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備受關注。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想象力是寫作所需具備的重要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寫作內容,讓作文充滿趣味性,且富有感染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想象作文;作文教學
想象是人類對大腦里已有的表象進行改造和加工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小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是創(chuàng)作者經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還有各種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也都是想象活動的結果。新課改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教師倡導學生積極自主寫作,準確表達,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創(chuàng)意作文,達到這些要求還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是展現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學生若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作文的內容會更加充實、絢麗。[1]雖然小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是想象力的發(fā)揮也會受到認知的限制。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開展想象作文教學,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想象作文分析
(一)想象作文屬于文學想象
想象作文就是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寫作體現學生的想象,具體來說就是學生感知材料,并對材料進行主觀性加工,將表象記憶不斷拓展而形成更加豐富的作文素材。通常想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理性特征的科學想象,另一種則是非理性的文學想象。[2]科學想象因理性特征而表現出真實性和邏輯性,想象基于真實生活,想象結果是意識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改造,這一過程沒有受感性因素的影響,以追求客觀規(guī)律為主,如果想象被證實,也會發(fā)展成更高價值的真理,科學想象也是一種推理過程。文學想象是一個有趣的創(chuàng)作過程,想象空間遼闊,不用在意想象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將其以寫作或者其他形式呈現就會體現出價值,而想象之后的產物若沒有依靠任何載體體現就沒有意義。[3]在開展想象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科學想象和文學想象兩者相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的想象力具有適應性、發(fā)展性和合理性。
(二)想象作文重點在于想象表達
想象世界與現實世界存在較大差距,想象是虛構的,具有抽象性。小學高年級想象作文就是用文字描寫想象世界,將想象中的場景、人物、物體等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來。一篇優(yōu)秀的想象作文不僅要具有獨特的風格,還要具備生動形象且易于理解的語言。所以,教師在教學想象作文時需要找到突破點,讓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讓學生大膽想象,并合理對學生的想象給予鼓勵和認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并積極將自己的想象結果展示出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教師應抓住時機,給予合理恰當的點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對其進行合理和恰當的指導,讓學生產生更加豐富且有意義的想象,為表達提供充足的寫作素材。[4]寫作前的回顧有利于有效運用想象活動結果,運用精練的語言表達出想象和思考的結果,之后再追求文字優(yōu)美,提高寫作水平。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想象作文教學方法探究
(一)立足課本,挖掘訓練點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是根據小學生學習能力、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等選擇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完全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接受效率不高,不能充分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教學時按照每節(jié)課文的內容授課,沒有重視課文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用,僅僅把課文知識傳授給學生,未能深度挖掘課文的深刻意義。學生通常是根據教師授課內容學習的,沒有拓展學習和深度挖掘課文內容的意識,再加上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缺少分析總結能力,不能通過自主學習深入了解課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步驟通常是先布置寫作任務,大概講述寫作要求,并適當引導,這一過程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沒有可供參考的范文,學生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面展開想象,導致寫作沒有頭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課文與想象作文相結合,讓學生利用課文推動想象力的發(fā)揮。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花之歌》屬于略讀課文,很多教師沒有細講,只是讓學生自主閱讀。這篇課文充滿了作者的想象,大量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作者以第一人稱寫作,把自己當作一朵花,從四季變化、生長環(huán)境等角度介紹自己,寫得生動有趣。教師可結合“我是……”這個句子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除了課文句子,“我”還可以是什么呢?課文中列舉很多關于花的比喻,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想出更多別的比喻。這時,教師可結合花的特點和狀態(tài)提示學生:“花叢中只有幾朵花在搖曳的時候像什么?”有的學生覺得像夕陽在水中波光粼粼的樣子,有的學生覺得像城市的夜景,還有的學生覺得像散落在地上的紙屑。教師繼續(xù)問:“花成片生長,密密麻麻的樣子又像什么呢?”學生能想到的就更多了,如大海、地毯、織錦等,這個問題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很多課文中都有想象的內容,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挖掘課文中能啟迪學生展開想象的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多學科聯動,拓寬想象廣度
每門學科都是相對獨立的,任科教師也大多都是針對一個科目進行教學,因此科目之間的聯系比較少。若語文教師授課時以教材內容為主,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拓展較少,學生的寫作思維就會被困于語文知識中,不利于發(fā)揮想象力,知識也不能從更多角度得到拓展。實際上,語文教材中涉及許多其他學科的內容,如自然科學、文化藝術、思想哲學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敢于突破語文知識這道屏障,將語文與其他學科融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開國大典》這節(jié)課,課文中有一幅《開國大典》油畫,教師講解完這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分析這幅油畫:這幅畫上有哪些人物?這幅畫以什么顏色為主色調?包含什么意義?還有的學生注意到了革命先輩們衣服的顏色都是以暗色和黑色為主,有些不解,明明是喜慶的日子,不應該穿紅色嗎?這時教師為學生講解:“當時我國以中山裝為正裝,出席重要會議要穿正裝,新中國的成立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軀換來的,這樣的衣服色調也是對先烈們的尊敬和緬懷。在油畫的色彩搭配上有這些顏色才會更加和諧……”接著教師又問:“油畫里有哪些物品,各有什么特殊意義?”學生觀察到畫里有紅旗、燈籠、菊花、柱子等,但是代表的含義還需要教師講解,如紅旗是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可以給華夏兒女歸屬感;燈籠是喜慶的象征,象征黑夜里的光明,還有人丁興旺的蘊意;菊花反映了季節(jié),它是我國傳統(tǒng)意象中的“四君子”之一,寒霜傲放,象征中國精神。引導學生鑒賞《開國大典》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其他油畫,讓學生自主鑒賞,并根據鑒賞結果寫出文章,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鍛煉語言能力,準確表達想象
學生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jié)下進行的,充分發(fā)揮語言教學的作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以閱讀教學為主,方式通常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有的教師為了將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會減少課堂交流時間,課堂氛圍并不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口語表達的機會。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學高年級口語交際內容并不多,缺少語言應用不利于有效進行語言交流和寫作。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雖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缺少語言組織訓練,并不能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語言表達教學。學生有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其遷移到寫作中就能得心應手了。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這個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筆者講解這個單元時恰逢國慶節(jié),所以筆者講解完這一課的內容后,借助紅色文化開展了“長征故事會”活動。這一教學方案具有持續(xù)性,也需要花費一定的課堂時間。學生自主收集長征故事,將故事梳理整合,熟悉故事過程,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課之前講述,每個故事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學生可以自己組織語言撰寫故事稿,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嘗試脫稿。學生尋找故事是需要閱讀大量文章、了解更多故事的,從中篩選故事的過程有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寫作素材積累量,汲取紅色文化精神涵養(yǎng)。黨史文化是文化藝術中的重要題材,與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和書籍大量涌現,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學生也可以從這些作品中獲取紅軍長征的故事,并分享給同學們,也能讓大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口語訓練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寫作能力,能夠將想象元素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
(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制訂閱讀計劃
廣泛閱讀能夠促進想象力的發(fā)揮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小學生閱讀量有限,閱讀意識不強,常常導致寫作時束手無策。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開展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能夠促進學生有效閱讀。通常情況下,教師會根據教材要求,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但是很多讀物教師自己都沒有閱讀過,并不了解讀物的內容和含義,無法向學生全面介紹。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高。豐富課外閱讀內容,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為想象提供更多方向,還能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借閱自己喜歡的書籍,在向學生介紹時不必每一種讀物都要閱讀,而是向學生介紹常見類型的讀物,如自然科學、文化藝術、文學作品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家校合作,讓家長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陪伴和監(jiān)督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學生閱讀,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意識,增強閱讀的自主性。在閱讀教學措施上,教師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將書籍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及閱讀感想記錄在筆記本上。閱讀感想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結果,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思考過程。長期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在進行想象作文寫作時,避免無話可說的情況。閱讀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中獲取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寫作實踐上會情不自禁模仿讀物的寫作風格,從而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五)觀察生活,取材生活元素
創(chuàng)造來源于生活,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寫作的源泉。雖然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在教師沒有刻意提醒注意觀察的情況下,學生不會仔細探索生活上的細節(jié),導致在進行想象作文練習時,缺乏良好的洞察能力,不能深入剖析生活素材,寫不出生動優(yōu)美的作文。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學生的感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挖掘,再加上對抽象的情感缺乏充分認識,在寫作時難以表達真實情感。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在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取寫作素材。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任務“20年后的家鄉(xiāng)”,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想象作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暢想未來,學生對未來的設想通常會從現實生活出發(fā),如在海底安家、多功能房子、會飛的車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應該為他們指明想象的方向:20年后,你家鄉(xiāng)的風景是什么樣的?房屋是什么樣的?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可能還會出現哪些新事物?這時學生不斷回憶家鄉(xiāng)原來的面貌,將自己想象出來的事物添加到家鄉(xiāng)原來的面貌上,有的學生將20年后的家鄉(xiāng)想象成經濟發(fā)達的都市,車水馬龍,村里的人再也不用進城趕集;有的學生將20年后的家鄉(xiāng)想象成童話世界,有靜謐的森林,也有廣闊的藍天草地;有的學生想象力更豐富,想到了在樹上建房子,人們還可以坐在老鷹的背上自由翱翔。學生的這些想象都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展開想象,充分應用生活素材,拓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三、結語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象作文是其中的一個內容。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想象力豐富,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宗友.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想象類作文指導教學對策[J].中外交流,2021,28(1):1183.
[2]李秀梅.小學生想象作文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21(2):37-39.
[3]何飛燕.小學想象作文教學突破策略淺探[J].南北橋,2021(6):138.
[4]方月娥.部編版小學語文想象作文教學例談[J].新課程導學,2021(17):43-44.
[作者簡介]魏振乾(1981—? ? ),男,甘肅通渭人,通渭縣溫泉路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