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自主閱讀的重要價值,規(guī)定了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量要求,要求小學高學段的學生閱讀量要達到100萬字以上,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至關重要。文章探討了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概念,并分析了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以期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自主閱讀;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韋婭萍(1991—),女,安徽省阜陽市城東街道勝利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與質疑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之中,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一、自主閱讀教學概述
(一)自主閱讀教學的基本概念
自主閱讀教學就是教師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開展閱讀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自主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掌握閱讀方法后開展閱讀,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內涵,進而獲得相應的啟示與感悟。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會,不限制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將來養(yǎng)成終生學習習慣打下堅實基礎[1]。
(二)自主閱讀教學的基本要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獲得感悟,切身體會閱讀的樂趣所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積極交流討論,基于自主閱讀方式獲取知識、增長見識,完成自主閱讀學習[2]。
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確立自主閱讀目標,明確相關計劃,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彌補??傮w來講,自主閱讀教學是在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基礎之上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教師要從學生的內心出發(fā)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教會學生自主閱讀方法,為學生養(yǎng)成終生閱讀習慣夯實基礎[3]。
二、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下文將圍繞多點提出若干有效的教學策略[4]。
(一)激趣教學策略
在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最為重要,興趣也是小學生開展自主閱讀的重要動力。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強調導語引趣、內容生趣、設疑激趣、激情燃趣,努力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魅力,促使學生理解文本內涵,建立良好的溝通、對話機制,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一課為例,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體會嘎羧的內心世界,雖然嘎羧并不懂人類的語言,但從它的眼淚中師生都能體會到與人類相通的情感,所以“淚光閃閃”這一嘎羧的神態(tài)描寫非常傳神,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5]。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中的重點句段來感受一種特殊的人象之間的深厚情感。教師可以設置疑問,讓學生從分析形象入手,感受作者刻畫的細膩,引導學生真正走進嘎羧,深入探索嘎羧的內心世界,進而了解嘎羧的形象,讓學生學習嘎羧的精神[6]。教師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自主思考,感受戰(zhàn)象嘎羧亢奮、浴血搏殺的一面。而在隨后的反饋交流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提出問題:“嘎羧在生命的最后階段都做了哪幾件事?”通過這一問題,教師再度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要求學生用一個字或者一個成語來概括文章情節(jié)。有的學生總結出“重”字,這個字可以與《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中26年前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基于此,學生總結出了多個四字概括詞,比如“重回戰(zhàn)場”“披掛象鞍”“莊嚴歸去”等。在開展自主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總結了自主閱讀方法??紤]到文章篇幅較長,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抓住故事情節(jié),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深入學習,并能復述故事內容。
教師要在語文自主閱讀課堂上利用導語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從文本內容出發(fā),設計了以下導語:“大家知道嗎?有一件事情非常有趣,那就是‘海邊拾貝;有一幅畫面非常美麗,那就是‘月下刺猹。如果你像魯迅一樣在兒時結識了這樣一個玩伴,會有怎樣的心情呢?”在這樣的導讀中,教師有效調動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7]。
再者,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紅樓夢》原著,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評價文本中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在指導學生評價王熙鳳這一重要的人物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對王熙鳳的印象是她善于玩弄權術、善于逢迎、見風使舵等。在結合原著理解人物,再聯(lián)系王熙鳳在賈府中特殊的地位與特權后,學生理解了王熙鳳的性格特點形成的原因。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能隨意判斷人物性格,要從原著中找到相關故事內容來印證,由此能夠確保學生自主閱讀完整的故事內容,甚至自主讀完《紅樓夢》全書,對這一經典名著有一個較為全面、清晰的認識,這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由此,教師在課上完成了對學生自主閱讀熱情的調動[8]。
(二)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先教后練,這種教學模式換言之就是教師簡單地復制教材內容,沒有針對知識內容進行探索,這對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前后都應該具備超前意識,如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來講,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第一步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新課學習中的難點,然后教師充分備課,探清這些難點,再為學生設計情境教學方案,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指出了文章蘊含的做人的道理,這一點相對深奧,學生可能理解不到位。教師要聯(lián)系課文中花生的品質,引導學生從花生的品質中領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這樣就能保證正式教學過程更加順暢。為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共同討論的情境,就像《落花生》中父親與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討論落花生的情境一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已經基本理解了《落花生》中主人公的品質以及花生的特點,教師接著鼓勵學生將課文中的人物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內外互動情境。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主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提高正式課堂教學時的效率[9]。
同理,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韻律與節(jié)奏,在情境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一般都朗朗上口,有著極強的韻律與節(jié)奏感。教師要根據古詩詞的韻律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再現(xiàn)古詩詞的意境,提升教學效果。在朗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做到音調抑揚頓挫,平仄錯落有致,讀起來悅耳動聽。教師應該將愉悅的朗讀感受傳遞給學生,并引導他們反復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陸游的《示兒》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凸顯詩中深沉悲愴的氛圍,充分展示詩歌低沉的格調,特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應該引導學生用手敲打桌面來凸顯詩歌緩慢低沉的節(jié)奏,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情境的情感把控方面,則主要以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情感為主,將這種情緒傳遞給學生。
(三)分層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來保證教學的層次性,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幫助。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分層設計教學內容、指導內容以及訓練內容,帶領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分析文章結構,了解課文中父母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實際上代表了鼓勵與批評,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理解這一點也就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而在教學分層設計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巨大的收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0]。
(四)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容
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部編版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教師一定要圍繞主題,結合文本先后順序編排一組課文,發(fā)揮自身能力,并聯(lián)系實際調整文本順序,合理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唯一的聽眾》一課時,教師著重指導學生分析了文本中人物的表情描寫,抓住了“平靜”一詞,并選出文本中的三句話讓學生體會老人對“我”的期望,且老人給予了“我”深深的鼓勵。就整篇課文而言,教師完全可以打亂文本順序,展示重點段落,讓學生熟悉文本,分析文本特色,強化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訓練。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概括出文章描寫的幾件事,指導學生如何概括文本中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與思想品質。同理,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人物的情感切入,引導學生體會老人對海鷗的特殊情誼,以及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在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感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正確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能力[11]。
總體來講,要想合理規(guī)劃自主閱讀教學內容,教師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分析文本主題。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閱讀感受自然,從而精讀課文。為此,教師先從題目切入,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結構,具體從“山中拜訪朋友”講起,帶領學生一起在文中拜訪了作者的幾位朋友,深切感受作者與朋友之間的情感,最后明確“山中訪友”主題的基本內涵。教師要合理規(guī)劃自主閱讀教學內容,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例如教師讓學生大膽猜測文章題目的內涵,激發(fā)學生對《山中訪友》一課的自主閱讀興趣,然后再引入該課學習內容,確保文本導入成功。在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過往對學生條條框框的束縛,組織學生開展集體互動交流,相互學習,相互補充,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方法。教師要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樣對提升他們的自主閱讀學習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結語
在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自主且全身心地投入文本閱讀中,產生樂學心理,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同時,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逐步引導他們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理解文本,把握細節(jié),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師生合作更為默契。
【參考文獻】
[1]羅翠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教學預習措施[J].國際教育論壇,2020,2(02):32.
[2]段寶敏.“從閱讀中學”,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1):46-47.
[3]朱彩苑.小學語文推行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3):53-54.
[4]羅澤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2(15):107-109.
[5]王永妮.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7):234.
[6]梁春梅.最好的課堂閱讀是自主閱讀: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初探[J].語文課內外,2020(11):92.
[7]郭勇.新課程背景下低年級教學語文自主閱讀培養(yǎng)[J].東西南北:教育,2019(23):270.
[8]席潤娟.發(fā)揮語文閱讀綜合教學作用,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J].國際教育論壇,2020,2(06):73.
[9]袁國紅.注重語文有效批注,促進學生深度閱讀:淺析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2(06):155-156.
[10]員美英.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學周刊,2020(08):71-72.
[11]張洪艷.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的實踐與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