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整本書閱讀教學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展開系統(tǒng)性的閱讀訓練,完成閱讀教學的目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整本書為閱讀載體,引導學生把整本書讀全、讀透。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促使學生自主展開有效的閱讀,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趙曉慶(1992—),女,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汊河中學。
整本書閱讀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全面把握整本書的內容,準確把握關鍵信息,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學習視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豐富語文知識
在平常的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能講解的語文知識比較有限,而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語文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講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與記憶。教師可以講解整本書中豐富的詞匯、語法等,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文字;教師可以延伸講解整本書中涉及的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可以通過作品賞析,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表達手法與表達方式等??傊處熞龑W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完整的持續(xù)的閱讀,能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推動學生口頭表達及寫作能力的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二)有利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促使學生不斷學習、調整閱讀的方法,而且整本書的閱讀量比較大,學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就要想辦法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來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下,將教師講授的閱讀方法比如略讀、精讀、寫讀書筆記等,轉化為適合自己的讀書技巧,并且能夠在閱讀活動中靈活地運用這些讀書技巧,從而進一步提高閱讀的效率[1]。如此一來,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掌握比較多的閱讀方法。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態(tài)度,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單篇文章閱讀相比,整本書閱讀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閱讀,只能讓學生課外自覺完成大部分的閱讀任務,這就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態(tài)度。學生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之后,能夠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增強閱讀體驗。而且讀完一整本書也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加對閱讀的興趣。學生對閱讀有一定的興趣,會更加投入閱讀中,不斷提升閱讀水平與閱讀素養(yǎng)。
(四)有利于推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促使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第一,教師要有豐富的閱讀量才能夠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才有能力帶領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因此,教師要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就必須不斷閱讀,涉獵各種各樣的書籍,具備豐富的閱讀知識。第二,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解析,從而使學生掌握作品的主旨,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很高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足夠的閱讀訓練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水平。第三,教師還需要掌握豐富的精讀、通讀以及對比閱讀等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指導學生高效閱讀。第四,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從而打造高效的整本書閱讀課堂。因此,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教師提高閱讀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二、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制訂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計劃
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真正地發(fā)揮出整本書閱讀的作用,促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真正有所收獲,就要明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計劃,包括閱讀文本的選擇、閱讀計劃的制訂等。
1.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去搜集學生所感興趣的書籍,比如訪談、問卷調查、網絡搜索等。初中生能選的閱讀書籍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書籍都適合用來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素材。教師進行選擇時,需要明確初中語文教學的具體要求,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教育意義且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等。此外,為了便于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閱讀書籍,教師可以制作書單,簡要概括每一本書的內容,讓學生根據(jù)圖書簡介進行選擇。
2.制訂閱讀計劃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不制訂閱讀計劃,直接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只給學生規(guī)定完成閱讀的時間,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情況不聞不問,是無法保證學生閱讀的質量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制訂可行的閱讀計劃,而且最好讓學生參與閱讀計劃的制訂,然后再圍繞計劃來開展閱讀,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2]。具體而言,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的總頁數(shù)、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跟學生一同確定完成閱讀所需要的時間,然后再規(guī)定每天需要完成的閱讀量,最后再提出閱讀的具體要求。教師需要從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質量,收獲一定的閱讀知識的目標出發(fā)規(guī)定閱讀的具體要求。比如,可以給學生提這幾點要求。第一,要求學生記錄每日需要積累的好句以及能夠當成寫作素材的相關內容。第二,要求學生對當日閱讀的內容進行概括,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三,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之后,要求學生依據(jù)自己對于內容的想法來寫一篇讀后感,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第四,要求學生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將自己所記錄的內容、所寫的讀后感等與其他學生一同分享交流。此外,教師最好給學生準備專門的閱讀筆記本,用來記錄閱讀成果。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的閱讀筆記本進行檢查,之后再選擇記錄比較完整、文字表達比較規(guī)范的筆記本進行展示。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效率。
(二)以名著導讀切入,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
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及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此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名著,使學生對名著進行充分的閱讀,真正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有利于學生獲取積極向上的能量,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分,形成正確的三觀。閱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有思想深度、有內涵的人進行一次深刻的交流,這些“人”就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可以深深地感染、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初中教材中就包含了豐富的名著導讀內容,其中除了有名著的內容簡介,還介紹了名著閱讀的專門方法及技巧。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名著導讀導入整本書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整本書。此外,如果想要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還要注重閱讀方法的講解與傳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因為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大多情況下,學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大部分的閱讀任務,如果學生自己沒有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那么課外閱讀質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比如,教師在開展《駱駝祥子》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利用“《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這一名著導讀的內容進行導入。該導讀主要介紹了作者老舍的寫作風格以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之上,還為學生介紹了圈點閱讀與批注閱讀這兩種閱讀方法。教師可以圍繞這一內容來重點為學生講解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對閱讀文本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以及自己存在疑問的內容進行圈畫與批注。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圈點閱讀及批注閱讀的注意事項,并且借助教材中所提到的一些案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這兩種閱讀方法。當然,閱讀中不可能只用到這兩種閱讀方法,教師要根據(jù)這兩種閱讀方法延伸講解更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融會貫通,能夠綜合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高質量完成閱讀。
總之,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名著導讀來作為切入點,尤其要注重講解名著導讀中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巧妙運用合適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閱讀方法的運用效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3]。
(三)引導學生自主讀完整本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的初中生比較浮躁,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只追求閱讀的速度,這樣容易錯過書中的重點內容,從而無法充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最終影響到閱讀質量。而整本書閱讀教學強調完完整整地讀,細細品味書籍內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讀完整本書,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針對整本書的內容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讀,這樣學生為了尋找答案,需要沉浸在書籍內容中,需要緊隨作者的思路,需要邊閱讀邊思考。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認真地讀完整本書,還會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理解能力還比較有限,因此在給學生選擇自主閱讀的書籍時,教師最好選擇篇幅比較短且有插圖、解說的,這樣可以降低學生自主閱讀的難度,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整本書的信心。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青少版《故鄉(xiāng)》,這本書有名師精彩的點評注釋,有精美的手繪插圖,還有讀后的閱讀練習題,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與理解,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自主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引導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如“在不同的階段,作者魯迅的心境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你能找到相應的段落來進行說明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需要反復閱讀,仔細品味相關段落,認真思考問題的答案,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設計整本書閱讀活動,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在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整本書閱讀分享活動、角色扮演活動、讀后感作文比賽等,以加深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進行下一次的整本書閱讀。
比如,當學生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在書中選出一些跌宕起伏的、吸引人的情節(jié),要求學生將這些情節(jié)改編成劇本,并對此進行角色扮演。在改編情節(jié)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增加對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并給學生提供一些交流的主題,比如要求學生對該小說里面的人物特征展開分析,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位人物進行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讀后感作文比賽,讓學生將自己的讀后感寫成作文,參與評比。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別人的讀后感的過程中深化對小說的認知,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量以及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文化素養(yǎng)。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發(fā)揮引導的作用,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學生一起制訂整本書的閱讀計劃,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巧妙利用教材中的名著導讀內容,教授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讀完整本書,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設計整本書閱讀活動,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傊處熞寣W生對整本書進行科學而高效地閱讀,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質量,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桂珠.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10):4-7.
[2]張小霞.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20(06):144-145.
[3]李苗.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與反思[D].延安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