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不少學生怕寫作,造成學生畏懼作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為無話可說。缺少可供寫作的素材一直是學生寫作之路的“絆腳石”,即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二為不知如何寫。雖然他們閱讀過不少談論“如何寫作”的輔導書,但到實戰(zhàn)時卻絲毫不起作用。其實,這些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源頭沒有開通。
鑒于此,我就平時多樣化的作文形式教學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插圖作文
寫人物文章時,事先讓學生準備好所要寫人物的照片或自己動手畫的人物像。寫作文時,將照片或人物像剪貼在作文紙的適當位置上,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邊動手寫作。這種作文形式有插圖的加入,比以前的作文形式更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同時,插圖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讓學生回憶起內心深處的一些生活片段。比如,我班學生的一篇插圖作文題為《我的爸爸》,作文旁邊剪貼的是他和爸爸的合影,只見爸爸微笑著,一只大手正在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由于照片形象直觀,爸爸外貌的特別之處被小作者很貼切地表達出來。同時,小作者在觀察的過程中緊緊地抓住了爸爸的那只手,聯(lián)想到了爸爸這只手為人們所做的許多好事,然后又展開了想象:爸爸的手不僅溫暖了“我”,寫滿了親情,還溫暖了周圍的人,編織了許多友情。親情有了友情的澆灌而更加深厚,也會延伸出更多的友情。由此可見,插圖作文能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幫助他們搜索素材,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情境中自由表達,在妙趣橫生的圖畫中發(fā)展思維,使寫作化難為易。此種形式的作文教學,不拘泥于寫人或寫事,還可以運用到寫景、寫物等作文教學中。
二、放飛想象,啟迪創(chuàng)新——想象作文
小學生心中的情感大多是美好的,而這美好的情感又時常會讓這“創(chuàng)新的種子”萌芽,引領學生在無邊的時空里自由自在地馳騁想象。例如,學生寫出了《森林音樂會》《小刺猬歷險記》《梨樹的眼淚》等有關動物、植物的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們喜歡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有的寫出了以《我是一支五彩筆》《火星上的來客》等為題的科幻故事,說明了他們對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的好奇探究心理;還有的寫出了《假如我是報社記者》《二十年后的大西北》等反映他們熱愛生活,對美好生活暢想的作文。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盡情地傾吐著自己的情感,同時賦予人類更多的正能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崇德尚教、孝老愛幼、積極向上等。他們的思維火花在想象中點燃,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想象中升華。
三、精心設計,自然成章——不經意作文
學生大多覺得作文有神秘感,作文前就有心理負擔。要想幫助學生消除這種思想障礙,達到“通阻”,不經意作文的教學形式比較理想。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有目的地進行作文訓練。當學生進行完一場足球比賽后,讓學生充分暢談活動中的見聞、感受。教師指導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哪一個球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在整個賽程中,哪個時刻最為激動人心?又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會給孩子們帶來新奇和許多快樂,這時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們去感受大雪,指導他們觀察雪花的形狀、顏色,品嘗雪的味道,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樂趣等。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進行作文訓練,等到他們知道是寫作文時,作文練習已經完成。這時,在作文的題材上不僅幫助了學生“開源”,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還幫他們“通阻”,整個過程自然而又富有情趣。
四、說者愛說,聽者想聽——錄音作文
語文學習不再是“四角天空”,作文教學也不能局限于課堂上,局限于學校內,而應該為作文練習開辟廣闊的天地。錄音式作文可以較為理想地為學生的作文練習開辟廣闊的天地。錄音方式有新穎性,受好勝心的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這一過程中。錄音是將初稿定稿并錄制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自覺練說普通話、規(guī)范口頭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錄音完畢,是老師和學生對錄音作文集體評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和記憶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這是一種新型的作文教學方式,它溝通了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及學校以外的教育資源,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學生的習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因此,除上述幾種作文形式外,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作文教學形式,幫助學生“通阻”“開源”,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