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
[摘 ? ? ? ? ? 要] ?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關鍵。在這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至關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自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將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實現(xiàn)鑄魂育人根本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欠深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夠堅定。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必須積極探索有效提升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路徑。
[關 ? ?鍵 ? 詞] ?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信仰;現(xiàn)實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28-0082-03
2019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1]的要求?!傲泵鞔_了高校思政課教師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即政治素質、理論素養(yǎng)以及育人情懷。在這其中,無論是政治上的清醒,還是真心熱愛思政課三尺講臺的教育情懷,都必須以理論上的透徹和堅定為基礎。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至關重要。
一、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必要性
(一)培養(yǎng)高校思政課教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nèi)在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單純的知識課,其目標和使命在于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知識和價值觀的雙重教育,教師在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真誠情感和堅定信仰。若要培養(yǎng)被教育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教育者本人必須有信仰,只有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師才會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才會敬畏、珍惜、熱愛三尺講臺,才會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去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才會想方設法講好思政課。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講,“真信”才會“真教”,“真信”源于“真懂”。只有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熟悉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熟悉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新中國史以及改革開放史,才能夠充分領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只有信仰馬克思主義,才會在課堂上真誠地、理直氣壯地講授馬克思主義。
(二)透徹講授思想政治理論、向學生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魅力的內(nèi)在需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在于其自身蘊含的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理論特質?!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3]想讓學生理解、認同進而信仰馬克思主義,高校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將抽象的理論講得清楚、明白,講得深刻、透徹,講得鮮活、生動、接地氣。要讓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對話,與社會熱點對話,與學生的困惑、疑惑對話,與社會上混淆視聽、模糊不清的觀點對話,讓學生有興趣聽,聽得懂,聽得清楚、明白,聽得信服,如此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馬克思主義之“理”去征服學生,使學生深刻認識、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認識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認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極端重要性。若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身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是必要前提?!凹褐颜选保侥堋笆谷苏颜选?。
(三)幫助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世界、國家、社會和自身,擺脫相關思想困惑,樹立并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內(nèi)在需要
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今世界,國際政治、經(jīng)濟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事件日益增多,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在此背景下不同思想文化日益交融、沖突、交鋒,意識形態(tài)紛爭不斷加劇。就國內(nèi)而言,2017年黨的十九大做出一個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同時也意味著新的使命、新的任務和新的變革,意味著經(jīng)濟、政治、社會、民眾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的深刻調(diào)整和改變。國內(nèi)外局勢的調(diào)整和改變必然會給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大學生帶來迷茫和困惑,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承擔起為學生解疑釋惑的責任和使命。
信仰的堅定來自認識上的清醒和透徹,來自理論能夠解答現(xiàn)實問題。馬克思主義只有為身處于國際國內(nèi)形勢深刻變化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解疑釋惑,才能夠贏得他們的認同,進而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如何看待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如何看待為人民服務?如何實現(xiàn)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將往何處去?人類將往何處去?如果思政課教師擁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就能夠透徹解答學生的疑問,厘清其思想困惑,糾正錯誤觀點,消除他們的疑問,學生就會真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意義,就會認同、信服馬克思主義,進而樹立共產(chǎn)主義信仰。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現(xiàn)狀
眾所周知,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fā)表重要講話,教育部也密集出臺相關文件,這些講話、措施有力地強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數(shù)量、學歷、職稱、政治素質、教學水平也獲得了顯著提升。但就高校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而言,依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部分教師理論功底欠深厚
不可否認,當下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并不盡如人意。原因在于:其一,相關師資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高校思政課教師來源于高校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除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專業(yè)以外,還有倫理學、管理學、中國哲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專業(yè)的學生,這些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往往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其二,曾經(jīng)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的相關專業(yè)如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等都是邊緣化專業(yè),一部分學生在本科階段缺乏相關的專業(yè)基礎。當他們在畢業(yè)后走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臺,自身理論功底的局限性就會顯現(xiàn)出來。其三,師資配比達標壓力下的門檻降低。十八大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為了落實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要求的1 ∶ 350師生比的政策,各高校紛紛制定本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案,通過校外引進、校內(nèi)轉崗等多種途徑來擴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不少高校在較短時間內(nèi)完成了師生配比要求。但這種數(shù)量規(guī)模的短時間快速提升,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師資質量的參差不齊,這些“半路出家”的思政課教師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專業(yè)基礎,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無法盡如人意。
(二)部分教師信仰不夠堅定
毋庸置疑,絕大多數(shù)高校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抱有真摯的情感和堅定的信仰,但也不能否認部分教師對這一理論的信仰不夠堅定。主要原因如下。
1.理論功底上的欠缺
如上所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思政課教師理論功底有所欠缺,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原著接觸不多,接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途徑是閱讀二手文獻和論文。這導致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碎片化,不夠全面和系統(tǒng)。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不夠深刻和透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理解上的不全面和不系統(tǒng),使這部分教師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轉化為理論素質的能力不夠,缺乏對理論的獨立思考以及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去觀照現(xiàn)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必然會弱化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2.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jīng)濟自身的局限性給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從而弱化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益主體、就業(yè)方式的多元化必然導致思想、文化的多元和包容,這種多元和包容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元主導地位,沖擊和削弱了人們的信仰,而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又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包容和去中心化。另外,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但生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的人們也切實感受到了金錢的力量,感受到了物質的巨大威力,這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時,市場經(jīng)濟使得黨員干部面臨的誘惑增多,這也是導致動搖、削弱部分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原因。
三、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路徑
(一)在參加培訓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近年來,教育部和各省教育系統(tǒng)組織了一系列加強思政課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的活動,包括舉辦各類骨干教師研修班和專題研修班、開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設立“周末理論大講堂”、線上集體備課會、組織開展“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等,這些活動都為教師提升自我素養(yǎng)提供了條件和平臺。以“周末理論大講堂”為例,自2019年4月開辦這一活動以來,已連續(xù)開展了83期,全國思政課教師通過收看知名專家的講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二)在自我學習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首先,通過研讀原著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思政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讀原著的重要性,只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原著,才能夠做到透徹理解、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榜R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氣力、不下苦功夫是難以掌握真諦、融會貫通的?!盵4]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把心沉下來,下苦功夫,在教學、科研之余自覺地、有計劃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閱讀原著不僅可以使我們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基本理論,還可以向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學習如何訓練思維,感受他們的崇高風范和人格力量。
其次,要加強“四史”的學習。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通過學習“四史”,思政課教師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理論品質,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必然性會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領悟。
(三)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四門課程,形成一個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旨在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以及基本立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旨在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及其形成過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旨在講清楚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哪里來、往哪里去;“道德與法治”旨在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yǎng)。思政課教師在年復一年的常態(tài)化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包括對受教育者的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和把握,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領悟,提高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厚情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執(zhí)著信仰。在潛心三尺講臺的同時,結合自身專業(yè)特長,持之以恒地開展科學研究,關注、探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的前沿和時代熱點,以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在教學和科研的相互支撐、相互促進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四)在分析、解決問題中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在于應用。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者、踐行者,還需要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首先,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分析國內(nèi)外熱點時事,用整體的、辯證的、歷史的觀點去觀察、分析問題,透過現(xiàn)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趨勢,提升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鑒別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立場。其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背景下,思政課教師要了解、熟悉國內(nèi)外時事,緊跟時代的變化和要求,關注國事、家事、天下事。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開展針對性教學,用堅定的立場、徹底的理論、深刻的學理闡釋去回應現(xiàn)實熱點問題,回應學生的困惑與關切,幫助學生解疑釋惑,并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社會、指導實踐。在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中提升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6.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