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羽
1 雙層挑高空間
如恩設計研究室
由郭錫恩和胡如珊于2004 年共同創(chuàng)立,是一家立足于中國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設計事務所。如恩設計提供國際化的建筑、室內(nèi)、整體規(guī)劃、平面以及產(chǎn)品設計服務。如恩目前的項目分布在很多不同的國家,擁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員工,使用超過30 種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組成了如恩的設計團隊,正是團隊的差異獨特性增強了其設計理念:以全球化的觀念結合多元、重疊的設計理念來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建筑范例。
郭錫恩
獲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建筑碩士學位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學學士學位。
胡如珊
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碩士學位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學學士學位,輔修音樂。
地點: 新加坡
時間: 2021
項目類型: 建筑、 室內(nèi)、 平面
建筑面積: 1 185.20 m2
主持建筑師: 郭錫恩、胡如珊
主持資深協(xié)理: 張堇盈
設計團隊: 林世羅、林妤儒、詹志權、吳佳軒、辛海鷗、
黃惠子
建筑設計: 如恩設計研究室
當?shù)亟ㄖ聞账? K2LD
室內(nèi)設計: 如恩設計研究室
2 平面圖
1 紀念花園
多代同堂的傳統(tǒng)四合院是儒家思想在棲居空間上的詮釋,“同一屋檐”隱喻了共居概念。在新加坡私宅項目中,如恩從四合院汲取靈感,使建筑成為連接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紐帶。在項目委托時,業(yè)主提出了一些構想:首先,原址重建的住宅空間能夠容納兄弟姐妹三人及各自組建的家庭;其次,能有一座花園,以紀念他們已故的母親;最后,保留舊建筑中的坡屋頂設計,作為他們童年回憶的寄托。
舊建筑帶有英國殖民時期獨棟平房的風格,融入了維多利亞風格的裝飾細節(jié)以及當?shù)氐膫鹘y(tǒng)馬來建筑元素,其遮風避雨的深屋檐依稀可辨。鑒于當?shù)氐淖匀粴夂?,坡屋頂滿足了建筑的功能性,同時也是棲居者情感依戀的表達。如恩將坡屋頂?shù)囊庀笈c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融合,為傳統(tǒng)建筑帶來新的詮釋與解讀。
2 采光井
3 室外
如恩試圖通過空間形式的表達來探索共同居住和集體記憶的概念。原址郁郁蔥蔥的植被沿著緣線形成自然綠化帶,這一景致在設計中被保留了下來。新建的兩層住宅圍繞著中庭的紀念花園而展開,連接所有的公共空間?;▓@作為先母的紀念場所,占據(jù)了露天庭院。一樓的棲居空間與自然相互對話。通透的玻璃墻面使所有的空間與內(nèi)外花園連接起來。如恩旨在將公共區(qū)域的視覺通透性最大化,包括客廳、開放式廚房、餐廳及書房。這樣,無論居住者立于何處,都能在茂密植被的環(huán)繞下,望向中央的紀念花園。在溫度適宜時,居住者可移動打開大型玻璃門進行通風,亦可隨時通往花園。
如恩在二樓的設計上延用了坡屋頂,具有“庇護”意義的同時,或將公共與私人空間進行劃分,或模糊兩者的邊界。臥室均位于更為私密的二樓,隱秘于屋頂?shù)纳綁χ隆耐獠靠慈?,整棟樓仍然像一座四面坡屋頂?shù)莫殫澠綄?。天窗、臥室與陽臺間的大面積玻璃墻,將視野向外延伸,引入室外景觀。通過剖面的相互作用,三處雙層挑高空間連接了一樓的公共空間與二樓走道。這些空間相互滲透,使居住者得以在私人空間觀察公共區(qū)域,創(chuàng)造了垂直層面的視覺聯(lián)動。
步入紀念花園之前,屋頂上方的一處切空將一棵小樹輕輕框入。陽臺與采光井從坡屋頂?shù)牧⒚嬷械窨潭?,光滑的屋頂外部過渡到內(nèi)部木板紋理的混凝土。一樓的動線基于圍繞花園的環(huán)形空間,步行其中,沉靜而流動,賦予紀念空間神圣的冥思。圓,無邊無角,象征著身心的本源回歸。紀念花園仿佛是“家”的心之所在,近在咫尺。那永遠無法觸及的回憶,成為集體生活記憶中不會褪去的底色。
4 紀念花園的坡屋頂
5 私宅外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