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生
以校為本的校本研修概念于2004年由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出,河南省于2008年將其正式納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作文件。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研修的機制、路徑和效能被賦予了更高要求。
一、為什么要進行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現狀
1.研修功能退化,形式單一
受制于學校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大多數校本研修徒有教研的形式,缺少豐富的內涵,校本研修活動被窄化。有的學校把校本研修局限在統(tǒng)一教學進度、確定教學重難點、統(tǒng)一命題考試等事務性工作上,有的學校把校本研修簡單理解為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
2.研修缺少規(guī)劃
統(tǒng)觀學校的研修活動,多是內容蕪雜,缺少頂層設計,更沒有階段性目標,因而造成教研梯度不明、對象模糊的問題,更無法瞄準目標、完成目標。
(二)校本研修的實踐意義
一是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組織、有規(guī)劃、有目的的校本研修,可以作為制度基礎為教師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是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助推器。二是校本研修幫助瞄準學校問題,助推學校發(fā)展。開展多樣化的校本研修活動,有利于學校立足本校實際,實現自我建構,發(fā)展特色。三是校本研修促進學??茖W管理。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讓教育教學始終在聚光燈下的主要措施,就是圍繞校本研修規(guī)劃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如何進行校本研修
(一)完善研修機制
近年來,鄭州市第一二高級中學在校本研修中投入很大精力,研修機制逐步完善。通過教、研、訓三位一體的活動機制,學校將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密切結合,探索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動,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提升。
(二)校本研修的六條路徑
根據學校研修目標和具體任務,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校本研修的基本類型和方式有六種。1.基于課堂教學的研修方式:集體備課、示范觀摩、聽課評課、同課異構、微格教學、案例分析等。2.基于專家指導的研修方式:專題講座、案例點評、咨詢診斷、交流研討、名師工作室等。3.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帶新、結對互助、教研活動、專題沙龍、興趣小組等。4.基于校際合作的研修方式:對口支教、項目合作、基地活動、校際結對、區(qū)域聯盟等。5.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研修方式:實踐反思、技能訓練、教學競賽、專題(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6.基于網絡平臺的研修方式:校園網站、專題論壇、主題空間、博客寫作、微信群等。
這些發(fā)展路徑讓教師走上專業(yè)提升的快車道,學校師資狀況得到根本改善。
(三)校本研修的基本組織形式
1.以每周的教研活動為主修,豐富其內容
搭建多樣化校本教研框架,讓《學期教研規(guī)劃》《周教研活動安排》成為學校教研的“導航儀”,總體指導每周的教研活動。開展的主要形式有:
(1)學習型教研
學習型教研分為引領式教研、分享式教研和讀書式教研。引領式教研是在校長指導下,由學校教科室編寫貼近教學實踐的案例、專家評論,匯總學校層面的觀點反思。分享式教研是根據不同話題,學科組開展討論并派出代表參與大教研展示,通過交流分享起到同伴互助、自我培訓的作用。讀書式教研是組織教師閱讀專業(yè)書籍,開展讀書會。
(2)教學型教研
教學型教研分為課例式教研、說課式教研和會診式教研。課例式教研開設不同主題的“聚焦課堂”活動,使之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的“練兵場”。說課式教研,即每學期選取2~3個教研組說課、評課,帶有濃郁的研究色彩。會診式教研是基于問題,運用集體智慧指出“病情”,分析“病因”,開出“處方”。
2.以專項體驗式研修活動為輔修,擴大其外延
除了校本教研常態(tài)化,學校還嘗試對研修方式和研修菜單進行迭代更新。
一是跟崗式研修。鄭州市第一二高級中學從2016年啟動跟崗式學習培養(yǎng)項目,目前已培養(yǎng)了6期學員。學校將跟崗項目的焦點放在學員的選拔和過程性培養(yǎng)上,安排了一批青年教師赴教育發(fā)達地區(qū)跟崗學習。這種跨區(qū)域的深入學習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是集中式研修。鄭州市第一二高級中學邀請省、市名師用相對集中的時間為我校教師進行持續(xù)指導。以2017年暑期青年教師培養(yǎng)為例,學校邀請鄭州市教研室7個學科教研員、省市兩級名師暨兄弟學校的骨干教師69人,以及校內名師9人,為青年教師把脈問診。
三是攜手式研修。每年9月份,我校舉行“班主任師徒結對”和“學科教師師徒結對”活動。通過制訂師徒結對方案、簽訂師徒結對協(xié)議書、徒弟上匯報課等活動,全體教師共同成長。
三、校本研修的組織與實施
一是撰寫教研材料。教研材料的撰寫必須立足學校發(fā)展的高站位,是學校發(fā)展的具體實施路徑。它分為年度教研計劃、學期教研計劃、周教研計劃。年度和學期教研計劃反映了學校在一個中期的教學重點和教師發(fā)展的側重點,周教研計劃則是具體實施方式。迄今為止,我校周教研材料已連續(xù)編寫了200期。此外,我校每年還針對畢業(yè)年級撰寫《畢業(yè)年級指導意見》,專門就畢業(yè)年級的教育教學、校本研修提出具體要求。二是科學安排教研活動。安排教研活動必須關注教師的師情,同時教研活動要堅持基于當下、面向發(fā)展的原則。三是內容和形式同樣重要。教研活動的時間充足、內容充實是基本要求,但若僅止于此,教師容易對教研活動產生厭倦,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可以激發(fā)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內外兼修的教研才是成功的教研。
校本研修實踐的開展,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提升,還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研修成果。教研組立足實際,實戰(zhàn)效果明顯,如:初外組為解決“如何高效利用英語早讀課”的問題,制定了《英語早讀自我評價表》;物理組通過研究“錯題的收集和使用”,變問題為課題,提高了教師關注錯題、記錄錯題、使用錯題的意識。為了提升復習的針對性,學校高中數學、化學、物理三個學科組9位教師組成研究團隊,編寫《高三復習指導用書》,有效提高了復習效率;高一教師則編寫《學科學習指南》,從學習內容介紹、學習方法指導與建議、評價內容及方法、學習本學科的意義入手,幫助學生邁出高中第一步。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