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穗華
[摘要] 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根據(jù)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制而成,其內(nèi)容遵循內(nèi)在的編撰邏輯,具有固定的架構和欄目。教師應通過“整體把握教材,勾勒學習主線”“延伸教材語境,拓展學習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提升運用能力”“拓展知識面,重構知識網(wǎng)絡”等途徑優(yōu)化Do the project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連貫說話或?qū)懽髦刑岣哒Z言運用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溝通與表達工具。
[關鍵詞] 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Do the project;教學策略
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在編寫上堅持課程目標的綜合性、多元性與適度彈性,既重視英語的結(jié)構意義,也重視英語的情境意義。教材力求在內(nèi)容選擇和呈現(xiàn)方式上更適合學生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使學生學得順利、學得輕松,幫助學生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而Do the project部分,通常要求學生將主題模塊所涉及的內(nèi)容有條理地通過口語或文字表達出來,這不僅是對主題模塊內(nèi)容的歸納、總結(jié)與拓展,更是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階段性綜合評價。
一、Do the project的內(nèi)容分析
語言學習活動需要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基本每冊都包含六個主題模塊,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又有自己的主題,每個模塊的第二個單元一般會涵蓋Lets talk、Fun with language、Story time、Did you know幾個部分,且其單元核心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Lets talk(有時是Lets read,通常是對話形式)和Fun with language(通常是對這個單元知識點、語法點的操練)中。如此編排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對話情境,使學生盡可能地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言。
Do the project部分通常包含在每個主題模塊中第二個單元的Fun with Language中,是Fun with language的組成部分,占據(jù)較小的版面,所提供的學習內(nèi)容也相對較少,有的甚至一兩句話帶過,未包含新單詞或新句型。如此,部分教師就會誤以為該部分只是本單元的點綴,可有可無,在教學過程中也將之遺漏或忽略。實際上,只要仔細分析和研讀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分內(nèi)容其實非常重要,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對已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集中反映了該模塊的學習重點:Do the project通常要求學生將該主題模塊所涉及的內(nèi)容有條理地通過口語或文字表達出來,這不僅是對整個主題模塊內(nèi)容的歸納、總結(jié)與拓展,更是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階段性綜合評價。
二、Do the project的教學策略
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依據(jù)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F(xiàn)un with language 中除了Do the project,通常還包含其他如Read and write、Write and say等多個小部分的內(nèi)容,各部分展開探討的內(nèi)容之間相對獨立,并沒有太多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充分研究教材、分析學情,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使整節(jié)課都緊繞一個中心展開,從而達到設定的目標。
(一)整體把握教材,勾勒學習主線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的工具性。盡管Fun with language 中的各個部分相對獨立,但從整體來說,單元整體目標和各個課時分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它們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如果教師只是照搬教材里的內(nèi)容編排,把各個部分進行分散講解,則容易導致學習目標離散,無法體現(xiàn)單元整體學習的延續(xù)性,也無法深入單元主題的語言學習,課堂效率明顯不高。
如此,為深入引領學生學習Do the project部分內(nèi)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對模塊主題和本單元涵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明確本單元各個部分與本單元主題之間的關系,把握單元整體學習目標,并將單元整體學習目標進行逐級分解,具體落實到各個課時的教學中去。通過勾勒出一條主線,將各部分連接起來,搭建學習階梯,這樣才能由淺入深地促進學生最終在Do the project這一部分中實現(xiàn)深入對話,達到Do the project的設計目的,從而高效地建構語言知識體系。
小學低年級英語的學習目標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相關話題的交際應用,Do the project部分一般要求學生能夠用4~5句符合要求的話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三年級上冊 Module 1 Greetings Unit 2 How are you?為例,要實現(xiàn)最后Do the project中的對話要求,學生首先要理解本單元的對話內(nèi)容,學會重點句型,最后才能流利對話。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握整體單元學習目標,在主題模塊第一單元學習的基礎上,把握兩個單元所學的重點句型,熟練應用見面問候語。因而在語言應用目標上,教師可以逐級分解學習目標,如第一課時主要圍繞教材編排中的第一部分Lets talk這部分進行教學,該部分的學習目標是復習第一單元的重點句型Good morning,能在情景中理解并流暢朗讀新的重點句型How are you?及其回答Im fine,thank you。此時,教師可以設計見面打招呼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感受并了解英語國家熟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和用語。因為Fun with language部分內(nèi)容較多,所以該部分可以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二課時主要學習Fun with language中的Look and match、Listen and number、Look and say的相關內(nèi)容,學習目標是掌握重點句型Good morning!How are you?及其回答,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流利對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流利朗讀、分角色練習、自主說話訓練等。第三課時則學習Fun with language中的Do the project部分,目標是復習已學句型,并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流利對話。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前面已學知識的復習來加深學生的語言印象,也可以利用教材后面Story time部分中的故事來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向著目標邁進。做好這些鋪墊以后,學生在Do the project學習中對“說”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二)延伸教材語境,拓展學習內(nèi)容
小學生往往在想要完整表達意愿時會發(fā)現(xiàn)自身詞匯量的不足。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教材內(nèi)容、篇幅、場景有限等導致其所能提供的詞、句型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及日常表達需求。這就要求教師除了采用上文所提及的方法,對語言知識點進行梳理、對整體學習目標進行統(tǒng)整外,還要認真研讀和分析教材中的文本語言,巧妙延伸教材語境,拓展目標詞匯和語句,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鍛煉學生使用語言的靈活性。
例如,五年級下冊Module 1 Seasons Unit 2 It's the middle of winter中包含的詞匯量明顯不夠?qū)W生日常生活所需。探究Do the project任務時,讓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一些災害天氣,因而他們討論災害天氣的概率會更大。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開展對天氣的談論,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新聞、微視頻、圖片等方式對災害性天氣及其造成的后果進行詞匯和句型的拓展。在此基礎上,學生將會有眾多意想不到的表達。因此,在開展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主題教學時,教師應延伸教材語境,拓展學習內(nèi)容,滿足學生的自主與自由表達需要。
(三)提取關鍵信息,提升運用能力
小學英語教材對學生的“寫”提出了分級要求:一級要求是能模仿范例書寫詞句;二級要求是能根據(jù)提示,如給出的圖片、詞語,寫出簡短的描述;三級要求是能根據(jù)提示用短語或句子簡要描述一件事情等。從教材的安排來看,學生“寫”的技能學習不會單獨出現(xiàn),多與其他語言技能或非語言技能進行結(jié)合。比如說,在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聽懂了才會去學著說,很多時候?qū)W生在下筆寫的時候總是會漏掉一些詞而造成語法錯誤,所以讓學生多進行聽力的訓練,對學生的英語寫作大有裨益。
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一些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文章,在學生給出問題的答案后,教師則需巧妙地將學生的答案連成一篇簡短的、能說明該文章大意的短文。如此,將聽力與寫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教會學生提取文章關鍵信息的方法,讓學生從中學會一些寫作技巧。接下來再將寫作與Do the project的內(nèi)容融合。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Module 3 famous people Unit 6 Steve Jobs中的Do the project部分時,教師可以先選擇一些介紹名人的文章供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此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包括該名人的出生地點、時間、職業(yè),以及他們所做的貢獻、人們對他們的評價等。在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問題答案連起來形成一篇短文。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便可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描寫名人的關鍵要素,順利完成Do the project部分的寫作任務。
(四)拓展知識面,重構知識網(wǎng)絡
在網(wǎng)絡時代的今天,學生接受著日新月異的資訊,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相當廣泛。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著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優(yōu)勢,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和自主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
落實到教學中,以五年級上冊Module 5 Foods we need Unit 10 Different taste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任務是“了解中西方飲食差異”,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該單元要解決的任務目標——了解中西方飲食差異,掌握與食物有關的詞匯及句型,結(jié)合Do the project中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對食物的不同味道進行評價表達”,將“食物喜好”調(diào)查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并就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以及食物味道的評價表達方式展開充分的預習與討論。如此,不僅可以解決教師單獨準備資料的局限性,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待到Do the project課堂學習時,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與小組之間的分享與討論中完善或重構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高效達成課時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