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帥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反復在重“三基”和重興趣間徘徊。前者把運動技術、技能為主的“三基教育”作為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強調(diào)運動技術的學習替代學生體質(zhì)的增強,多以“傳習式”的教學方法為主,雖在組織教學規(guī)范化、傳授知識系統(tǒng)化方面產(chǎn)生過積極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權利,抑制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而后者往往過多的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和主體性,從而在學習過程中遺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習慣的養(yǎng)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效能的發(fā)揮。體育教學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體育教學研究對于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增進學生體育知識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迫切需要改革,大量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急待推廣。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建立體現(xiàn)現(xiàn)代體育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
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理論研究,在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普通高中籃球課教學中初步建立了一種新型的符合健康體育和終身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體育教學方法,目的是為改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提供一條新途徑。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普通高中合作學習和傳統(tǒng)教學對籃球模塊教學中技能的提升和達標的效果比較。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教育學、學校體育學、體育課程改革、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籃球運動教學理論等相關資料的檢索、整理與分析,對該研究具有理論指導作用的著作、書籍、中國期刊網(wǎng)的相關文章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1.2.2 教學實驗法
(1)實驗對象。在德州市實驗中學隨機抽取兩個班,設置為實驗班和對照班,每個班40名學生。實驗班以合作學習為教學模式對籃球教學進行全面實驗研究,對照班級按照常規(guī)上課方式進行教學。實驗于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德州實驗中學進行,共32個學時。
(2)實驗步驟。實驗前對2個班進行基礎水平測試(前測);
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對照班仍以常規(guī)教學法。教學內(nèi)容為投籃和行進間運球。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基本身體素質(zhì)測試,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是否同質(zhì),保證實驗具有較高的效度。在教學實驗后對學生進行投籃(罰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評和達標。學生的技術評定和達標的測試工作由體育教研部的資深教師親自擔當,并依據(jù)“中學生體育評分標準”的評分細則打分。在實驗后測結束后1個月還要進行一次補測,以檢查兩班學生學習所獲得信息的記憶保持量的差異。
(3)測量指標。前測的指標包括:3米×6往返跑成績(秒)、助跑單腳起跳摸高(米)兩項身體素質(zhì)的測試;學生原始投籃(罰球)、行進間運球技術的測試。
(4)實驗控制。實驗班教師由研究者本人擔任,對照班教師選取一名各方面情況和研究者相近的教師擔任;兩個班學生在人數(shù)、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數(shù)、教學時間和場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
采用單盲法進行教學實驗。
技評和達標的測試,要求2個班學生打亂順序同時、同場地進行,主考由兩名非參與本試驗的資深教師擔任,每名學生得分為兩名主考所得分數(shù)的平均值。
實驗的前測和后測安排在教學實驗的開始前和結束后的2天內(nèi)進行,以防止因時間間隔過長。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結果,利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前測的結果與分析
為了提高教學實驗的效度,同時也為了測試“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應用于普通高級中學籃球選項課教學中,對學生各項學習指標(技評、達標)的影響。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了基礎水平前測。
從表1、2、3中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身體素質(zhì)、技評的測試結果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因此本實驗做到了齊同比較,保證了實驗具有較高的內(nèi)部效度。
2.2 合作學習對中學籃球選項課學生運動技術、技能掌握的影響
“運動技術是指能充分發(fā)揮運動員身體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動作的方法”。
“運動技能是指按一定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諸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是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必須要有強制性。普通高中的學生,只有在強制教學、訓練過程中加強引導,才能實現(xiàn)從非運動興趣到自覺運動習慣的轉化,才能逐漸形成體育運動技術規(guī)范的動力定型,進而形成專業(yè)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因此,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應用于普通高中籃球選項課技術教學中對學生運動技術、技能掌握的影響,是本文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為了了解程序教法對學生運動技術、技能的影響,我們在教學實驗后對這一重要指標進行了測試。
從表5、6可以看p<0.05上說明實驗班學生經(jīng)過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教學后成績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比傳統(tǒng)教學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其主要原因如下:
合作學習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實驗班在課堂練習中采用合作進行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同組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觀摩相互切磋,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學習效果也會很好。合作學習還有一個更大的優(yōu)勢,就是同學之間有共同語言,很容易去溝通。
及時反饋能夠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學生在每次練習后,如果能夠通過及時反饋知道能對自己的動作技能做出正確的評價,也就能使正確的動作容易得到鞏固,錯誤的動作容易糾正。合作學習當中,學生在每次練習后,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能夠及時的反饋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促進了運動技能的提高。
2.3 合作學習對中學籃球選項課技術教學中對學生達標成績的影響
為了比較合作學習教學法和常規(guī)教學法應用在普通高中籃球選項課技術教學后,對學生達標成績的影響,我們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測試。(結果見表7、8)
從表7、8可以看出p>0.05,實驗后兩班達標成績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其原因是: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在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某一技能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此,學生達標成績都有所提高的。但學生達標成績高低,主要反映的是他本人訓練水平的高低。而運動訓練水平是由身體訓練水平、技能訓練水平、戰(zhàn)術訓練水平和心理訓練水平等多種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大幅度地發(fā)展起來。然而本實驗的教學時數(shù)僅32學時,可見教學時間太短,對達標成績影響甚微。
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滿足了學生直接的體育需要,刺激了學生的體育欲望學生的直接體育需要是指學生被某項體育活動本身所吸引而想探究(學習)或參與的一種愿望(需要)。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育需要,就會對其渴求學習和參與的體育活動產(chǎn)生極其濃厚的興趣,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參與熱情。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實驗結果表明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籃球的技術技能水平。
(2)實驗的教學時數(shù)僅32學時,由于教學時間較短,對達標成績影響甚微。
(3)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采用過程性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師評、自評、他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
(4)合作學習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的享受了運動的樂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3.2 建議
(1)籃球運動及籃球課本身的集體性、協(xié)同性特點有利于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應用,實際應用中應切合實際的根據(jù)不同項目進行搭配,是教學效果最大化。
(2)合作學習教學方法雖符合當前高校課程改革指導思想的要求,但不應忽略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基礎、不同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中的功效,應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融合的運用。
(3)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對教師的教學指導策略,合作學習能力的要求,在應用時要注意時機,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
(4)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還需不斷的總結與提煉,形成更為合理的方法體系和操作程序。學校體育教育部門和廣大高校體育教師還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豐富教學方法理論,優(yōu)化教學方法實施。
(作者單位:德州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