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英
復述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復述課文,就是要求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講述課文的內(nèi)容,或讓學生根據(jù)特定的要求對課文內(nèi)容重組、拓展,并敘述出來。復述主要分為借助提示講故事、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chuàng)造性復述等類型。
當前的復述教學出現(xiàn)了兩類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的缺失,多數(shù)教師無視復述目標的存在,僅將其作為語文教學的點綴,甚至誤把背誦目標作為復述目標;二是教學過程的缺失,很多教師將復述課文作為課后作業(yè),重視程度不高,或者讓一兩個學生進行復述,沒有實質(zhì)性的講解過程。
《扁鵲治病》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簡要復述課文,注意順序和詳略。其實,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jīng)接觸過“詳細復述”這一學習任務,本單元要求學生在“詳細復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扁鵲治病》這篇課文主要是要求學生提取表示故事發(fā)展順序的關鍵詞句,練習簡要復述。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達成這一學習目標呢?
一、回顧方法,做到“有法可依”
復述課文,既是過程,也是目標。復述的重點是學生對內(nèi)容的梳理、加工、創(chuàng)造,需要學生形成特有的語言元素和語言思維,從而進行自主化、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它是一項綜合性的語言訓練過程?;诒締卧恼Z文要素,在上新課之前,教師首先應該帶領學生重溫“詞句段運用”中的“長句短說”部分,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簡要復述”的方法:提取主要信息,使用間接引語,提煉概括信息。讓學生明白“簡要復述”中的“簡”就是復述的內(nèi)容要比原文簡潔,“要”就是主要故事情節(jié)不能遺漏。學生能用自己的話,連貫、通順地概括課文內(nèi)容,就能達到“簡要復述”的要求。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提煉關鍵信息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找出《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告訴學生厘清這幾個要素,并用關聯(lián)詞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就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簡要復述;復習《西門豹治鄴》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課后練習中“摸清底細→懲治巫婆和官紳→興修水利”的情節(jié)提示,進行簡要復述。通過對這些方法的回顧,學生能夠歸納、總結(jié)之前學到的簡要復述的方法:主要信息不遺漏,重要的情節(jié)詳細復述,略寫的情節(jié)簡單復述。做到詳略得當?shù)貜褪觥W生只有胸中有“法”可依,才能胸有成竹。
二、借助表格,練習簡要復述
為了學生能高效、清晰地梳理出課文的關鍵信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借助表格梳理故事脈絡、復述故事內(nèi)容。學生可以通過兩個步驟完成:步驟一,說清楚什么時候扁鵲診斷出蔡桓侯得了什么病,蔡桓侯聽后的態(tài)度怎樣,最后的結(jié)果怎樣,有條理地簡要復述;步驟二:在表格中加上“治療方法”這一列,再次復述。這一次的復述,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扁鵲的醫(yī)術高超、盡職盡責,蔡桓侯的驕橫自負、自以為是。
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有道可循、有法可依。在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練習課文復述,學生間相互合作、相互補充,做到人人參與。在學生上臺展示時,教師應要求學生關注同學的表現(xiàn),讓學生既要做到有條理,又要做到不出現(xiàn)語病,教師還需適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三、借“主題叢書”夯實“簡要復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課程,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簡要復述課文”的方法,如找出表示事情先后順序的詞句簡要復述,提取關鍵信息簡要復述,按照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簡要復述,借助表格簡要復述,重要的情節(jié)詳細復述等。我們都知道,學生只有把這些習得的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內(nèi)化成自己的能力。教師應利用好“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落到實處。叢書里安排了《林則徐求雨》《三顧茅廬》《張良拾履》等故事。為了夯實學生簡要復述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四年級上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三顧茅廬》作為輔助練習文本,要求學生運用習得的方法梳理信息,完成簡要復述。
可以說,“簡要復述”是一種檢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也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體現(xiàn)。“簡要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進學生概括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運用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簡要復述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弋陽縣弋江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