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芹
“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時期,老師要認真貫徹雙減政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教學的根本,老師要有效貫徹“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將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現(xiàn)知行合一。語文老師要發(fā)揮出語文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勞動教育的滲透方式,從而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落實“雙減”政策。
一、挖掘教材當中的勞動元素
語文教材是編撰者依據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精心編制的教學材料,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極具教學價值,有很多的文本都蘊含著勞動元素,這也為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奠定了基礎。語文老師要從教材當中的內容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勞動元素,讓學生能夠正確認知勞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起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其勞動的水平。老師要認真地研讀教材內容,挖掘出其中潛在的勞動教育素材,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當中,向學生教授勞動的觀念和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體會勞動情感
由于小學生本身的年齡較小,所以在課堂當中無法長時間集中精神,緊跟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營造出了枯燥的教學氛圍,老師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給學生帶來了諸多的教學壓力。而在雙減背景下,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語文學習中接觸勞動學習,學生會有一定的陌生感,此時老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對勞動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借用問題的方式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地探索問題,從而提高其勞動的情感。比如在教學《桂花雨》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詢問學生,為什么作者會喜歡桂花?學生結合閱讀了解到,作者借喜愛桂花之情,表達出對母親的喜愛,從而借由和母親一起搖桂花的這一動作,讓學生能夠從勞動當中體會到情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加深學生的勞動體驗。
三、提高閱讀的興趣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除了課上閱讀之外,老師還可以利用課下閱讀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勞動的作用和意義。在課堂當中學習到有關于勞動的文章之后,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圍繞勞動向學生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比如在學習完《父親的園子》這篇文章之后,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來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品味兩篇文章當中對于菜園子的不同寫法,感受哪一個園子會更為有趣。再比如在學習《憫農》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去閱讀《千人糕》,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地愛惜糧食。除了在教學完成之后開展課下閱讀,在課前,老師也可以借助拓展性閱讀,來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松鼠》這篇文章之前,老師可以利用《小蜜蜂》閱讀作為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能夠借由對《小蜜蜂》文章的學習,感受到蜜蜂的勤勞,在課堂當中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在教學完成之后,老師可以告知學生,動物都如此熱愛勞動,更何況是人類呢?從而升華教學的主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將課外和課上的文章閱讀之間結合起來,從而既向學生教授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也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在課堂里滲透勞動教育。
四、加強指導和交流
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其對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強,所以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老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督和管理,為了更好地落實課外閱讀,老師可以制定閱讀卡,讓學生根據閱讀卡等制定計劃,來更好地落實課外閱讀,確保學生能夠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其閱讀的效率。由于小學生本身的閱讀能力還有待于提升,所以在面對內容比較多的課外讀物時,有些學生即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很難有所收獲,這也就強調了老師在其中的教學指導作用。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開展課下閱讀,邊讀邊劃,以突出文章當中的勞動要素。閱讀卡當中包括書名、我知道的、我想知道的以及我閱讀到的四個內容。我知道的是學生在閱讀開始之前,對于這本書的了解;我想知道的則是學生希望通過閱讀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我閱讀到的是在最終的閱讀結束之后,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點。除了老師評價之外,還可以將學生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等等融入到課外評價當中,以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更好地體現(xiàn)出學生對于勞動知識的學習情況。
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想要順利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勞動教育,就必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入勞動話題,將學生帶入到勞動主題當中,提升其勞動意識。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多種多樣,老師可以利用教學語言,為課堂奠定情感的基調,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語言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更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妙,利用語言為學生搭建起學習的橋梁。此外,老師還可以學習理科的教學方式,利用實驗的方法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當中,老師往往以黑板板書加口頭教學的方式,來向學生完成知識灌輸??菰锏慕虒W氛圍,影響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就無從談及勞動教育的滲透。而在雙減政策下,老師要發(fā)揮出多媒體的作用,為學生帶來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利用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給予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官刺激,從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老師要靈活使用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以形成更為多樣化的勞動話題。比如在學習《詹天佑》這一篇文章時,學生了解到詹天佑克服了種種困難,又快又好地造出出了鐵路,不僅體現(xiàn)出了詹天佑的品質,也展現(xiàn)出了勞動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老師可以借由這篇文章的學習,在相應情境當中創(chuàng)造出無私奉獻,敢于創(chuàng)造的話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詹天佑的精神,讓學生也能夠形成無私奉獻,敢于創(chuàng)造的意識。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滲透勞動教育,要求老師要利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形成勞動話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取得了良好的勞動教育效果。
六、培植勞動觀念
在語文課堂當中滲透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正確認知勞動的作用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老師可以借由對文本的解讀,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條件的不斷提升,但學生缺乏相應的勞動機會,并且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勞動教育,只看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即可,因此包辦了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的大小事務,剝奪了其動手的機會,這也就造成學生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沒有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因此老師要發(fā)揮出語文學科的特點,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比如《剝豆》、《我們家的男子漢》、《父親的菜園》等等文章,都是能夠開展勞動教育滲透的文章,所以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當中的有效結合點,利用文章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意義。此外,老師還可以利用勞動主題班會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于勞動的理解,老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圍繞勞動來進行討論,整合相關的資料,并且做出總結,在這一活動過程當中,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勞動的認知,促進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的形成。老師還可以利用辯論賽的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好勝心,既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辯證性的眼光,能夠更加客觀地去看待事物,學會辯證的對待勞動。不可否認的是,開展勞動勢必會占用學習的時間,但是學習并不是生活當中的全部;勞動的重要性應該得到重視,勞動所帶來的幸福感是學習所給予不了的。因此老師要挖掘出教材當中的勞動內容,以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
七、端正勞動的態(tài)度
學生對于勞動的態(tài)度將會影響到其在勞動過程當中的表現(xiàn)情況,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勞動,是因為勞動會給身體造成疲倦感。就目前小學生的勞動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小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都需要積極提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勞動是厭惡的態(tài)度,而造成學生這一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勞動態(tài)度,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勞動情感,當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勞動時,學生會忽視身體上的累和臟,能夠感受到勞動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借由勞動放松自己的身心。反之學生如果對勞動比較抗拒,那么將會時時刻刻都在乎勞動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老師要在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勞動教育,借由課文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能夠在勞動當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比如《桂花雨》、《父親的菜園》等等文章,都體現(xiàn)出了在勞動之后的愉悅心情,老師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受到積極的情感影響,踴躍地參與到勞動中,端正學生的勞動態(tài)度。
八、尊重勞動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被灌輸只要考試成績好就是一個好學生,老師也會常常用勞動作為一種懲罰手段,這也就造成學生往往認為勞動是一種令人羞恥的行為。并且就目前的社會發(fā)展上來看,體力勞動者的受尊重程度明顯不高,這也就更加加深了學生對于勞動的錯誤認知。但事實上,勞動不僅包括體力勞動,還包括腦力勞動,并且任何勞動都應該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語文老師要抓住小學這一關鍵時期,利用文章學習,讓學生學會尊重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落花生》、《養(yǎng)花》等等文章,都是展示出了借由一技之長來獲得他人尊重的故事。因此老師可以從這些文章出發(f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的魅力,向勞動人民學習,學會尊重勞動者。
九、培養(yǎng)勞動品格
語文有很強的生活性,所以語文老師要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結合,基于學生的經驗以及知識,結合生活當中的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品格。誠信是如今時代下,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個人沒有誠信,在社會上難以立足,在勞動當中也是如此。誠實勞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老師要借由語文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勞動的過程當中樹立起承擔的意識,學會實事求是。比如在教學《剝豆》的文章學習中,從媽媽故意讓兒子贏這一個內容出發(fā),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媽媽要這樣做?然后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兒子雖然輸了,但是他也贏了?從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勞動結果并不重要,勞動的過程才是真正能夠反映出自己道德品質的關鍵。所以即便是勞動也不能弄虛作假,要真實地展現(xiàn)出自己的勞動結果,在勞動中保持誠實性是值得表揚的。
十、成立興趣小組
在“雙減”政策下,老師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放學生的天性,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語文課堂當中滲透勞動教育,老師可以借用建立興趣小組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對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辦班級雜志《閱讀與寫作》,學生在為雜志收集文章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學會換位思考,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小組活動學習,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勞動熱情,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樣的興趣活動,既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舒緩學生的身心,同時也能夠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十一、做好家校結合
家庭是學生學習及成長的第一課堂,想要實現(xiàn)對學生良好的勞動教育,就必須要發(fā)揮出家庭教育的作用,通過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勞動意識的形成,提高其勞動水平。比如老師可以邀請家長到學校,介紹自己的工作以及職能,讓學生能夠對不同的工種有全面的認知,了解到父母在工作當中的不易。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開展各項親子活動,比如在教學完《剝豆》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剝豆比賽,既構建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綜上所述,基于“雙減”政策下,在語文教學當中滲透勞動教育,要求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挖掘教材里的勞動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的勞動情感,做好課外閱讀拓展,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形成勞動話題,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勞動品格;加強家校共育,建立興趣小組,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確保勞動教育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