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遠方中學 王 彬 金 銘
2021年全國乙卷理科數(shù)學第21題是“切點弦”,“直曲聯(lián)立”,“點到直線距離”,“二次函數(shù)最值”問題,題目難度中等偏上屬于綜合性強的題型.第一問計算出p難度較低,第二問難度中等偏上計算量較大,在實際的教學展示過程中,需要將第二問作為解析教學的重點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找出有效解答的方法.
圖1
如圖1,已知拋物線C:x2=2py(p>0)的焦點F,且F與圓M:x2+(y+4)2=1上點的距離的最小值為4.
(1)求p;
(2)若點P在M上,PA,PB是C的兩條切線,A,B是切點,求△PAB面積的最大值.
由于涉及切點問題,常見思路如下思維導圖(圖2),并以此探究第二小題的幾種思路:第一是通性通法,設點的坐標,求切點弦所在直線,聯(lián)立拋物線方程轉化成含參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弦長再利用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求出三角形高最后求出最大面積;第二種是設直線方程與拋物線聯(lián)立方程,利用韋達定理求出弦長,利用切線方程求兩條切線公共點的坐標,再利用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積最大值.
圖2
思路1用如下思維導圖(圖 3)來表示:
圖3
設點A(x1,y1),B(x2,y2),P(x0,y0).
x1x-2y1-2y=0.
同理,直線PB的方程為x2x-2y2-2y=0.
由于點P為直線PA,PB的公共點,則
所以,直線AB的方程x0x-2y-2y0=0.
x2-2x0x+4y0=0.
由韋達定理,可得x1+x2=2x0,x1x2=4y0.
Δ=16(k2+b)>0,
又x1+x2=4k,x1x2=-4b,所以
則P(2k,-b).
因為點P在M上,所以4k2+(4-b)2=1,于是-1≤4-b≤1,即3≤b≤5,則
4k2+4b=-b2+12b-15=-(b-6)2+21≤-(5-6)2+21=20.
所以,當b=5時(4k2+4b)取得最大值,此時滿足k2+b>0,所以
在解法1求值過程中計算量大,解法2則要求學生掌握二次函數(shù)求最值問題,因此考慮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要降低此題難度,給出解法3和解法4.
圖4
圖5
由Δ=0知,16k2-4×1×(4ka-4b)=0?k2-ak+b=0.
設直線PA,PB的斜率分別為k1,k2.
所以AB方程為
評析:此法雖然運用學生所掌握的參數(shù)法,但在求弦長時運算量仍然很大,多數(shù)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錯誤.
x1x-2y1-2y=0.
同理,直線PB的方程為x2x-2y2-2y=0.
所以同構lAB:mx=2(y+n).
所以
因為P在圓上,所以m2+(n+4)2=1,即m2=1-(n+4)2,所以
評析:由圓錐曲線切線切點弦理論的解題思路,通過簡單的運算、推理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達到減縮思維過程、降低推算難度的目的.
本題在知識點方面考查圓與拋物線的方程、性質及三角形面積的最值,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生能力考查上則指向邏輯推理及數(shù)學運算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邏輯推理的考查體現(xiàn)在拋物線、直線方程的求解和三角形面積最大值的確定上,而數(shù)學運算則主要體現(xiàn)在第二問.學生在該題目的解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為P在圓上,其橫坐標與縱坐標的范圍有著一定的限制.若這一點被忽視,就很容易出現(xiàn)解答錯誤.教師在教學也需要強調,在解析幾何中求與動點或動直線有關的三角形面積最值,一般需要先把面積表示為某個變量的函數(shù),再利用函數(shù)性質或均值不等式求最值.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