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光
開一家拼布小店,每天拿起針線做做手工,沖個咖啡,吃塊蛋糕,和朋友們說說笑笑—正所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這,便是李葉(圖1)正在過著的幸福生活。從東北的哈爾濱,到南方的珠海,拼布一路伴隨李葉經(jīng)歷空間和時間的考驗,最終堅定地成為她幸福人生的重要伙伴。
圖1 李葉
接觸拼布之前,李葉喜歡十字繡,繡了很多年,正打算開一家十字繡的小店。就在此時,一個朋友問她對拼布感不感興趣,李葉就跟著朋友去到上海學習拼布,哪知一下子就愛上了拼布。也是在上海學習拼布期間,李葉在上海的一次拼布展會上認識了金媛善老師,自此開始跟隨金老師學習拼布。
于是,回到哈爾濱后,李葉的小店開成了拼布和十字繡的手工店,開店的李葉說她每天都很快樂?!吧踔猎诮佑|拼布之后,我都有一種感覺,覺得以前三十多年都白活了,而且現(xiàn)在覺得,每天的時間是有意義的?!?/p>
在哈爾濱開手工店五六年之后,李葉全家移居珠海。只是在珠海的前兩三年,李葉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來開一家類似的手工店,這讓李葉很沮喪,她說自己那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那時候回去看金老師,還跟老師哭,弄得老師也掉眼淚……覺得自己原來是一個擁有很多很多財富的人,然后到這邊一下子就變成乞丐了,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拼布相關的東西……”
后來,金老師到珠海講課,李葉做了助教。在跟學生們互動的過程中,李葉重拾信心和希望,“當時很多學生都報名來學拼布,金老師講了四天課,也在學院做了演講,場場爆滿,這更加堅定了我做拼布店的決心?!?/p>
“當時在珠海,除了小孩的家長之外,好像也不認識別的人了。店又開起來之后,就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歡做手工,天天都到這里來,一塊聊聊天,喝喝咖啡,做點拼布,就非常開心—這個對我來說比什么都重要。然后我心情很好,精神狀態(tài)也很好,做出來的拼布作品也會有相應變化,相對來說,對比色會強烈一點,會喜歡用那些比較歡樂的、溫馨的顏色?!?/p>
回想起這段經(jīng)歷,李葉總結說:“所以如果不是中間失去過那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可能也體會不到現(xiàn)在的快樂?!?/p>
遇見拼布,享受美好;度過波折,重拾快樂。對李葉來說,拼布是一種愛好,是一種陪伴,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同她一起度過開心和不開心的日子,讓時間變得有意義,讓她更懂得所求所想,乃至珍惜和感恩所擁有的。
雖然做著喜歡的事情,過著理想生活,但其實李葉用來做作品的時間并不寬裕。有兩個小孩,同時一個人經(jīng)營著小店,做作品更是一種堅持,甚至是一種信仰。
李葉的代表作《彝族之山》(圖2),榮獲2014年完美杯中國國際手工藝大賽最佳設計獎。
圖2 《彝族之山》
“這件作品的靈感源自一條以三角形拼出來的色彩繽紛的彝族百褶裙,它的美麗與古老的彝族文化擊中了我的心。彝族崇拜太陽、大地、大山與河流,以三色為尊。黑色象征大地,紅色象征著火與生命,黃色代表溫暖的陽光與收獲。作品想要表現(xiàn)在多彩的太陽下,圍繞著黑色大地的重巒疊嶂的群山。作品用黃色棉線以恩師獨創(chuàng)的倒三針的針法貫穿整幅作品,以表現(xiàn)金色陽光的光芒、富足與收成,自然的饋贈與人的辛勤相輔相成,生生不息?!?/p>
《彝族之山》制作的過程中,李葉懷著二胎寶寶,七個月的時候做疏縫,李葉形容那種感受十分酸爽,但總算趕在生寶寶之前完成了作品,想來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再不久前,我們處在計劃經(jīng)濟的時代,景德鎮(zhèn)的十大瓷廠出于繁盛階段。那個時間段,大批量的陶瓷生產(chǎn)屬于流水線作業(yè)。時至今日,這些瓷廠所生產(chǎn)的茶杯、酒器、文具等器物也還深受喜愛。然而,我們的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當時的陶瓷器物已經(jīng)滿足不了當下人們的審美要求?,F(xiàn)如今的高檔酒店,無論是碗、碟、茶杯、酒杯甚至裝飾,都充滿了藝術效果。
不過李葉說她的作品用時都很長,一是因為時間有限,只能通過堅持每天都要縫幾針來積累;一是不想糊弄,雖然沒有專業(yè)背景,但還是希望每一個作品做出來自己都能比較滿意,能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對她來說最重要。
說到喜歡的用色和材質(zhì),李葉說她這幾年偏愛藍色系、綠色系和黃色系,但是顏色的偏愛會逐年變化。布料方面,“喜歡棉布,純色或印花都喜歡,真絲系列也好喜歡,但駕馭不好,希望有機會能再多跟老師學習。鋪棉我比較偏愛無膠鋪棉,壓線立體好看,帶膠的略微死板,我是那種里布也要用美布的人,哈哈?!?/p>
李葉的作品,散發(fā)著一種平實、熨貼的溫暖,讓人深感踏實,像是在紛亂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束馨香的小花,帶來滿滿的舒適與慰藉,足以鼓勵人繼續(xù)前行。
秋天的手拿包(圖3),“這個包包看似隨意拼配,卻是我喜歡的色彩,因為有毛邊的設計,畫紙型需要考慮到成品效果尺寸的變化,改了三版才成功?!?/p>
圖3 秋天的手拿包
縫紉機罩(圖4),“這臺Juki縫紉機是個獎品,因此為它設計了這個作品。霧霾藍的天空下,兩棵相互依偎的大樹,默默地進行著光合作用,默默地凈化空氣散發(fā)氧氣,看著都覺得呼吸順暢!然后用正面挖下來的布放在背面做裝飾,不浪費心情更好。”
圖4 縫紉機罩
“擦手紙的家”(圖5),“總覺得洗手間不夠美,隨手制作了拼布外盒,再點綴一朵向日葵,花心里包了咖啡粉,淡淡的咖啡味道還能吸潮?!?/p>
圖5 擦手紙的家
腰包(圖6),“因為買得都不合心,所以給老公做了腰包。按照他的需求用帆布和皮料做成,已經(jīng)三年了,一年一個?!?/p>
圖6 腰包
收納包(圖7),“給兒子做的七巧板隨身收納包?!?/p>
圖7 七巧板收納包
拼布手機殼(圖8),“一個拼布人怎么能沒有拼布手機殼呢?選取喜歡的顏色隨意拼接就好啦!”
圖8 拼布手機殼
盡管小時候就很喜歡畫畫,但是李葉并沒有受過美術相關的專業(yè)訓練,她說自己做起拼布來,會有比較吃力的部分。
“比如在色彩搭配和制圖方面會遇到很多困難,像有些人會電子制圖,我就都是手畫的,做設計的時候都是靠手繪。配色也是,都是把布剪成小片來擺放,會失敗很多次。包括我現(xiàn)在在做的一個作品,剛開始制作的時候,也是靠用小布片一片一片去擺,最后順眼了才放在一起。這樣的方式因為可能需要做很多嘗試,所以會浪費很多布料,會做很多無用功,比較花時間。沒有相應的技術知識和藝術功底,確實會比較吃力?!?/p>
但是李葉的設計方法其實很具參考性,尤其對于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拼布愛好者來說,先有一個大概的想法,然后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概念,再用小布片來實際搭配看效果,通過調(diào)整,達成“設計稿”,雖然會相對耗時費力,卻不失為一種實操的好方法,而且相較于設計圖,實樣更加直觀有質(zhì)感。
李葉描述自己的拼布生活,充滿了快樂,聽著她的講述都會感受到她明媚的心情。她說:“我希望讓每一位走進店里的人都能認識拼布、知道拼布的可創(chuàng)造性和色彩搭配的快樂,能坐下來和我一起嘗試制作拼布。就像金老師說的,拼布是一種社會活動,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在我這里更是心靈的寄托和港灣,能為志同道合的愛好者們提供這樣一個地方,大家相聚在一起,喝咖啡、做拼布,互相學習,互通有無,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光?!?/p>
李葉說自己的性格里有很拖沓的部分,做事比較磨蹭,她還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拖沓李天王”,諧音“托塔李天王”。但是因為熱愛拼布,拼布是她強烈想去做的事情,所以會克服拖沓,協(xié)調(diào)好其他事情,留出時間給熱愛。
“我覺得這對我個人成長還是挺好的,就是時間要安排得緊湊一點,做什么事要利索一點,比如小孩和家庭這些肯定要安排好,然后行動迅速起來,把其他也都安排好,這樣才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拼布。這樣的話,雖然時間有限,但就等于增加了生命的寬度,然后覺得自己體驗了更多的人生快樂?!?/p>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通過開拼布店將自己拼布的快樂分享出去是一個路徑,李葉還到當?shù)匾恍┬W和幼兒園普及拼布知識和工具,給孩子們上體驗課。
“珠海的部分小學開有布藝興趣課,都是免費的,孩子們自己選,布藝課一直非常搶手。我去小學展示大型壁飾作品,也帶一些非常精致的刺繡和公仔、包包等,通過成品展示和APP讓孩子們了解拼布的起源、發(fā)展以及制作過程,介紹現(xiàn)今拼布在國內(nèi)的發(fā)展狀況,也介紹我們的組織拼布協(xié)會,還會介紹國內(nèi)外每年舉辦的拼布展會,希望孩子們能去看看。”
“到幼兒園給孩子們介紹拼布工具(圖9),我?guī)Я司€軸、剪刀、頂針、指套等手縫工具和縫紉機給孩子們展示,還帶了不同的織物給孩子們感受,現(xiàn)場還給孩子們制作了民族頭飾,孩子們可開心了?!?/p>
圖9 李葉在幼兒園展示拼布工具
李葉在拼布中的快樂和幸福感極具感染力,好像她在分享拼布時比那些被分享者更開心,仿佛能看到她說起拼布時眼里閃爍著的光芒。
李葉的拼布小店,不同于拼布教室教授課程,她的小店主營材料包,同時自己做咖啡和蛋糕,以此平衡收支。由此,立足小店,圍繞拼布和手工藝,“親手”拼制出喜歡的顏色和質(zhì)感,那種安穩(wěn)踏實的“富足”生活就在大海邊蔓延—陽光燦爛,春暖花開。
很多時候,人們找到鐘愛的事物,并且有強烈的行動沖動,這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種幸福。正如色彩斑斕的拼布有著無數(shù)種拼接可能一樣,拼布人的生活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樣貌,拼布這門藝術在拼布人的手中靈巧變幻,散發(fā)出奇光異彩,豐富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最后,愿我們都能在紛繁世界中尋得一份真切踏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