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現(xiàn)小時候讀過的《木偶奇遇記》是一個勸學主題的故事,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講道理:不想學習只想玩耍的孩子會變成大蠢驢,然后被賣掉,吃遍生活的苦,勞累到死。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嚇了一跳。
還記得匹諾曹被變成驢子然后被賣到馬戲團的情節(jié)嗎?書中是這樣講述的:匹諾曹有個朋友叫小燈芯,有天他從小燈芯那里得知一個叫“玩耍國”的地方,像天堂一樣,每天只要快樂玩耍就好。匹諾曹一開始是猶豫的,但終究沒經(jīng)得起誘惑,聽了小燈芯的勸說,一起坐著驢子拉的車到了玩耍國——果然,沒有學校,沒有作業(yè),沒有管束,每天只是玩耍,盡情歡樂,仿佛天堂。
那里的孩子都在騎自行車、滾鐵環(huán),玩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喜歡玩的東西。如此這般,一直玩了五個月后,某一天,匹諾曹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腦袋上長出了一對驢耳朵。他去找小燈芯,結果對方頭上也長出了驢耳朵。他們望著彼此哈哈大笑,覺得這很有趣。但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因為身體的其他部位也開始出現(xiàn)變化,等到徹底變成驢子后,就不能說話了,只能發(fā)出驢叫聲。
看門人聽到驢叫聲就進來“收貨”了,把他們一個賣到農(nóng)家,一個賣到馬戲團。賣給農(nóng)家的小燈芯被皮鞭抽打著干重活直到累死,賣給馬戲團的匹諾曹被迫練習跳圈表演摔斷了腿,失去了表演價值,于是又被賣給人剝皮——買家要用驢皮做一面鼓。當然,匹諾曹作為主角不能就此完蛋,他比小燈芯多一次機會,后面還有轉機,讓他改過自新重回正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孩。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可能真的有這樣一個“收心”的過程。
這部作品中作者暗暗含著的觀點,有點像一句流行語所說:如果不想吃學習的苦,注定要吃生活的苦?!洱垯选返热談±锏睦蠋熆倳嗦懵愕亟逃龑W生:如果你們不好好學習,就會終生成為一個傻瓜……一輩子生活在底層,被人踩在腳下。這似乎和《木偶奇遇記》中的觀點類似。
《木偶奇遇記》是個古老的故事了,如果同樣的故事發(fā)生在現(xiàn)在,我們該怎么改編呢?或許可以加一點現(xiàn)在的科技,甚至是科幻元素。
那些能騙走小孩子的,就不會是滾鐵環(huán)和騎自行車了,可能要換成某個網(wǎng)絡游戲,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去誘惑,而且不需要帶走身體,帶走靈魂就可以。玩耍國的孩子大約就是人手一部手機或可穿戴設備,彼此誰也不說話,全神貫注在喜歡的游戲世界中玩耍。等到回過神來,已經(jīng)過了幾個月,原來的身體被另一種外星生命占領,靈魂就在這個游戲世界游蕩,永遠走不出去,成為一個非玩家角色,成為一個工具人,扮演小怪獸被奧特曼打。當然,新的玩家可能也很快會被囚禁在游戲里。最終謎底揭開——這是某個星球的外星人的陰謀,通過誘惑孩子,一步步占領地球消滅人類……這個設定你覺得怎樣呢?
進入游戲世界之后,又該如何逃出來呢?非玩家角色們能覺醒嗎?外星人的陰謀能得逞嗎?匹諾曹又發(fā)揮了什么作用,獲得的哪些品質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面對誘惑是成長的重要一課。而小孩子拯救地球的設定,想想就讓人激動呢。最好是悄無聲息地,在大人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打贏這場仗——家里孩子的軀殼還在,家長都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或許有個別發(fā)現(xiàn)的),那些外星生命學習起來很努力,比原來的孩子甚至懂事得多,扮演著理想孩子的模樣……
有些經(jīng)典故事一再被改編,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英劇《神探夏洛克》就是對福爾摩斯探案的現(xiàn)代化改編,用當下的場景讓福爾摩斯變成一個現(xiàn)代人,那些案件也發(fā)生在當下。這種改編需要融入許多新的元素、新的知識。
你還能想到把哪些故事改編成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呢?你也可以試著改編一個故事,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