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而整本書閱讀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學方式產生巨大變化。教師應運用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個人素養(yǎng)。
關鍵詞:混合式;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階段學生課外閱讀量作出明確的要求:初一至初三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分別累計達到4萬詞以上、10萬詞以上、15萬詞以上。但在應試化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下,學生難以達到課標的要求。語文學科開展的整本書閱讀給予英語教師改變現狀的希望,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嘗試開展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但由于教學任務重、課時緊張,無法單純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來完成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后指導也因各種原因無法得到保障。混合式教學理念給予英語教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李衛(wèi)東結合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出:要把握精讀與泛讀之間、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之間的平衡,實現必要的課程化,克服整本書閱讀的無序狀態(tài)而又避免整本書閱讀篇章化的傾向,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可行的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碎片化,應試痕跡過重
初中生所接觸的課文、配套閱讀練習、試卷閱讀篇章等篇幅有限、內容孤立,缺乏連貫性。碎片化的閱讀材料令學生難以深入進行主題閱讀,閱讀目的淪為做題和背好詞、好句,學生的閱讀品質無法得到提升。長期以來,在應試教學方式影響下,教師只注重英語基礎知識,如英語單詞、語法知識等內容的教授,閱讀技巧往往一帶而過,學生缺乏深入文本去思考和分析的機會,不能從本質上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當前初中生學習負擔重,大量時間用于完成校內或校外補習機構的筆頭作業(yè),缺乏大量閱讀的時間與主動性,課后自主閱讀成為空談。
(二)初中學生英語整本書閱讀水平亟待提升
英語并非我們的母語。在語言環(huán)境缺乏的情況下,英文原版書能夠為學生提供原生態(tài)的語言材料。通過閱讀英文原版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但當前初中生學業(yè)負擔重,疲于應付校內、校外大量的筆頭作業(yè),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來進行整本書閱讀。雖然整本書閱讀近年已開始進入初中英語教學,但整本書閱讀教學仍缺乏有效指導,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未能給予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指導。
(三)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為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進階提供了新的契機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有所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化。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依靠智慧教育,智慧課堂則是智慧教育的關鍵。智慧課堂是構建在信息化環(huán)境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化、泛在、互動、協(xié)作、探究的課堂。它強調師生協(xié)同發(fā)展并將課內的教與課外的學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由于課時的限制,只靠課內,初中階段讀不了幾本書。因此,要將課內的教與課外的學結合起來,利用信息化平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開展課外閱讀。
二、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的意義
(一)促進混合式教學與英語整本書閱讀的整合
整本書閱讀雖然受到教育界專家的提倡,但因課時不足、教育教學模式陳舊以及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效率,導致整本書閱讀完全“課外化”。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們欠缺學習主動性和自律性,故整本書閱讀需要“課程化”。為了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程化”的同時,還需要保持教學的彈性,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混合式教學恰好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運用混合式理念進行整本書教學,學生不但能夠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和討論,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把閱讀延伸至課外。課堂上、課堂外,線上、線下,教師導讀、學生自主閱讀,整合在一起,讓英語整本書閱讀得以順利開展。
(二)推動初中英語教師研讀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應當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不是僅僅把英語當成一門需要考核的課程。
(三)提升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及積極性
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旨在研究一種適合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閱讀,讓閱讀成為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個人素養(yǎng)。
(四)促進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使信息技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效能更高,教育教學更精準。但是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仍停留在初始階段,認為課堂信息化就是使用PPT演示文稿進行授課而已。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教、學、評過程中合理使用各種信息技術,提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交互性和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提高教學評價的靈活度和有效性。
三、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的實踐
(一)精選閱讀材料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對外界充滿好奇,但由于學業(yè)負擔重,他們很珍惜空余時間,利用空余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例如打籃球、踢足球、玩手機游戲等,也有喜歡閱讀的學生,但喜歡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因此,教師所挑選或推薦的閱讀材料應當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根據學生語言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不同,英語整本書閱讀可以是10頁以內、50詞左右的繪本閱讀,也可以是上百頁、長達3萬詞左右的英文文學名著閱讀。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情況,課題組挑選了在我國問世已有14年之久的 《典范英語》 (Good English)?!兜浞队⒄Z》是一套英語母語學習材料,圖文結合,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有的故事來源于英美文學經典。通過學習這些生動有趣且極富內涵的作品,學生不但可以從原汁原味的故事中習得語言知識,還可以拓展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提升思維品質。
(二)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時保障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欠缺一定的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大多數學生需要在教師、家長或同伴的督促下學習,因而英語整本書閱讀不能僅僅靠學生課后自覺地去完成。為此,課題組成員每周抽出一個課時在課堂上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不讓整本書閱讀流于形式,用三個課時來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歷時三周。
(三)信息化初中英語閱讀的實施環(huán)境
從2020年開始,我校初中部大力推廣智慧課堂,每名學生、每位教師,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互動提供了條件。通過信息化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提供相關資源和輔助,為高效教學保駕護航。學生在翼課網上進行自主預習,提前熟知新單詞的讀音,從而降低閱讀難度;在翼課網上進行模仿朗讀,提升朗讀流暢性;巧用希沃平臺,及時有效反饋閱讀效果;通過QQ建立“閱讀部落”,在“部落”里師生共讀、生生共讀;通過“雙融雙創(chuàng)”平臺展示閱讀作品,互相點評,共同進步……
(四)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流程
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主要表現為線下傳統(tǒng)課堂的教與學互動以及線上自主閱讀、合作學習與交流分享。每本書的教學活動歷經三周,共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激趣導讀。閱讀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動力。只有學生感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提高閱讀效能。故第一課時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下是激趣導讀課常用的實施方式。
1.結合標題、封面圖片、故事相關圖片,以問題鏈形式引導學生預測故事內容和主題。如《典范英語6》中的Jellyfish Shoes的導讀。展示封面圖片,提出三個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running? ”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人物、地點。結合故事情節(jié),在網上找一幅漂亮的海邊圖片和貝殼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和對海邊的向往。通過提問“What is this?”直觀地學習新單詞wave和shell?!癢here can we usually find shells? Why are shells on the beach?”,結合問題和圖片(海浪、沙灘),引導學生回答“The waves wash up shells on the beach”,從而習得短語wash up。結合封面繼續(xù)追問“What are in Laura's hand? What else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 Do you like jellyfish? Why? ”,引導學生回答出故事的兩大“主角”jelly shoes和jellyfish,并且形象地習得新單詞sting以及nasty。接著追問:Are there only jellyfish in the sea?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only jellyfish here? And why is the book called Jellyfish Shoes?通過這三個問題,引起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
2.輸入文化背景知識。學好一種語言的前提條件是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典范英語8》中的The Big Chance講述了Hilda不擅長煮茶但熱愛足球,她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成功進球,并擺脫了她不擅長的工作。教師在引導學生讀這本書時有必要為學生引入英國茶文化和足球文化的背景知識,這樣學生才能進行角色代入,認識到主人公的情感。教師可以開門見山地呈現文化背景知識,結合文字、圖片和視頻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形式或小組合作形式在線下或線上搜集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甚至設計趣味知識大比拼,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音頻或視頻引入,達到視聽激趣的效果。教師根據與所讀的書相關的視頻或音頻資源,截取其中對學生來說易于理解的內容或者存在懸念的內容播放給學生看,以吸引學生對話題和書籍的興趣。
導讀課除了激趣外,另外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教會學生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是學生課后自主閱讀的保障。例如,閱讀過程中遇到新單詞該怎么辦?在《典范英語6》中的Jellyfish Shoes的導讀課中,可通過以下幻燈片教會學生如何猜測詞義。
第二課時:文本分析。第二課時主要進行經典片段賞析,聚集關鍵詞匯,運用韻律進行模仿朗讀以及引導學生全面解讀文本、挖掘文本內涵、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題意義。在第二課時前,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在線上“閱讀部落”中引導學生反復進行整本書的自主閱讀,為高效完成第二課時做好充足準備。
1.理解文意。應試教育背景下,閱讀就是刷題。學生對文本文意的理解只限于跟題目有關的句子或文段。學生無法從整體上理解文意,感受語言之美,體會閱讀之樂。如何引導學生重視文意理解呢?首先教師要重視文意理解。課前,教師要反復研讀閱讀材料,準確理解文本大意,找準解讀切入點,注重語言表達方式。以《典范英語6》中的The King of Football為例。本文講述了球王貝利從貧民窟擦鞋童,靠自己努力克服重重阻礙,成為萬人矚目的足球界“王者”的故事。家境貧窮、旁人冷眼、隊友排擠并沒有阻礙貝利的成長,貝利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點燃了數十億人的斗志。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品故事,領會故事大意——“只有緊盯目標不斷努力才能實現夢想”。
2.觀察文本特征。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本特征,包括體裁、題材、大小標題、插圖、語篇結構、脈絡發(fā)展等。通過觀察文本特征,學生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本的主線。如《典范英語6》中的The King of Football是人物傳記類記敘文。從標題中的“King”可看出,“King”這個單詞是故事的文眼。作者圍繞“King”這個文眼以時間為線索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講述故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球王貝利的重大事件時間折線圖復述文章的同時,探索影響球王貝利的事件和轉折點,從而深入進行文本分析。
3.人物分析。通過人物性格分析、人物關系分析、人物對比分析,幫助學生讀懂作品中的人物,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情感教育。學生可以通過模仿朗讀、角色扮演、回答問題、挖掘文本細節(jié)等方式進行人物分析。例如讀《典范英語7》中的Princess Pip's Holiday時,學生四人小組合作,通過回答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和“Why do you think so?”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挖掘文本細節(jié),從中找出支持性細節(jié)。
教師還可以找出描述故事人物性格特征的對話,從中挑選幾句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句子進行模仿朗讀。通過模仿其語音語調,學生能形象生動地感受不同人物的特點。如《典范英語7》中的Noisy Neighbours有三個主要人物:Mr. Flinch,Carl以及Poppy,學生可以通過模仿朗讀以下句子來感受他們的性格特點。
(Mr. Flinch)That will get rid of him!
(Carl)Can't use my kitchen today! Rats, urgh!
(Poppy)Last night, angels sang down my chimney! They did, I promise!
文本解讀有助于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文本內容等,增加學生對文章語言知識與文化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第三課時:輸出匯報。讀后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信息輸出和反饋的過程,側重檢查閱讀效果以及對所學語言的鞏固和運用,使學生能在閱讀基礎上將與閱讀材料相關的主題內容、觀點和所學語言知識結合起來,進行語言輸出。故在輸出匯報環(huán)節(jié),教師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與任務,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成長,提升個人素養(yǎng)。
1.讀者劇場。通過朗誦而不是直接表演,以聲音和表情呈現劇本內容。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反復閱讀,從而加深對語篇的深層理解。通過反復練習與模仿提高閱讀流暢性和語言模仿應用能力。
2.創(chuàng)編故事。教師根據創(chuàng)編故事需要注意的情節(jié)、角色、主題等方面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整體評價所閱讀的故事,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框架,同時激活所學詞匯和表達結構,小組合作完成故事創(chuàng)編,開展故事分享會。
3.讀后續(xù)寫。整本書閱讀完成后,根據書本故事內容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續(xù)寫。例如完成《典范英語7》中的Noisy Neighbours的閱讀后,讓學生續(xù)寫Chapter 5,學生一起來幫助Mr. Flinch解決問題。也可以針對故事主題或內容給作者或者故事人物寫一封信。例如在《典范英語7》中的Princess Pip's Holiday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給Princess Pip寫一封信,邀請她一起參加戶外活動,親近自然。
4.手抄報制作。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的理解,確定手抄報的主題以及涵蓋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5.劇本表演。學生在對原故事有一定理解和分析的前提下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劇本,并把劇本演繹出來。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應用語言,進一步領會故事人物性格特點以及情感變化,形成思辨思維,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在輸出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電子設備、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作品,在線上進行交流、互相評價、互相學習,既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也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的思考
1. 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自身發(fā)展。因教學任務重、課時緊,教師不愿意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哪怕開展了整本書閱讀教學,也因其成效不顯著而半途而廢。另一方面,如果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整本書……教師自己首先要真正會讀整本書,要能真正讀好幾本書,要先把書讀好”,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提高閱讀素養(yǎng),但繁重的工作讓教師有心無力。廣大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不但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也可以幫助其提升自身修養(yǎng),是“有利可圖”的。
2. 結合教材,進一步達成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目的。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可根據教材話題(主題),遴選適合學生閱讀的相關書籍,例如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相關教材內容為上海牛津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7“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通過閱讀原著,進一步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將閱讀材料與原著的語言進行對比,感受語言的力量。
3. 家校合作,共促孩子成長。整本書閱讀只靠課堂上的一兩節(jié)課根本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故采用混合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在線上進行學習。但家長擔心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進行非學習活動,也有家長擔心孩子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影響視力,故不支持在線上開展各種閱讀活動。其實,家長可以一起參與線上閱讀與交流,參與學生作品評價等。這樣既可以營造親子共讀氛圍,又可以起到督促作用,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線上教學將成常態(tài)。混合式教學充分發(fā)揮了線上教學和線下面對面教學的優(yōu)勢,它將促使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運用混合式教學理念開展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衛(wèi)東.混合式學習: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J].語文建設,2016(25):12-15.
[3]張金秀.中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五點主張[J].英語學習,2019(7):55-57.
[4]孫麗.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導讀教學——以The Little Prince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2(1):60-63.
[5]王丹丹.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對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6]姚慧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的融入與技巧分析[J].東西南北,2019(24):184.
[7]馬力.初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方案在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1(44):91-92.
[8]黃厚江.整本書閱讀教師要先讀[J].中學語文教學,2017(10):17-19.
作者簡介:葉敏,廣東省廣州市第五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混合式教學理念下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