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先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共命制4套高考語文試卷,分別是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全國乙卷使用范圍較廣,包括陜西、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新疆、陜西等省區(qū)??v觀4套試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使用地區(qū)較多的全國乙卷2022年變化較大。分析該套試卷,對2023年備考實在很有必要。
一、2022年全國乙卷試題總體分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1. 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與2021年全國乙卷沒有變化,均為三道選擇題,但是設問方式存在一定變化。
所選文章摘編自楊義的《中國敘事學: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在與西方敘事的對比之中來探討中國傳統(tǒng)敘事中流動視角的使用,以幫助考生了解古代敘事文學的當代價值,這充分體現(xiàn)文化自信,重在中國本土人文層面的考查。
三道選擇題中,第1題考查的是篩選整合信息,第3題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這兩道題均是選擇“不正確的一項”。我們尤其要注意第2題。這是一道論證分析題,論證內(nèi)容的概括及事例論證的作用。2021年該題要求是選擇“不正確的一項”,而2022年要求是選擇“正確的一項”。少了一個“不”字,難度加大了,對考生也是一種考驗。
總結提煉:
(1)對原文論證試題的考查,近幾年來首次出現(xiàn)選擇“正確的一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試題難度。從這個變化角度看,論述類文本閱讀對于整體閱讀的要求更高,考查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命題人員希望高中生能夠靜下心來,多閱讀一些專業(yè)論文,提高專業(yè)論文的閱讀能力,尤其是提升把握論證內(nèi)容及方法的能力。
(2)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題,選項沒有簡單從原文中選取,而是加強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難度也較往年大一些。
(3)強化課內(nèi)外知識遷移的能力。比如第3題D項,不僅要閱讀把握選文,還要與課本中的“《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的相關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來難度也加大了。
2. 實用類文本閱讀 (12分)
與2021年全國乙卷沒有變化,均為兩道選擇題,一道主觀題,但是命題思路由社會熱點到片片“雪花”。
2021年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的考查,是一道選擇“不正確的一項”和一道選擇“正確的一項”,2022年兩道均選擇“正確的一項”,從難度設置角度考量,也是略有增加。非連續(xù)性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共三則,分別摘編自楊振寧的《對稱與物理》、尹傳紅的《由雪引發(fā)的科學實驗》和肯尼思·利布雷希特的《冰的形態(tài)發(fā)生:雪晶中的物理學》。
我們知道,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舉世矚目,材料所選內(nèi)容與冬奧會開幕式上的“雪花”形象有關。選文對“六瓣雪花”的形成原因和雪花形成的知識進行解讀,介紹了科學家對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第4題為選擇題,命制角度較有新意,根據(jù)材料三的內(nèi)容,由圖表展示出來,考查很有新意,需要考生結合文字來讀圖判斷。這是一種跨學科能力的考查。第5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查“概括和分析”,第6題為主觀題,答題時須注意“意義”和“啟示”的區(qū)別。
總結提煉:
(1)做題思路要靈活。第4題的考查較為特別,以往全國乙卷中不大這樣來考,我們可以從圖文轉(zhuǎn)換角度來做題。題目看似復雜,但我們只要掌握科學原理,注意橫、縱坐標,也不難做出正確答案。
(2)要堅持局部聯(lián)系全文、具有整體性意識的觀點。開闊思路,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觀察習慣,運用科學思維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
3. 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設置與2021年全國乙卷沒有變化,均為一道選擇題和兩道主觀題,但是選文類型出現(xiàn)重大變化。
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擇的是左翼作家蕭紅寫于抗戰(zhàn)時期的書信體散文——《“九一八”致弟弟書》。全國乙卷近幾年沒有考散文,這給考生打了個措手不及。文章達1844字,字數(shù)超過往年。在信中,蕭紅并未沉溺于傷感的往事,而是對“弟弟”這位愛國青年滿懷希望。她在“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的字里行間里,充滿著對祖國深沉的愛。應當說,那個時期少有“娘炮”,有的是為國奮斗有著敢于犧牲的熱血青年。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材內(nèi)容選擇符合立德樹人的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7題與往年一致,考查“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難度不大。第8題考查較為靈活,要求分析蕭紅“恍惚感的由來”,主要是考查鑒別考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難度適中。第9題要求分析蕭紅“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敘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边@種設問,直接將考生引向?qū)ξ谋局黝}的探討。這道題的設問,激勵當代青年要有抗戰(zhàn)青年的斗爭精神和擔當意識。
總結提煉:
(1)作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散文在全國乙卷中多年未考,2022年的再次出現(xiàn),的確有些出人意料。因此,對于文學類文本的學習,我們必須要全面、深入,不能陷入路徑依賴。
(2)雖說是散文,但這是一篇回憶性書信體散文,在平時復習備考中就更不大常見,導致考生在考場上有手忙腳亂之感。我們在復習備考中,不管是小說還是散文,都要認真學習,而且對稍顯“小眾”的小說或散文,我們還要予以格外關注。
(3)從具體答題來看,缺乏對具體語境的細致分析而導致丟分。這充分說明,命題人從選材到題目設置,都存在著“反套路”的思考。如果還像以往那樣準備一些“套路”,可能不大管用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1. 文言文閱讀(19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考查方式與2021年全國乙卷相比有一定變化,個別題目設題角度有很大變化。
閱讀材料選自《說苑·貴德》?!墩f苑》為西漢劉向所編,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奇聞趣事,其中有很多關于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篇章,主要表現(xiàn)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及倫理觀念。作品文字簡潔生動,清新雋永,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來的魏晉乃至明清的筆記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說苑·貴德》,重在引導人們領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和“政在養(yǎng)民”的民本思想。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國之寶在德不在險”,這也契合孔子所言的“為政以德”的思想。
第10題為傳統(tǒng)的斷句題,難度不大。第11題是“內(nèi)容解說”題,主要考查對文言實詞、虛詞的理解,改變了從2015年以來持續(xù)考查的文化常識。具體考查的是文中詞語和教材中詞語意思的異同,難度明顯加大。《曹劌論戰(zhàn)》是初中重要篇目,《短歌行》《孔雀東南飛》是高中重要篇目,《屈原列傳》對于全國乙卷使用地區(qū)的考生來說,則是人教版必修課本以外的篇目。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考生對文言詞語的積累,體現(xiàn)了文言文基礎知識考查的綜合性與運用性的要求。第12題考查依然延用“概述”題型;第13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難度適中。
總結提煉:
(1)全國乙卷近幾年來文言文文本的選擇一直是人物傳記,再到今年的文史雜集,這體現(xiàn)了高考文言文選文的多樣性特點,是命題人員的“反套路”。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復習備考中要擴大閱讀視野,各種文言文體裁都要兼顧到。
(2)要回歸教材,重視對課本的研讀。對初高中教材尤其是文言文方面的篇目,要加大復習備考力度,要回歸課本這個“本”。以課本為基,加強知識遷移力度。
2. 古代詩歌閱讀(9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設置與2021年全國乙卷沒有變化,題目設置與往年相比緊扣課本。
閱讀材料選擇的是王勃的《白下驛餞唐少府》,這是一首豪邁中有跌宕,昂揚里見搖曳的送別詩。全詩按意思不同可分為兩層:前兩聯(lián)為一層,寫詩人與唐少府的相識相知;后兩聯(lián)為一層,寫?zhàn)T別唐少府。詩歌無凄惻哀婉之情,頗有豪邁昂揚之氣。
第14題是和往年考查一致的“理解和賞析”題,根據(jù)詩歌原文,理解難度適中。第15題有點新意,要求和初中所學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進行比較,從中分析“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的不同點,其難點在于對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的理解??忌绻P注到“方法”和“排遣離愁”的關聯(lián)性,就可分析出這是考查詩歌抒情方式和情感內(nèi)涵,否則答題方向就可能出現(xiàn)偏差。
總結提煉:
(1)從近幾年來看,依然以唐宋名家為主要選擇對象,尤其注重對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內(nèi)涵的理解與把握。
(2)教材中的重要作品,我們必須要兼顧,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所學的篇目。在平日復習備考中,我們要注意增強和教材的關聯(lián)度。
3. 名篇名句默寫(6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設置與2021年全國乙卷沒有變化,難度與前兩年相比略有降低。
第16題考查了初中篇目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高中篇目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隱的《錦瑟》。三篇都是古詩,沒有考查初高中的古文,題型均為常規(guī)的理解性默寫,難度不大但須注意書寫的精準度,比如“攏、捻、霓”這三個字就不大好寫。
總結提煉:
可能考慮到其他題目變化較大,難度較大,名篇名句較往年相比難度有所降低。不過我們在平日的復習備考中,還是要注意書寫的準確性。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 語言文字運用Ⅰ(7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設置與2021年全國乙卷相比有明顯變化。
我們經(jīng)常說,語言文字運用題是“高考試驗田”,是一套試卷中最能出彩的地方。2022年全國乙卷語言文字運用題目變化較大,第17、18兩道題由原來的客觀題全部變?yōu)橹饔^題。文本選取了“一家照相館”,那時的照相館,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印跡。
第17題是根據(jù)語境填入合適的成語,每空1分,共3分。這比以往近義成語的辨析,難度大多了。第18題考查更為靈活,分值為4分,考查“我”“你”人稱及出現(xiàn)次數(shù)的效果差別問題。此題難度確實較大,充分考查考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總結提煉:
(1)由根據(jù)語境選擇,到根據(jù)語境填空、理解,難度明顯增大,充分考查考生的綜合實力。這也要求我們在平時復習備考時,要扎扎實實地積累相關知識,不能抱有任何僥幸的心理。
(2)高考命題充分考查語文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注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考查。
2. 語言文字運用Ⅱ(13分)
分值設定和試題結構設置與2021年全國乙卷相比有明顯變化。
閱讀材料是關于疾病“眼中風”的內(nèi)容,這和考生的實際生活相關,也契合教育部限制中小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的要求。一個情境語境,設置三道主觀題,既考查了考生的語境理解能力,又引導考生注意用眼健康,體現(xiàn)了命題的人文關懷溫度。
第19題是主觀題,往年是選擇題,要求在文中橫線處補寫三個恰當?shù)木渥?,每?2個字,每空2分,考查的是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生動的能力。第20題要求簡述“打筆仗”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分值4分,考查內(nèi)容概括學以致用的能力。第21題為修改病句的主觀題,分值3分,可以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較以往的客觀題增加了考查的難度與靈活度。
總結提煉:
(1)增加了主觀題的答題量,考查方式與考查內(nèi)容也更為靈活。
(2)重視真正課堂學習,切實加強復習備考,以靠機械刷題就得高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四)寫作(60分)
作文材料分成兩部分,一是圖表,二是文字。選自雙奧之城——北京,主題為“跨越,再跨越”,以圖表的形式從比賽成績、群眾體育、科技亮點、交通支持、國家經(jīng)濟等五個方面將兩屆奧運會、殘奧會作了對比,展現(xiàn)大國力量、民族自信、心系家國的時代精神。命題直接指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富強”“愛國”,體現(xiàn)高考命題對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孜孜追求,旨在引導新時期高中生勇?lián)鐣熑危裰布覈閼?,立意深遠,意境開闊,令人叫絕。
是的,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到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時間過去了14年,舉國關注盛會,青年學子更是熱切期盼。應當說,作文所給素材契合高中生關注社會發(fā)展的心理特征。在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過程中,新時期的高中生以極大的熱情融入其中??忌趯懽鲿r,須重點關注國家發(fā)展我該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從而體現(xiàn)出青年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作文材料比較長,又是圖表,又是文字,尤其要注意“再”字,要綜合起來考量,否則只能是管中窺豹,難以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來。
總結提煉:
作文材料有圖表和文字,除了材料形式有所變化,閱讀量有所增加外,家國情懷依然是主導。
二、2023年全國乙卷備考策略
如果說2021年高考,全國I卷和全國Ⅱ卷合為全國乙卷是一次“跨越”的話,2022年的全國乙卷語文試題是一次“再跨越”。和往年相比,選擇題從39分減到30分,達到歷年分值最低,第二卷語言文字與表達部分,全部都是主觀題。這樣語文150分,主觀題分值達到120分。試題緊密聯(lián)系考生生活實際、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增強情境的時代性,深化基礎性,加強開放性問題設計,在現(xiàn)實情境中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發(fā)展水平。這樣命題,既實現(xiàn)了高考的選拔功能,又能有效引導高中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因此,這種“跨越”是邁向新高考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再跨越”,的確值得我們仔細研究,深入思考。
(一)審時度勢,洞察課標變化走勢
曾幾何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guī)范性文件和標準。在《考試大綱》已經(jīng)落幕的時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是高考命題與備考的重要依據(jù)。新課標所倡導的立德樹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等理念,是2023年高考乃至接下來幾年高考命題的“風向標”。我們要熟知并研讀新課標,以新課標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復習。
在沒有《考試大綱》的時代,2022年全國乙卷語文試題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更加注重對考生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我們要注重夯實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更加注重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大核心素養(yǎng)落地,注重基礎性、創(chuàng)新性與運用性。
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高考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須開闊視野,關注日常生活,研讀課標變化走勢,唯有扎實學習才是好的出路。
(二)避免刷題,認真?zhèn)淇挤磳μ茁?/p>
“2022年高考語文命題進一步降低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得分收益,引導學生認識到低效的學習方式只會帶來無效的壓力和負擔?!苯逃拷逃荚囋好}專家如是說。是的,全國乙卷整套語文試題,選用材料、組合形式、設問角度更加多樣,試題考點更加靈活,題型設置更加開放。
很多高中生慣常使用的備考套路,機械刷題的手法,在2020年全國乙卷試題面前亂了章法,敗下陣來。很多題目設問角度一變,由辨析到寫出答案,考生頓時感覺手足無措,這些都是機械刷題帶來的惡果。高考命題將“反套路”貫穿其中,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在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等方面不斷探索。使用新題型,擴大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度,引導考生認識到低效的學習方式只會帶來無效的壓力和負擔。是的,語文學習需積日久之功,切不可想著一蹴而就。
(三)教考銜接,回歸教材重視教材
2022年全國乙卷語文試題中有多道試題需要我們予以格外關注:第3題D項“《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節(jié)采用流動視角,既寫‘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又寫黛玉眼中的鳳姐、寶玉等人”;第11題考到了初高中教材中的《短歌行》《曹劌列傳》《孔雀東南飛》等篇目;還有第16題名篇名句的默寫。這些題目來源于教材或者是教材的“變體”,著重考查課內(nèi)課外的知識遷移能力。
試題材料呼應教材,題干設問、參考答案注意與教材中的知識相連接,選擇教材中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課文為關聯(lián)對象,靈活運用顯性關聯(lián)和潛在關聯(lián),引導高三學子重視教材、用好教材,以提高成績。
顯性關聯(lián),考點設置直接與教材內(nèi)容關聯(lián)。全國乙卷的古代詩歌閱讀選用王勃的《白下驛餞唐少府》,試題要求學生將其與教材所選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進行比較。潛在關聯(lián),材料選擇與教材內(nèi)容有著密切關聯(lián)。蕭紅的《“九一八”致弟弟書》,高中教材課文也選有蕭紅作品,學生對其語言風格應該非常熟悉。
加強教考銜接,切實引導教學,激勵學生打牢基礎、提高能力素養(yǎng)。因此,我們在平時學習中,尤其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千萬不可忽視了教材。以教材為本,以課堂為主陣地,切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方為上策。
(四)家國情懷,深刻把握時代發(fā)展
2022年全國乙卷作文以“雙奧之城”北京為素材,列舉了2008奧運和2022奧運的成績與亮點,2008奧運已經(jīng)是一次綜合國力的整體跨越,2022奧運是綜合國力的整體再跨越,未來的中國定會有新的跨越!從表格中進行圖文轉(zhuǎn)換,能否從量變談到質(zhì)變,再分析質(zhì)變產(chǎn)生的原因是發(fā)展理念的轉(zhuǎn)變,跨越再跨越不僅僅是量變,更多的是觀念理念轉(zhuǎn)變才會帶來更好的發(fā)展,實現(xiàn)個人、集體、組織、國家、社會、民族等各方面的良性的跨越式發(fā)展等。
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將熱點時事與個體感受有機融合,仍將是2023年乃至接下來幾年高考命題的重點。
感知變化,心有家國;涵詠時代生活,厚植家國情懷。高考命題關注時代熱點,這種趨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青年人不讀書不行,讀死書不行,不思考不行,不聞家國事不行。作為當代青年,切不可“兩耳不聞窗外事”,要時刻關注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在這偉大的時代中,不辱使命努力前行。
新的時代必定會滋養(yǎng)出新青年。青年學子要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職中成長,在國家發(fā)展的美好愿景中繪就青春的彩色畫卷。青年學子要擔當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將愛國熱情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迸發(fā)青春的力量,做一個有責任意識、有擔當精神的新時代學子。
(五)關注科技,著力育創(chuàng)新能力
關注科學創(chuàng)新前沿,引導高中生創(chuàng)造未來,2022年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的片片“雪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茖W家對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學知識,引導高中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觀察習慣,運用科學思維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著力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要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觀察習慣,運用科學思維探尋科學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高考命題鼓勵高中生拓寬學術視野,重視學術前沿,關注國家科技進步,增強道路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考查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欲。
責任編輯 廖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