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飯喜歡用筷子敲碗,大人總是很嚴肅地說:“不能敲!越敲越窮!”我半信半疑,但也不敢再敲了?,F(xiàn)在長大了,見到小朋友敲碗,也會神神秘秘地提醒他。這樣的說法有什么依據(jù)嗎?還是純屬騙小孩玩的?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大人煞有介事地“恐嚇”:家中不能撐傘,偷吃東西會打嗝,走夜路不能唱歌,踩井蓋會倒霉……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人半信半疑,還沒搞明白怎么回事,就猝不及防地長大了。對于這些,如果真想要一個解釋,那也會得到合理的答復(fù)。
比如“牙掉了要扔房頂”。下牙掉了扔房頂,上牙掉了扔床底,這是每個小孩都必須參加的一項神秘且莊重的活動,扔的時候不能吊兒郎當,必須雙腳并攏,心懷虔敬,并默默祈求再長出一口好牙。之所以全國都會有這個習(xí)俗,其實是老一輩人的樸素愿望:將下面的牙齒扔到房頂,這是模仿牙齒向上長;將上面的牙齒扔到低處,這是模仿牙齒向下長。
再比如“西瓜籽不能咽,否則肚子里會長出西瓜苗”。小時候,我們吃西瓜時總是仔仔細細把西瓜籽挑出來,要是不小心吞下去一粒,就會忍不住想象西瓜籽在肚子里生根發(fā)芽的場景。其實這就是大人想讓孩子認真吃西瓜的招數(shù)。西瓜籽想要長成西瓜苗,需要空氣、水、陽光以及土壤四個條件,而我們的胃里至少沒有陽光和土壤啊。要是你肚子里有這兩樣?xùn)|西,醫(yī)院會主動找你的。
還有一些是對天地萬物的總結(jié)歸納,也有科學(xué)的解釋,比如“糧倉蛇不能殺”“堂前燕不能動”,古人說它們是屋堂神。其實,糧倉里的蛇是吃老鼠的,堂前燕是傳喜的象征,它們都是守護莊稼的“寵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這個道理。說到底,那些讓人信以為真的話也算是友善和溫暖的提醒。
最近看到很多關(guān)于自律的文章和視頻,發(fā)現(xiàn)別人居然能將每天24小時排滿計劃表,精確到分,讓人熱血沸騰,因此跟著買了手賬本,感覺自己能通過自律走上人生巔峰??墒?,計劃總是完成不了,感覺很受挫。不禁懷疑:真的存在極致自律的人嗎?
自律本是好事兒,能讓我們積極生活,引導(dǎo)我們擺脫舒適區(qū)??刹恢裁磿r候,自律開始成為一些人吸引關(guān)注、獲取流量的手段。競爭激烈的時代,年輕人存在各種焦慮,有些人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反向消解“自律”的嚴肅意義。他們寫文章、拍視頻展示如何自律,并且鼓吹自律100天,就能徹底實現(xiàn)一次大的躍遷。當我們點了關(guān)注之后,就發(fā)現(xiàn)他們在賣書、賣課、賣蛋白粉。
不自律是年輕人的顯著痛點,所以一些自律博主順勢推出了自律工具,從待辦筆記到心靈雞湯,買了他們的產(chǎn)品,學(xué)習(xí)新知識就毫不費力氣。再如身材自律,他們先是輸出自律經(jīng)驗,獲取一批粉絲后就開始告訴大家,只要跟著他們的課程練,跟著他們的食譜吃,就能輕松自律地減掉30斤。
當下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中的自律,實則是一種消費主義,以自律為名,欺騙人們跳進消費主義的坑,讓大家覺得花錢了就能變自律了。可當我們?yōu)椴┲鞯淖月筛顿M后,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滿足了一時的美好幻想。這個時代,自律成了一門好生意,卻不再是一個好主意。
極致的自律,不是被計劃表裹挾著前進,不是把自己逼得痛苦不已,而是讓一切能平穩(wěn)地有條不紊地進行。愈是用力過度,越容易放棄,因為無論是誰,都不能長久地保持透支的狀態(tài)。
真正的自律,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形式,不需要形式上的緊張,不需要困在自律的局中,設(shè)定目標后,不斷嘗試最適合自己且最舒適的方法就好了。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