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玲
特殊教育的教學對象主要是身體或心理發(fā)展上有缺陷的小學生,這些小學生從小就與其他學生存在不同,難免存在自卑情緒。因此,針對這一類小學生要積極開展針對性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小學生的自卑心理。語文在小學教學中具有的比例重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內(nèi)容,改變教學方式,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特點,明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開展針對性、個性化教學,并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教學,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將語文教學和心理健康教學更好地結合,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班級內(nèi)部形成和諧、融洽的同學關系,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一、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課程,在小學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具有較多的課時和課節(jié),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首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積極進行日常管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新內(nèi)容,逐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學生能夠逐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擁有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實現(xiàn)特殊教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加強班級日常管理,開展個性化教學,根據(jù)我國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活動,完善教學內(nèi)容,加強日常管理和教學管理,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娛樂活動,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境界,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其次,應積極貫徹素質教育,將立德樹人作為各個小學的教學宗旨,在開展教學時要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具有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和更高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讓小學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完善的人格,能夠更加茁壯健康地成長。
此外,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三觀”還在逐步構建過程中,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較強的好勝心。因此,語文教師要加強教學管理,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開展文化教育,從而逐步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
二、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新形勢下,我國積極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積極貫徹素質教育,注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門也對特殊教育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能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對原有的教育體制進行創(chuàng)新,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進行優(yōu)化和升級,滲透思想教育,幫助學生重塑自信心,認清自身的長處,防止小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根據(jù)小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開展個性化教學,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小學生的“三觀”還在逐步構建過程中,容易受他人影響,一些小學生可能還存在較強的自尊心和較強的好勝心,會與其他學生進行對比,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而在特殊教育學校中,一些學生可能由于先天的某種缺陷或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與其他學生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由此產(chǎn)生自卑心理,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就有可能導致學生逐漸變得自閉、抑郁,甚至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由于小學生的“三觀”還未成熟,還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再加上心智還未成熟,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思想教學,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語文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重新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挖掘自己身上的亮點,從而更好地融入學生群體中,融入社會,更好地進行表達和交流,充分展現(xiàn)自己,樹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其次,在新形勢下,我國不斷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小學教學以及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問題在新形勢下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一些小學生可能會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些極端的行為,必須及時解決,防止出現(xiàn)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明確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殊性以及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與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從而更好地開展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正視自己,解決或消除小學生的極端行為,讓小學生能夠以健康的心態(tài)進行語文教學,逐漸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重塑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完成特殊教育的教學目標。
三、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管理相聯(lián)系
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班級管理,重點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管理進行有效融合,讓小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意識和心態(tài),更加積極主動地面對生活,并與同伴培養(yǎng)深厚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針對性教學,進行班級日常管理,要根據(jù)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殊性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日常班級管理,注重班級內(nèi)部的和諧性和整體性,實現(xiàn)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配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和互動,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特殊教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另外,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生較為敏感,容易受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影響,影響自身的價值判斷,導致心理波動較大,因此語文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密切關注學生的變化,對產(chǎn)生極端行為的小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小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小學生突然間出現(xiàn)學習成績下降、不愛說話、發(fā)呆、抑郁等現(xiàn)象,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溝通和交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
首先,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語文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輔導知識等內(nèi)容進行研究。
其次,語文教師要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和學習,明確教學重點,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邀請老教師聽課,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比如,在進行“改改你的壞習慣”語文課文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找出生活中的不良習慣,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優(yōu)秀學生的視頻,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功能,可以播放“小明的一日三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習和生活進行有效連接,讓學生能夠主動發(fā)現(xiàn)小明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壞習慣、壞習慣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要怎么改變壞習慣,然后讓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思考,進行充分的討論,并讓學生提出解決壞習慣的具體策略,并采取問答法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確小明擁有的壞習慣的數(shù)量并明確如何改變小明的壞習慣,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明確自身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壞習慣,如果存在就可以積極采取解決策略進行改變,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要及時改正并勇于承認,才能夠成為同學們的好榜樣。教師采取新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心理,幫助學生更好地審視自己,重新樹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比如,在進行“相信我能行”語文課文教學時,語文教師可以明確本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自己,能夠對他人的優(yōu)缺點進行及時評價,并幫助學生改正。因此,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評價活動和討論活動,讓學生兩兩分組或四人一組進行小組評價,這樣不僅有利于加強班級日常管理,及時糾正錯誤,還能夠開展針對性教學,發(fā)揮語文教師的引導作用。
最后,小學教師要通過設置班級活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題,并將學生進行分組,佩戴好錄音筆、記事本等相關設備,讓學生根據(jù)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同時,還可以邀請學生擔任小記者,對每一組的活動情況進行采訪。采訪的過程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營造積極進取的班級氛圍,實踐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代表上臺發(fā)言,要對本組的活動內(nèi)容進行展示,然后進行課堂評價,并進行小組打分,讓學生及時彌補自身的不足,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
(三)科學建立學習小組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并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是教師擔任課堂的主體,一味地灌輸知識,對學生進行言語指導,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導致語文教學過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標。因此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科學的規(guī)則建立學習小組,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通過小組的溝通和交流對語文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刻的把握,明確語文知識點的具體內(nèi)涵,從而有效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另外,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在特殊教育中,部分學生存在心理或智力上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真正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tài),避免與學生之間出現(xiàn)隔閡,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開展個性化教學,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四)結合課本教材,合理進行內(nèi)容滲透
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主要工具,也是語文教師制訂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的主要依據(jù)。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撰過程中會涉及許多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內(nèi)容和知識,教師要進行充分挖掘,并對教材內(nèi)容展開討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課程目標,對語文教材進行綜合分析,明確語文教學內(nèi)容,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內(nèi)容并進行擴展和延伸,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方式,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理解更多的道理,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功能,通過網(wǎng)絡搜索更多的教育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尋找更加合適的教育主題,并開展針對性教學。
再次,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要注重控制自身的情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榜樣模范帶動作用,引導學生,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與學生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真正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從而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此外,在特殊教育小學中,因小學生具有特殊性,一些小學生還可能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要充分利用課內(nèi)、課外的學習資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思想教育,開展個性化教學,增強學生之間的影響,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最后,語文教師可以播放優(yōu)秀青年等的視頻,積極引導學生,向正能量的人物看齊,學習正能量人物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逐步形成向上的、積極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習慣,從而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小學生能夠在彼此激勵的課堂氛圍中成長,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此外,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小學生與一般的小學生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需要學生家長和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及時明確小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開展針對性教學,進行家校連接,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讓家長能夠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學生的消極心理,及時完成教學目標。同時,語文教師也要及時將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與家長進行合作和配合,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防止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學生由于生理或先天性的缺陷,與其他學生存在不同,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和鼓動,好勝心、自尊心較強,心理波動較大。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語文教學,滲透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發(fā)揮教師的輔助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加強日常管理,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成正確的“三觀”,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