等家庭親子活動,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舟、竹、石、泉、川、燕”的形象和景物,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多種有趣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生字的熟悉感,豐富學生的識字經(jīng)驗,并能提高學生對以上生字的情感認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獲得良好的智趣識字效果。
小學低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團體性或者家庭性的參觀游覽活動,通過瀏覽少年館、科技館和博物館等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并激發(fā)學生的智趣識字內驅力,讓學生自主探究中國漢字的內涵。
當前的識字教學現(xiàn)狀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師應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轉變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理念,對癥下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措施,展開智趣識字,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開展多元化識字活動,實施分層次智趣識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智趣識字活動,對當前的識字教學現(xiàn)狀進行有效整改,從而提高小學低段識字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熱情,創(chuàng)設高效的小學低段識字課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