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詩曉 通訊員 蔣莉敏 田 花 毛玉萍 黃 莉
中國石化踐行國有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不是喊口號,而是扎扎實實落實到了每一個基層加油站、每一名基層員工的行動之中。作為中國石化與社會接觸的窗口,廣大加油站及其員工精心服務返鄉(xiāng)人員、服務長途司機、服務戶外勞動者、服務每一位在路上的人,細致入微地做好志愿服務,將溫暖和愛散播在國道省道等各級公路上,延綿不斷地傳遞。
吳大良
名片:90后,廣西玉林人,廣東佛山佛西加油加氣站員工。前兩年,“愛心大巴”關愛行動開展后,吳大良報名成為一名隨車志愿者,前往廣西玉林。
感言:“身為隨車志愿者,路過家門而不入,我有遺憾,更有榮光?!?/p>
2020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600公里,8小時行程,回家路上吳大良一直沒合眼。為照顧好返鄉(xiāng)的老人和小孩,他隨身攜帶小藥箱,還買了一些玩具,一路上幫嬰兒沖奶粉、換尿布。
此外,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原來,“情暖驛站”活動增設了廣東到廣西梧州、貴港等17個市縣的免費“愛心大巴””服務。中國石化“愛心大巴”開到市縣汽運站后,各地方工會接力接送返鄉(xiāng)人員回到各鄉(xiāng)鎮(zhèn)和村落。隨車志愿者則承擔聯(lián)系返鄉(xiāng)人員家人、落實他們平安到家“最后一公里”的重任。
到了玉林汽運站,吳大良目送23名返鄉(xiāng)人員坐上地方工會的接送汽車,一直忐忑不安。
晚上9點,有20名返鄉(xiāng)人員平安抵達的信息確認,但劉大爺和兩個小孫子的信息仍未收到。吳大良撥打老人電話不通,立即聯(lián)系當?shù)毓?、汽運公司查找接送車輛的行蹤,收到劉大爺報平安的電話后,吳大良懸著的心才放下。
忙完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吳大良按照計劃返程的時間已到。身為廣西人,他送了鄉(xiāng)親回來,自己卻只能“路過家門而不入”。遠遠地望了一眼家的位置,他揮了揮手說:“爸,過完年我一定回來!”
陳樹北
名片:廣東佛山龍山加油站站長。因為佛山工廠眾多、交通便利,是廣東外來務工人員集散地,更是春節(jié)期間摩托大軍返回廣西、江西、貴州等省區(qū)的出發(fā)地,他在“情暖驛站”活動開展之前,已多年堅守加油站服務春運。
感言:“只要有返鄉(xiāng)人,‘情暖驛站’將永遠守候?!?/p>
去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務工人員選擇在廣東就地過年,龍山加油站第一次出現(xiàn)返鄉(xiāng)摩托減少的情況,但陳樹北仍不輕松。運貨卡車、網(wǎng)約車、快遞車在過年期間密集穿行,他和同事要保障能源供應并服務好進站休息的司機和快遞員。
根據(jù)國家相關統(tǒng)計預測,隨著交通路網(wǎng)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跨省返鄉(xiāng)摩騎的數(shù)量會逐年減少,高鐵、大巴,自駕、拼車等更輕松、更便捷、更安全的返鄉(xiāng)方式會受到青睞。“這樣的變化,是‘情暖驛站’志愿者樂于看到的。但是,只要還有人用騎摩托的方式返鄉(xiāng),我們就會在這里守候?!标悩浔闭f。
梁慶強
名片:2004年廣西梧州石油設立“情暖驛站”服務站以來。每年春節(jié)摩托大軍返鄉(xiāng)時段,“姜糖哥”梁慶強(右)和志愿者每天3時就起床熬制姜湯水,確保每天1噸的姜糖水供應量。服務摩托大軍18年,“姜糖哥”已熬煮260噸姜糖水。
感言:“服務工作要一年比一年干得好,把都連加油站變成返鄉(xiāng)人員回家路上的必進之門、溫暖之門?!?/p>
“姜糖哥!還記得我嗎?”梁慶強的肩膀被人從后面拍了一下。他停下腳步回頭看,一個務工人員模樣的人站在身后,樸實地笑著。
拍他肩膀的人名叫林軍斌。2015年春節(jié)前夕,林軍斌騎摩托回老家過年,路過廣西梧州。不巧,梧州當時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為了避開堵車時段,林軍斌天還沒亮就從順德啟程,頂著刺骨的寒風騎行。到達都連加油站的時候,他已經(jīng)有些失溫了。
那天正好梁慶強當班。有多年服務返鄉(xiāng)摩騎經(jīng)驗的他,觀察到林軍斌臉色蒼白、說話都哆嗦,趕緊攙扶他到室內休息區(qū),打開取暖器招呼他坐下,還把熱氣騰騰的姜糖水遞到林軍斌手上。喝了幾口姜糖水,在取暖器旁邊坐了一會兒,林軍斌的臉色紅潤了,凍僵的手和腳漸漸活絡了過來?!澳阍趺捶Q呼呀?回頭我給你送一面助人為樂錦旗吧?!彼麊柫簯c強?!皠e客氣,我叫姜糖哥,下次在路上凍著了一定記得來我這里。”梁慶強說。
此后,每年騎摩托返鄉(xiāng),林軍斌都會駛入都連加油站,跟“姜糖哥”打個招呼?!暗蕉歼B加油站找姜糖哥,也是春節(jié)回家探親的一部分內容呀!”林軍斌時常這樣對加油站里的其他員工和客戶說。
陳麗娟
名片:現(xiàn)年30歲(右二),19歲成為廣東肇慶康州北加油站加油員。
感言:“出門在外誰都不容易,老鄉(xiāng)回家過年,要讓他們回家路上舒服。”
她是加油員,工作11年來,除了加油,她還干了許多其他事情。每年春運盯守加油站,為返鄉(xiāng)人員煮番薯是其中的一項。
早在中國石化設立情暖驛站之前,返鄉(xiāng)人員已經(jīng)親切地稱呼她“番薯姐”,因為每逢春節(jié),她總是盯守加油站,在完成加油任務之后,她會把自家種的番薯拿出來,煮上熱氣騰騰的一大鍋,司機和路人可以隨手拿一個,吃熱乎了,再趕路。
康州北加油站地處連接廣東廣西國道的關卡上,是務工人員騎摩托回廣西的必經(jīng)之路。多年服務摩托大軍之后,陳麗娟摸準了他們長途騎行后的迫切需求:抵達康州北加油站時通常是中午,大多數(shù)人又累又餓。這時,能吃上一個熱番薯,勝過人間多少美味!
于是,家在加油站附近的陳麗娟,堅持年年春節(jié)把加油站當作自己的家來堅守,并努力把該站變成返鄉(xiāng)摩托大軍的另一個家。
李金蘭
名片:廣西梧州石油員工(左),先后任火山油庫發(fā)油班長、多座加油站站長及督察隊隊長,累計獲得全國勞模、中國石化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第三屆感動石化人物等榮譽稱號。本應退居二線的她,因為工作需要現(xiàn)在依然留崗負責督導現(xiàn)場服務、培訓等工作。
感言:“他們有需要,我們就要努力滿足?!?/p>
2004年起,每逢春運,李金蘭都會到梧州市東出口的都連春運驛站,義務為摩托大軍提供志愿服務。物資籌備、熬制姜糖水、現(xiàn)場服務、培訓志愿者……每到春節(jié),都是她最忙的日子。
17年服務春運的生涯中,她收集返鄉(xiāng)務工人員的訴求,向上級提出意見和建議,推進春運服務項目不斷升級完善。設立母嬰室和心理咨詢室、制作簡易腳套護膝等項目,都是李金蘭提議的。
李金蘭的熱心和真誠,感染了身邊的許多人,加入春運服務的員工也越來越多。一下子,“情暖驛站”涌現(xiàn)出許多志愿者。2016年,廣西梧州石油成立“李金蘭勞模服務隊”,由李金蘭牽頭,帶領著大家共同為返鄉(xiāng)摩騎提供專業(yè)、貼心的服務。
從小學教師到加油站工作人員,從加油站站長再到全國勞模,雖然知名度越來越高,但李金蘭仍然默默地在加油站一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