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盛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非常豐富的文本類型,包括神話、寓言、古詩詞、現(xiàn)代詩歌、文言文、當代散文等類型。豐富的語文知識和文章類型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我們需要理解語文教材的編排用意,充分解讀各類文本的內(nèi)涵和教育價值。針對文言文的教學,也能夠充分解讀其中的表達方式、文章結(jié)構(gòu)、字詞句等基本內(nèi)涵,幫助學生激發(fā)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拓展自己的語文認知和基礎能力,促進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中段語文文言文教學困境
(1)學生學習困境
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古文詞匯積累,所以容易覺得文言文晦澀難懂,產(chǎn)生畏難心理和排斥心理,并不會產(chǎn)生較高的學習興趣,給教學造成一定困難。因此,如何克服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困境,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2)教師教學困境
文言文的教學方式很重要,在學生學習困境的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采用過分單一化的文言文教學方法,依然通過先講解詞匯、然后理解大意、再思考內(nèi)涵的通用方式,恐怕對教學效果并無益處,只會加重學生對文言文的負面認知,更加沒有興趣學習文言文。其次,由于中年級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較淺,自主理解能力較差,如果教師對文言文的拆解不夠徹底和細化,講解的過于籠統(tǒng),也會導致學生對文言文一知半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洞悉文言文的內(nèi)涵和價值,鑒賞文言文的語言魅力,容易浪費文言文的教材編排用意,不利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更無益于文言文中滲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二、小學中段語文文言文教學對策
(一)激發(fā)興趣
為了克服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困境,必須要讓興趣先行?;蚴峭ㄟ^在文言文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疑問,引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或是通過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借助于多媒體打造相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更好地理解文本;或是在文言文的解讀結(jié)束之后,設計趣味化的主題討論,讓學生分組探究,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各種方式,都是激發(fā)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途徑。教師要善于通過興趣的激發(fā)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主性,克服畏懼和厭惡的心理,能夠用更包容、更開放、更細致的心態(tài)來探究文言文的內(nèi)容,認識到文言文的魅力,然后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和聽講,能夠開放思路討論和分析,能夠扎實牢固地記住文言文相關的內(nèi)容,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例如,在學習《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其中內(nèi)涵,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情境,將文言文中孔君平與楊氏的兒子的對話生動地演繹出來,引導學生根據(jù)對話情境,來探索文言文的用詞用語,探索文言文的故事深意,然后思考融合在這段對話當中的智慧、幽默、風趣,體會人物的性格,感知人物形象,讓文章內(nèi)容更加立體,從而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二)熟讀文本
學習文言文,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研究課文,解讀詞句段的大意,學生認識到整個文章的意思,但是此時還并不夠熟悉。接著,就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的方式,來加深自己的認識。熟讀文本的時候要邊讀邊想,將大意和文言文知識點結(jié)合,實現(xiàn)文言文知識點的自主構(gòu)建。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其實就是“熟讀”的力量。反復閱讀,確實能夠加強對文章與句子的理解,然后聯(lián)想到實際生活,洞察其中深意。學習文言文同樣如此。畢竟文言文的語境與我們今天有一定差距,需要學生發(fā)揮語言翻譯系統(tǒng),才能抵達原意。因此需要多讀幾遍,讀熟讀順之后,慢慢就不需要特意地翻譯文本了,就能直接領悟其中深意,并能夠逐漸清晰每一個詞匯、句子表達的內(nèi)涵。這種方式對于中段小學生而言,是學習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式。
(三)理解大意
文言文采用的是古人的語境,理解文言文的文章大意,需要還原古人的語境,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拋棄現(xiàn)代人慣用的表達方式,而從古人的文化背景出發(fā)來理解文本。所以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講解清楚文本創(chuàng)作的背景,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還原古人語境,理解文本內(nèi)涵和文化特征。
(四)強化拓展
小學生語文知識儲備有限,學習文言文必須要發(fā)揮每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尤其不能忽略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拓展知識,對文言文展開拓展學習,從而達到以文促思、以文促寫等作用。例如,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讓學生針對主人公“隨機應變”的智慧,來結(jié)合生活實際,思考生活中“隨機應變”的故事,然后撰寫作文,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實現(xiàn)文本的獨特教育意義。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文本體裁和重要內(nèi)容,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文言文,是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認識古代文化思想,豐富語言表達方式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不應該忽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重視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從而窺見古代文化思想情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和基礎能力,能夠自主閱讀文言文,從中吸收思想精華,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讀中見悟? 讀出韻味——宿遷市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專題研討會掠影[J].七彩語文,2022(04):98.
[2]錢永芳.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淺談[J].新課程,202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