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效率不高是目前中職英語教師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谶@一現(xiàn)象,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將音樂、繪畫、電影、詩歌、名人名言、攝影等元素融入英語課堂。實踐證明,這樣做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筆者對多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的路徑也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對中職英語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藝術元素;學習興趣;英語教學
一、研究意義
目前中職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普遍興趣不高,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吨械嚷殬I(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指出,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經歷、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語言水平和學習能力,有效整合課程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體驗學習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Heath與Caillier指出,藝術融合可以豐富并提升教學效果。Catterall指出,深層次的藝術融合與學生后期的學術表現(xiàn)呈正相關性。韓秀娟提出,以語篇為載體的詩歌欣賞與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李朝俠認為,簡筆畫呈現(xiàn)出來的情境是最能引起學生內心共鳴的一種手段。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于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給予了肯定,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國內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一種藝術元素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多藝術形式融入課堂適切性更好,可以很好地兼顧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筆者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嘗試在中職英語課堂中融入多藝術元素,如音樂、戲劇、電影、繪畫、詩歌攝影等,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以及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二、概念界定
藝術的詞源學含義就是“技巧”“技藝”,是指人的一切顯示出一定技巧或技藝的活動及其產品。狹義的藝術是指審美藝術或純藝術中的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的主要品種,包括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電影、詩歌等。本文所討論的藝術元素即來自于狹義的藝術范疇。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實踐研究的模式,輔以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通過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有所提升,獲取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結果,開發(fā)豐富的多藝術元素融入課堂的教學路徑。
四、研究問題與結果分析
問題一:多藝術元素融入的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有效激發(fā)?
從前測問卷結果可以得出,在實驗班中,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學生占比為48%,對英語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占比為44%;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占比為8%。而在實驗一年后,對實驗班學生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學生已經占65%,比一年前增長了17%,對英語學習完全沒有興趣的學生已經消失。綜上所述,多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的實踐成功地提升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問題二:如何通過將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提升中職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大量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各種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的有效方式不盡相同。通過不斷的反思與總結,筆者根據(jù)不同藝術元素的特點,總結出以下目標達成度高且受學生的歡迎的融入方式。
(一)詩歌
詩歌具有強烈的思想感情、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旋律,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例如,筆者通過英文詩歌April Clouds教授系動詞時,以詩歌內容為背景,通過“朗讀+表演”的方式快速幫助學生熟悉整首詩歌后,引導學生借助系動詞turn對詩歌所隱含的天氣變化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完成感知、發(fā)現(xiàn)系動詞的任務,為運用系動詞打下堅實的基礎。
又如,在學習關于動物主題的內容后,筆者要求學生寫一首5句話的英語小詩,要求第一句中有一個名詞,第二句中有四個形容詞,第三句中有一個動作,第四句中有你對這個名詞的感受,第五句中有一個名詞。教師可以給學生作出示范,如 Tiger:Fierce, fast, yellow and black;Goes out hunting daily;Makes me scared to the bone;Tiger。將適合學生認知以及語言水平的詩歌作為語法或者詞匯學習的載體,或者請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有助于鞏固語法或者詞匯,促進英語表達能力以及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諺語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一個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諺語之中?!敝V語富含哲理,深受學生歡迎。
筆者發(fā)現(xiàn),在詞匯、語法課上,學生對諺語的記憶情況要遠遠好于一般例句。例如,在課堂中使用 “Anyone who plays with fire gets burnt;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教定語從句,使用“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Time moves for us even if we don't move;Wherever you go, go with all your heart”等教不同類型的狀語從句,使用 “Spare the rod,spoil the child;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等教詞匯。
筆者同時發(fā)現(xiàn),通過諺語進行文化對比分析,幫助學生感知文化差異也非常有效。例如,筆者在講完課文《我的寵物》后,適時引入英語諺語 “Love me, love m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在中國文化中,大多數(shù)與狗相關的成語和諺語都帶有貶義色彩,如雞飛狗跳、狗眼看人低等。通過巧妙引入能反映中西方文化對比的諺語,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三)戲劇
戲劇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激活英語課堂,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筆者在“My Family”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先帶領學生閱讀一些發(fā)生在不同家庭的故事,幫助學生積累該主題下的詞匯,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由學生完成戲劇腳本的創(chuàng)作,演繹一個家庭常見沖突或者故事。該任務設置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受到學生的歡迎。為了讓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教師需要告知學生評價標準,例如故事是否完整、是否用到本課所學詞匯、新單詞的發(fā)音是否標準、是否與觀眾有足夠的眼神交流、聲音是否響亮等。
戲劇教學除了上述方法,還有其他創(chuàng)新的使用方法。例如,筆者在處理一篇關于外星人故事的文章時,請5名學生課前提前閱讀文章,根據(jù)故事排練啞?。ㄓ捎跓o需表達,因此難度不大)。在課堂伊始,請這5名學生進行啞劇表演,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觀看興趣。在表演中,筆者采用“鏡像”這一藝術手法,在啞劇表演發(fā)展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叫了“暫?!?,引導學生看著靜止不動的演員思考“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做什么?”“他們下面會做什么?”等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及預測能力。對啞劇內容的猜測,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熱情,這種方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四)繪畫
簡筆畫靈活運用于課堂的口語交際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例如,筆者嘗試請學生在黑板上將自己的周末活動用簡筆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限時30秒,然后請坐在下面的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猜測該生想要表達的具體內容,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分享熱情。
對于畫面感強的文章,筆者嘗試將“畫故事插圖”作為閱讀的讀后任務(課時緊張可作為家庭作業(yè))。教師不僅可以根據(jù)學生繪畫作品檢測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可以借助繪畫作品開展復述活動。為了不漏細節(jié)地畫出故事的全部內容,平時不太積極的學生碰到不認識的單詞也會主動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參與度大大提高。
(五)音樂
在教學中適當引入英文歌曲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筆者曾經嘗試過“聽音樂,學語法”的方法,通過Conjunction Junction學習連詞,通過I will follow you學習一般將來時,通過I believe I can fly學習情態(tài)動詞。學生喜歡通過音樂來學習英語,在音樂的帶領下,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通過音樂,不僅能學語法、詞匯,還可以進行即興寫作。例如,讓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旋律寫下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語言引導,如“你在哪里?”“天氣如何”“你在做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接下來想干什么”等。在課前開展這種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迅速安靜下來,還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影視作品
電影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它不僅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西方文化,同時能讓學生從中汲取詞匯、語音、語法、句子結構等知識。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電影片段配音比賽,來提升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掌握。學生在配音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電影片段,還能糾正自己的發(fā)音,學習語言知識。
另外,可以利用電影片段來導入主題。筆者在講《如何撰寫英文促銷海報》時,使用了憨豆買打折沙發(fā)的短視頻來導入主題,憨豆的風趣搞笑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筆者進行簡單提問,為本課學習做好了詞匯、背景知識的準備。因此,通過適切的電影片段導入主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元素融入路徑。
(七)攝影作品
利用智能手機拍照,發(fā)朋友圈是當代青少年的一大日常愛好,如何利用學生這一愛好來促進其英語學習呢?筆者嘗試鼓勵學生每周寫圖文周記發(fā)至班級群。具體要求如下:學生周末的時候,選一張或者多張本周拍的照片,圍繞照片內容寫一寫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或者自己的感悟等。這種周記形式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圖文并茂的周記形式大大優(yōu)于寫一篇傳統(tǒng)周記,這給學生們開辟了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生活的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學生們閱讀、寫作的積極性。
五、研究結論
(一)多藝術元素的有效融入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通過一年來多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筆者用數(shù)據(jù)證明了多藝術元素融入英語課堂可以讓喜好不同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兼顧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英語學習興趣以及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二)精心設計語言腳手架,加強語言知識與藝術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師在將多藝術元素融入課堂時,一定要精心設計并確保藝術元素融入與課堂目標相一致,并在語言產出活動之前,給予學生足夠的語言鋪墊,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鞏固、內化新學語言知識。
(三)合理分配課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強課內外的有效結合
在實踐中,教師需嚴格按照課標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某些已經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或者教學設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刪除或者替換;同時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課內外多藝術元素融入的有效結合不僅減輕了課堂上的課時壓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重視表現(xiàn)性評價以及多元評價在多藝術元素融入課堂方面的作用
表現(xiàn)性評價在多藝術元素融入課堂實踐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等方面的變化,重點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需要將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等多元評價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評價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don:Longman, 1985.
[2]韓秀娟.基于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詩歌教學設計[J].英語教師,2018(24):116-118,124.
[3]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李朝俠.簡筆畫在“雅慧”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8(17):60-61.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市第四期名校長名師培養(yǎng)工程專項研究課題“藝術與中職英語課程融合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范麗迪(1983-),女,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校,高級講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外教教學、行動研究、質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