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霞
【摘要】目的:分析將精細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選取136例患者作為臨床樣本,均為本院接受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其檢查時間均為2020年1~9月。隨機將其劃分為兩組:普通護理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和精細護理組(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措施),每組各68例,比較兩組患者檢查后的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檢查所用時長、檢查前及檢查時的焦慮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結果:檢查前及檢查時,精細護理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以及 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且該組患者檢查所用的時長更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精細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其身體上的不適感,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無痛消化內鏡;疼痛等級;焦慮;護理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5-0121-03
現階段,我國臨床對消化道疾病的檢查手段較為豐富,而消化內鏡檢查是其中準確率較高、應用較為廣泛的種類之一[1]。然而的消化內鏡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普通的消化內鏡檢查會讓患者產生不同程度不適感,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以逐漸替代了普通內鏡檢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2]。但是,應用麻醉技術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患者的保護性反射在麻醉后會暫時消失,非常容易發(fā)生誤吸、反流等不良事件[3]。因此,必須采取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對接受無痛消化內鏡的患者實施干預。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接受無痛消化內鏡的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F對研究結果進行如下闡述。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選取136例患者為臨床樣本,均為本院接受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其檢查時間為2020年1~9月,隨機將其劃分為兩組。精細護理組,年齡20~67(44.53±1.28)歲,男35例,女33例;普通護理組,年齡20~66(44.27±1.33)歲,男34例,女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可做基礎溝通,個人意愿表述清晰;(2)患者及家屬均對課題研究內容做充分了解,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1)無自理能力,患有精神疾病、中度或重度心理疾病,既往存病史者;(2)患者就診時抗拒治療行為。
1.2方法
普通護理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服務,主要包括在檢查前叮囑患者要禁食12 h,向患者詳細講解檢查的流程以及檢查過程中的各類注意事項,為患者植入留置針,對其進行密切的監(jiān)測。
精細護理組,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精細化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干預。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對于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了解,因此在接受檢查前通常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必須在檢查的整個流程中對患者的心理實施細致、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給予其充分的鼓勵和安撫。同時要在檢查前詳細的向患者講解無痛性消化道內鏡檢查的相關流程以及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此降低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明確告知患者該檢查需要對其進行局部麻醉,以此降低對患者身心帶來的不適感,還要向患者說明麻醉清醒后的身體狀況。(2)環(huán)境干預。護理人員要為患者營造出舒適、安靜的檢查環(huán)境。在檢查時要確保檢查室內擁有適宜的光線,在不影響醫(yī)生進行檢查操作視野的情況下減少會對患者產生刺激的光線來源和強度;醫(yī)生和護理人員進行溝通要注意避免談論與檢查無關的話題,而且要盡量降低討論的聲音;降低其緊張感,確保檢查工作順利的完成。(3)監(jiān)測干預。由于檢查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實施麻醉,因此護理人員要對其各項基本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防止患者在麻醉狀態(tài)下出現不良反應等情況。(4)檢查后干預。在檢查工作結束后,護理人員要認真看護患者直至其麻醉蘇醒。待患者麻醉完全清醒且生命體征恢復至正常后,護理人員要立即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有無不適癥狀、是否存在頭暈、四肢乏力等麻醉正常反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這是正?,F象,消除其緊張和擔憂的情緒。此外,在麻藥蘇醒后的一段時間內醫(yī)護人員必須陪護在患者身旁,防止患者由于麻藥反應以及其他情況發(fā)生不良事件,護理人員在此期間可以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患者盡快排氣。
1.3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統計兩組患者在檢查前及檢查時的焦慮狀況。該量表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如小于7分,便沒有焦慮癥狀。
統計兩組患者接受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總用時,同時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對檢查結束后(麻醉蘇醒后)的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分; VAS 評分分值為0~10分,分數與疼痛強度呈正性相關。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計行檢測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選擇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數據,行 t 檢驗;以[ n(%)]表示計數數據,行 χ2檢驗。若 P<0.05表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檢查前及檢查時的HAMA焦慮評分比較檢查前以及檢查時,精細護理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檢查所用的時長以及檢查后的VAS評分比較
檢查后,精細護理組患者的VAS 評分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且該組患者檢查所用的時長更少,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見表2。
2.3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精細護理組患者在檢測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得到有效控制,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患者,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上的諸多檢查手段中,內鏡技術是其中比較特別的種類之一。內鏡技術屬于侵入式的檢查手段,該方法主要通過侵入患者體內,操作內鏡對患者身體內部的病灶位置及具體情況進行檢查[4]。相對于其他檢查方式而言,該手段所獲得的結果更具直觀性和準確性。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檢查工作中[5]。
該技術主要通過對接受檢查前的患者實施麻醉,從而使其進入鎮(zhèn)靜睡眠的狀態(tài),進而降低、消除內鏡檢查操作對其帶來的各種不適癥狀。但是,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對于無痛內鏡檢查的正確認知,在檢查前通常會產生負面情緒,很容易對最終的檢查效果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部分患者在接受檢查后仍然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由此增強了患者對于內鏡檢查的抗拒心理和恐懼心理[6-7]。為此,必須采取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對接受無痛內鏡檢查的患者實施干預,以此提高其接受檢查時的舒適度和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常規(guī)護理作為臨床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測中常用護理方式,在干預期間以促進檢測開展為重點,對患者行干預后,能夠保障無痛消化內鏡檢測順利實施,從而達到護理目的。但就既往臨床實施效果而言,常規(guī)護理對行無痛消化內鏡患者護理干預作用并不理想,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內容如下。(1)常規(guī)護理措施干預針對性不足。常規(guī)護理在臨床中屬基礎護理措施,在實施期間,其主要作用為配合臨床診療工作開展,因此開展過程中,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個體差異重視程度較低,加之診療、檢測等易造成患者異常情緒,從而導致患者經干預后機體狀態(tài)并未能得到有效調整;(2)常規(guī)護理未重視患者護理需求。不同年齡、患病類型、病情進展情況患者護理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但常規(guī)護理的開展,對患者個體差異性并未做細致區(qū)分,因此護理過程中,并不能充分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由此加劇其檢測所致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3)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缺乏引導性?,F今臨床接診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測患者普遍存認知不足、了解誤區(qū)等情況,由此于圍檢測期易造成其心理壓力及精神負擔,常規(guī)護理缺乏對患者情緒引導措施,因此行護理后,患者仍舊存情緒不及情況,對檢測工作的開展,存在極大影響性。精細化護理是一種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適感、降低其應激反應為護理理念的一種具有細致化、具體化和個性化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方式能夠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調整好心態(tài),加之精細化護理于護理期間涉及內容多樣,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護理干預需求等方面,給予其相應干預措施,因此在臨床中,精細化護理相比其他護理措施更具全面性、優(yōu)勢性,護理作用及干預有效性均極佳。以精細化護理對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測患者進行管理,實施期間,患者心態(tài)、情緒等均能夠得到有效調整,配合環(huán)境氛圍調整、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措施實施,能夠使患者以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內鏡檢查,改善患者監(jiān)測期間機體狀態(tài),可使無痛消化內鏡檢測安全性、檢測所得結果準確性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提高疾病檢出率及診斷精準度,使無痛消化內鏡檢測在消化系統疾病診斷中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8]。同時,該護理模式通過全方位的干預,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的各類不良情緒,以此提高患者的檢查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此外,該護理模式還能通過在檢查中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指導來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指導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按照醫(yī)囑配合醫(yī)生的檢查操作等。對此,本研究將精細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護理工作中,以此分析該護理模式對于檢查工作的效果和影響[9]。
對課題研究中136例樣本行指標數據采集整理,根據臨床上所得到的數據表明,接受精細化護理患者檢查前及檢查時,精細護理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以及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普通護理組,且該組患者檢查所用的時長更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得以降低,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精細化護理的實施,對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測患者具備良好干預作用,患者經護理后,檢測期間配合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引導,由此對檢測工作的開展及其操作精準度、檢測結果準確性等方面均存意義[10-11]。此外,精細化護理相比常規(guī)護理措施,涉及內容多樣,可對患者檢測期間機體耐受度、體感舒適度等產生干預作用,能夠明顯減輕患者檢測期間不適感受,加之對其配合積極性引導作用,從根本上防控不良反應發(fā)生,進一步增進無痛消化內鏡檢測實施安全性,從而于檢測后對患者是否患病做出準確診斷,護理干預作用極佳,對檢測診斷結果精準度具有明顯維護性,臨床干預效果極為良好[12-13]。
綜上所述,將精細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無痛消化內鏡的檢查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其身體上的不適感,同時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林巧娜.精細護理路徑在消化內鏡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療裝備,2021,34(2):155-156.
[2] 余愛玲,任玲,顏晶,等.內鏡下行黏膜剝離術的精細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3089-3092.
[3]? 張麗敏.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研究[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3):355-356.
[4] 黃玲.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0):53,57.
[5]? 申琴.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3):62,66.
[6]? 于芝.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4):80-81.
[7]? 歐陽春.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8):5544-5545.
[8]? 云小余.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4):120,130.
[9]? 張敏,田寶苓.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3):148-150.
[10] 黃春艷.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1):257-258.
[11]? 韓飛容,孫霞,杜潤家.精細化護理聯合超聲胃鏡技術對降低胃癌患者檢查不良反應的應用[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2):159-160.
[12]? 張文華.無縫隙對接護理模式對急性消化內鏡護理效率的改善效果分析[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19,17(10):207.
[13] 胡永連.風險管理對內鏡下金屬鈦夾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8):158,161.
(收稿日期: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