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寫話是鍛煉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如果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寫話,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運用能力,也能為學生將來進入高年級后的寫作打好基礎(chǔ)。所以,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是廣大小學教師教學過程的“靶心問題”。
一、借助文本插圖,以說促寫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課就是語文教師借課本里的一篇篇課文做例子,教會學生說話,教會學生寫話。然而,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寫,卻忽略了“說”的教學。統(tǒng)編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配圖精美別致,蘊含著豐富的教學價值,符合此年齡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此,教師應(yīng)有效運用插圖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引導學生將口頭語言經(jīng)由思維加工、重組后變成書面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以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一課為例,本篇課文主要以童謠的形式講述了四季的變化。在課文中,每個季節(jié)都配有能代表四季特點的插圖。在教學時,筆者以第一幅插圖——春天為例,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畫了什么。如果只是讓學生說圖上的內(nèi)容,學生說出來的內(nèi)容無疑只是圖片上的內(nèi)容。筆者常常跟學生講,我們要讓一幅圖像動畫片那樣會動會說話,要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腦袋瓜去想象。所以,在學生觀察后,筆者引導學生按照圖片中的景物進行介紹,說說圖片呈現(xiàn)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這里的景色怎么樣。同時,引導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可以把這些景物寫得像人一樣,會動,會說話。接著讓學生四人小組,一起把圖中描繪的內(nèi)容說清楚。當一個學生說:“春天來了,萬物復(fù)蘇?!绷硪粋€學生馬上補充:“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萬物復(fù)蘇,桃紅柳綠。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草地上,各種各樣的花爭奇斗艷。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小鳥在樹上唱著歌兒?!惫P者再適當?shù)匾龑В骸斑@時,春風吹過,小草怎么樣了,花兒怎么樣了,蝴蝶會說什么?”有了筆者的引導和前面學生的鋪墊,其他學生越說越豐富,就把這幅圖說得更完整:“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萬物復(fù)蘇,桃紅柳綠。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草地上,各種各樣的花爭奇斗艷。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小鳥在樹上唱著歌兒。一陣春風吹過,小草仿佛笑彎了腰,花兒向我們點頭,蝴蝶好像在說:‘春天真美呀!’”最后,筆者讓學生把小組一起討論的內(nèi)容通過文字整理出來,寫成一段話,這樣就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了。
二、從模仿入手,以“仿”促寫
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fù)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低年級學生相對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語言積累,寫一段完整流暢的話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而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這些都是學生仿寫的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fù)誦讀這些詞語、句子和段落,當他們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再鼓勵他們進行仿寫。
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時,在學生反復(fù)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筆者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圖片,仿寫課文第4~7自然段的句子。有了前面對文本的朗讀和理解,學生只要發(fā)揮想象力,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就可以把句子描述清楚、具體。有的學生寫道:“粉色的桃花綻開了,那是春天的笑臉吧?”有的寫道:“樹上的花苞,那是春天的寶石吧?”還有的寫道:“花兒散發(fā)出來的香味,那是春姑娘噴的香水吧?”這樣模仿文本的句子,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讓文章更加飽滿,又可以讓學生從句子訓練開始,再慢慢過渡到寫段落,讓學生從不會寫上升到愿意寫、懂得寫、樂于寫。
三、學科融合,以畫配文
學科之間的融合是指教師打破學科間的壁壘,把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內(nèi)容整合起來,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知識間的聯(lián)系。適時地與其他學科進行“互動”,通過學科融合,利用其他學科的特點來協(xié)助語文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對于喜歡的事物,他們更擅長用畫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美術(shù)學科進行“聯(lián)動”,引導學生在畫圖過程中完成寫話練習。
以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春天”。因此,筆者結(jié)合這個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周末到公園、郊外、小區(qū)走一走,把他們眼中看到的春天通過畫筆畫下來,并用幾句話來描述春天的景色。這樣的寫話方式,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寫話的狀態(tài)。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畫下來,以自己畫的圖畫為材料展開寫話,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中,不僅附上了看到的景色圖畫,用上了更加多樣化的詞語,也展開了一定的聯(lián)想,寫的內(nèi)容也顯得活靈活現(xiàn)。
四、從記“流水賬”著手,培養(yǎng)寫話能力
寫作來源于生活。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結(jié)合他們的個性特征以及學生之間發(fā)展的差異性,來啟發(fā)并指引他們進行寫話。
如教師可以鼓勵二年級的學生開始寫日記。用日記的形式記錄生活的點滴,不需要很多華麗的語言,只要學生把一件事情用文字表述清楚就可以。如筆者給學生布置寫日記,有學生上交的作業(yè)如下:今天上語文課的時候,突然有一只蜜蜂飛了進來,所有同學的眼睛都跟著這只蜜蜂在教室里“飛來飛去”。還有的學生寫道:今天大課間活動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好幾只大蝸牛在地上爬,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它身上的黏液。還有的學生甚至把他一整天做過的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他是這樣寫的:今天早上,我很早就來到學校做值日,做完值日,我和同學玩了一會,上課鈴聲響了,我們開始上課了……
對于這樣記“流水賬”式的日記,可以鼓勵學生日常多寫,因為“流水賬”就是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點滴記錄。學生寫的日記多了,也就逐漸有了積累,豐富了自己的素材庫。學生在剛開始寫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如語句表達不通順、錯別字多、條理性差等,此時,教師需要保持閱讀的耐心,不要批評學生,因為這樣可能會扼殺學生寫話的興趣。教師應(yīng)該更多地給予學生一些指導性的評語,如:我覺得這句話可以這樣寫更好;如果這句話這樣改一下,句子會更通順。教師更要抓住時機,恰當?shù)乇頁P學生進步的地方。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一次表揚而更加自信,從此喜歡上寫作。
綜上,寫話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不同方式的訓練,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方法,從而提升他們的寫話能力,為今后的作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新城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