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紅
摘要: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采用人文關懷護理的護理效果及其對SAS、SDS評分產生的影響。方法 隨機抽取98例肺癌患者,就診時間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通過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其中,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為人文關懷護理。選取的觀察指標包括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情況、生活質量情況、護理效果情況。結果 焦慮(SAS)及抑郁(SDS)評分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其中觀察組較低;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的對比,整體差異顯著(P<0.05),其中觀察組整體較優(yōu);癌癥生活質量(QLQ-C30)評分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其中觀察組均較優(yōu);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其中觀察組較高。結論 人文關懷護理措施應用于肺癌患者的護理中,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緩解,排痰量及痰液黏稠狀況得以好轉,生活質量較高,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肺癌;人文關懷護理;焦慮及抑郁評分;護理效果
受工作、生活環(huán)境以及吸煙等生活習慣的影響,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及發(fā)病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1]。作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健康的惡性腫瘤,肺癌患者發(fā)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喘憋、呼吸困難及肺部疼痛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患者需要每時每刻進行呼吸,給患者帶來的負面情緒較多,因此離不開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文就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肺癌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對患者SAS、SDS評分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在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98例肺癌患者,就診時間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以抽簽法為分組方法,分別為對照組(n=49)和觀察組(n=49)。
對照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7:22,年齡區(qū)間在46~74歲,均值為(58.34±1.28)歲。
觀察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9:20,年齡區(qū)間在48~72歲,均值為(58.41±1.33)歲。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肺癌。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協(xié)會標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性疾病。②合并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③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將上述信息錄入SPSS26.0軟件中,計算得出結果為P>0.05,說明組間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給予患者常規(guī)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禁忌事項等措施。
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結合患者病情、體征,與患者進行有效交流,減輕患者內心的壓力,緩解負面情緒,鼓勵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及勇氣,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肺癌健康知識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肺癌專題講座,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肺癌的發(fā)病、臨床癥狀、療法、住院期間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等肺癌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增加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及配合度。③住院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定期開窗通風,保證住院環(huán)境空氣的流通及清新,做好對呼吸道及肺部炎性分泌物的清潔,在院內活動、散步時隨身戴好口罩,防止發(fā)生呼吸道感染。④呼吸道護理:叮囑患者每日定期對呼吸道進行自檢,足量飲水,稀釋呼吸道及肺部的黏稠痰液。有不良反應時,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防止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呼吸時,盡量平穩(wěn)呼吸,嚴禁劇烈運動導致的急促短暫呼吸,避免對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造成負面影響。
1.3觀察指標
1.3.1將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進行對比
我院采用焦慮(SAS)自評量表以及抑郁(SDS)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SAS評分標準:分界值為50分。①重度焦慮:得分在70分以上。②中度焦慮:得分在60~69分之間。③輕度焦慮:得分在50~59分之間。④無焦慮:得分在50分以下。SDS評分標準:分界值為52分。①重度抑郁:得分在73分以上。②中度抑郁:得分在63~72分之間。③輕度抑郁:得分在53~62分之間。④無抑郁:得分在52分以下。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好。
1.3.2將兩組患者的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情況進行對比
護理人員在干預前、干預后記錄兩組患者的排痰量以及干預后的痰液黏稠度。痰液黏稠度分為I度、Ⅱ度以及Ⅲ度:痰液呈米湯、泡沫狀,吸痰后玻璃接頭內壁無痰液殘留現象,此為I度;痰液較I度黏稠,吸痰后玻璃接頭內壁有少量痰液滯留,用水容易沖洗,此為Ⅱ度;痰液外觀呈黃色,明顯黏稠,吸痰管因負壓過大導致塌陷,玻璃接頭內壁滯留大量痰液,且用水不易沖洗干凈,此為Ⅲ度。
1.3.3將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對比
我院采用癌癥生活質量(QLQ-C30)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評估內容包括15個領域的30個條目。
1.3.4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情況進行對比
我院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以下為評估標準:①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咳痰量少,痰液黏稠度較低,此為顯效。②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咳痰量有所減少,痰液黏稠度相對較低,此為有效。③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能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咳痰量未能減少,痰液黏稠度無變化,此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例數+有效患者例數)/對應組患者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痰液黏稠度情況、護理效果情況為計數資料,通過[n(%)]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數據間分析;心理狀態(tài)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排痰量情況為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數據間分析。若通過SPSS26.0軟件分析得出的結果為P<0.05,則說明數據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2結果
2.1將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進行對比
由表1中的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在心理狀態(tài)情況方面存在優(yōu)勢,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的排痰量為(18.37±1.69)mL,觀察組為(18.42±1.65)mL;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排痰量為(12.52±1.46)mL,觀察組為(9.96±1.28)mL。護理前的排痰量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排痰量的t=9.229,P<0.05。護理后對照組痰液黏稠度為I度的患者有11例(22.45%),Ⅱ度患者有20例(40.82%),Ⅲ度患者有18例(36.73%);觀察組患者的I度患者有25例(51.02%),Ⅱ度患者有16例(32.65%),Ⅲ度患者有8例(16.33%)。計算得出的X2分別為8.606、0.703以及5.235,I度及Ⅲ度患者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Ⅱ度患者的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在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方面整體存在優(yōu)勢,且差異顯著(P<0.05)。
2.3將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對比
由表2中的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在生活質量情況方面存在優(yōu)勢,且差異顯著(P<0.05)。
2.4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對照組的顯效患者例數為11例(22.45%)、有效患者例數為24例(48.98%)、無效患者例數為14例(28.57%),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顯效患者例數為26例(53.06%)、有效患者例數為例18(36.73%)、無效患者例數為5例(10.20%),治療總有效率為89.80%。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與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計算得出的x2=5.289,P=0.021。由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在護理效果方面存在優(yōu)勢,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肺癌的全稱為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多數患者發(fā)病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迅速上升。常規(guī)的療法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患者的內心容易產生消極、恐懼、緊張、焦慮及抑郁等多種負面情緒,不利于癥狀的緩解及疾病的恢復。人文關懷護理中對患者的關愛及呵護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本次研究顯示,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臨床癥狀,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給予人文關懷,疏導患者內心的多種負面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面對肺癌的治療,增加患者的信心及勇氣,因此觀察組的SAS及SDS評分均較低。護理人員開展肺癌健康知識專題講座,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肺癌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患者及其家屬在住院及日常生活中重視對自身疾病的治療及護理,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足量飲水,促進痰液的稀釋及排出,因此觀察組的排痰量及痰液黏稠度整體較優(yōu)。觀察組的癌癥生活質量評分均較優(yōu)。護理人員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呵護患者的內心感受,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較好的緩解;且通過專業(yè)的護理干預,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下降,排痰量逐步減少,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因此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可以緩解內心的負面情緒,改善自身的排痰量及痰液黏稠狀況,生活質量水平得以提升,護理效果顯著,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老年肺癌放化療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癌痛、癌性疲乏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