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新課標倡導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美術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美術的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重要形式就是紙藝。據統計,手工課約占美術課程總量的33%,其中,近一半的手工課都是紙藝手工課。為此,本文結合個人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效開展紙藝教學嘗試進行探索,以期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發(fā)展。
紙藝可以給人帶來直接、立體的藝術感知,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從而讓學生的藝術作品更富有色彩。那么,應如何有效開展紙藝教學呢?
一、創(chuàng)新選擇紙藝材料,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美術學科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密切聯系生活開發(fā)教學資源,而紙張是立體紙藝課的必備材料,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從而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瓦楞紙在生活中很常見,也是一種很不錯的紙藝材料,我們可以使用多層瓦楞紙作為立體紙藝教學的材料,根據瓦楞紙的層數和厚度進行分層剪刻,從而突破傳統紙藝的平面性,豐富剪刻形式,比如拼貼、疊加等等。這樣的紙藝作品不僅具有平面剪紙的藝術效果,還會有一種類似浮雕的感覺,立體性突出。和瓦楞紙相似的剪紙材料還有泡沫紙,也具有形式多樣的剪刻效果。再如,金箔紙也可用作紙藝材料。金箔紙的價位較高,教學時可以使用仿制的金箔紙。一般來說,這類金箔紙較厚,適合零基礎的學生練手,同時金燦燦的顏色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和動力。另外,折疊的金箔紙自然紋理明顯,對于學生觀察紙藝制作過程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幫助。錫箔紙和金箔紙相似,具有很好的紋理效果,也可用于制作立體紙藝作品。
總之,為了增強立體紙藝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開發(fā)材料資源,從而為立體紙藝教學做好準備工作。
二、養(yǎng)成良好觀察習慣,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美術教育旨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打造善于觀察事物、發(fā)現美好的眼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大膽思考,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立體紙藝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其特點,教師要積極拓展教學范圍,鼓勵學生留意在生活中出現的立體紙藝物品。比如節(jié)日時常見的立體賀卡,如果把賀卡打開,原本普通的平面紙張就能夠自己“站立”,趣味十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給學生講述立體紙藝的發(fā)展歷史,讓學生了解立體紙藝的應用方法以及特點和優(yōu)勢分別是什么,從而對立體紙藝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然后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生活中常見的使用立體紙藝技巧的工藝品,比如立體模型和立體賀卡等等,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這些物品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仔細觀察、對比、歸納,讓學生深入理解立體紙藝的特點和應用優(yōu)勢。例如,學生在學習了立體紙藝后,可以動手改造生活中常見的航船模型,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能讓學生體會紙藝課學習帶來的樂趣,鍛煉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學科之間互相關聯,增強紙藝教學效果
各學科知識是相互關聯的,優(yōu)秀的教師要善于靈活地綜合運用知識,讓教學跨越學科限制,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通常情況下,語文和音樂是教師最常關聯的學科,其實科學學科也能夠和美術教學關聯起來,巧妙借助科學課知識能為美術課的開展提供科學指導依據。
例如,在“折疊紙飛機”的紙藝課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折紙飛機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折紙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科學知識思考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樣的紙飛機才能飛得更遠,飛得更高?和其他紙飛機相比,這種飛得更遠、更高的飛機有什么特點?紙飛機的機翼對紙飛機的飛行會產生哪些影響?紙飛機的重量對紙飛機的飛行又會產生什么影響?還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紙飛機的飛行?先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然后組織學生開展“飛行大賽”,通過實踐操作驗證他們的猜想,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同時能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求知的愿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四、鼓勵學生動手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實踐出真知,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落實到實踐應用上,因此,我們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立體紙藝的認識和了解。如果立體紙藝教學只是給學生講解基本知識和技巧,卻忽視了學生實踐的意愿,必然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了實現美術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將理論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情趣。
例如,在學習立體紙藝相關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相對應的任務。比如,在母親節(jié)和父親節(jié)時,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利用立體紙藝技能親手為父母制作賀卡,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藝術品,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這樣做,不僅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能突出美術教育的價值,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拓展紙藝運用形式,體驗立體紙藝樂趣
立體紙藝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活潑好動的學生大都有過折紙經歷,比如折青蛙、星星、紙鶴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折紙的方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折紙的技巧,從而折疊出更加有趣、更加新穎的作品。教師要先從基礎內容講起,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強化,當學生將一張普通的紙變成一個形象生動的藝術作品時,成就感會讓學生愛上這門手工藝術。
例如,想折出鮮花、金魚、飛機、風車,可以從基礎開始學習,逐漸掌握這些復雜作品的折疊技巧和方法。當學生的折紙水平達到一定層次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嘗試進行創(chuàng)新,在原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更加新穎有趣的全新造型。
另外,為了激發(fā)學生折紙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故事來進行導入,將折紙內容和故事結合在一起,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手工制作中來,創(chuàng)作出精美的藝術作品。
總之,我們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用立體紙藝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眼中美麗的世界。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凱瑞小學)
責任編輯:劉衛(wèi)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