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娥 苗嫚嫚
摘 要:學校和家庭合作的教學方式的重點在于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并在學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構建成相互之間良好溝通與交流的教學體系,才能對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的問題最終達成一種相互理解的認知。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開展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加強合作意識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通過教師更加專業(yè)的教學講解和傳授,讓學生家長也能夠更加深入到語文教材中,積極探究出符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內容,為此在家校共同構建的學生成長教育環(huán)境中,能夠使得學生在掌握基礎的知識和內容時,幫助學生從所學到的知識體系中尋找出克服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認可,還可以及時降低學生心理的負擔,促使學生學習視野不僅能夠得以開闊,還可以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進一步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因此,加強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以及對于語文教材內容的深度剖析,才能真正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影響,并且加強家校合作的教學意識有助于發(fā)揮出家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為此,教師創(chuàng)新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并在充分整合與歸納學生心理問題存在的具體因素時,促使家長也能夠以此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起點,挖掘出適應學生發(fā)展的家庭教育內容。通過學校和家庭共同利用語文教材內容形成相互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才能依據相應的教學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積極改進并完善整個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例如,在教學小學六年級《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習到的具體內容,促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真正領悟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以及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怕困難、團結互助的思想品質。通過深層次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能夠從中領悟到、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對于學生學習發(fā)展和成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以此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有助于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家長也需要及時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結合學生在課堂內容學習到的知識,強化學生對于事物的客觀意識以及對于知識的內化。
(二)加強聯(lián)合機制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教學方法的應用有助于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效果,并在穩(wěn)步優(yōu)化家校合作的教育效果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聯(lián)合機制,重點體現(xiàn)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職能,以及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發(fā)揮出各自的教學優(yōu)勢,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心理問題。為此,家校合作既需要各自肩負起教學的任務,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還可以從中反思自身的行為舉止,促使學校和家長能夠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因此,家校合作教學方式的有效運用,呈現(xiàn)出一種科學施教的教學手段,以更加專業(yè)的教學態(tài)度調整教學方式,不但使其家校合作教育方式更加輕松地開展,還可以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使家長懂得如何處理與孩子的矛盾,并對教育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進行總結時,學校能夠以更加專業(yè)的教學引導者角度出發(fā),幫助家長尋找出問題存在的具體因素并及時解決相對應的問題,以此讓家長深層次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為學生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打下基礎。通過將學校教育工作的教學指導作用發(fā)揮出來,并且在充分結合學校教育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整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小學六年級《魯濱遜漂流記》一課時,對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采取家校合作中的聯(lián)合機制,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這一節(jié)語文時,深入理解并掌握到頑強生存、積極樂觀人生態(tài)度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閱讀完整個課文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對于魯濱遜在荒島創(chuàng)造的奇跡進行深刻體會,以此讓學生表達出自身的觀點。與此同時,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相互的交流,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和自身的觀點表達進行了解,并在家庭教育中逐漸融入有關內容的精神,不但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體現(xiàn)出“魯濱遜精神”,還能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
(三)建立協(xié)調機構
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不僅需要聯(lián)系到學校、家長、學生三個主要群體,還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適當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幫助家長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推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規(guī)劃,從而采取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措施和鞏固教育的效果。同時,針對學生在學校內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則需要與家長進行互動和交流,并依據教師提供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具體表現(xiàn),讓學生家長持續(xù)性關注,以此發(fā)掘出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情況。教師和家長之間形成相互配合的教學體系,建立協(xié)調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重點在于學生在學校內的表現(xiàn)與在家庭中表現(xiàn)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各自對學生存在心理問題進行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相關措施,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手段。學校結合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態(tài)開展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并在保持與家長的互動交流時,能夠及時跟進學生心理問題的實際情況,最終實現(xiàn)家校的雙向溝通與互動,以此不斷調整并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共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目標。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家長要明確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針,側重于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學習發(fā)展情況的監(jiān)測,教師要隨時依據掌握到的心理問題改進教學內容,并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方式進行深層次探討。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程中挖掘素材,充分應用家校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中身心健康得到充足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得以良好的形成,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還可以體現(xiàn)出家校合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以此才能將家校合作的關鍵作用發(fā)揮出來。因此,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進行開展,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以及遇到心理問題時進行相對應的解決,有助于尋找出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實現(xiàn)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強強聯(lián)合,從而才能推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欒秋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探討[J]. 科學咨詢, 2021(35):1.
[2] 李欣欣. 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 當代家庭教育, 2021(1):2.
[3] 張梅. 探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