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丹,黃春霞,李丹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東圃分院康復科,廣東 廣州 510660
踝關節(jié)是人體組織中最主要的負重關節(jié),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占整個運動損傷的15%,患者多因在不平路面行走或下樓梯、下坡,踝關節(jié)跖屈突然向外或內翻轉,由此受到強大的張力作用而導致踝關節(jié)扭傷[1]。踝關節(jié)扭傷后的患者具體表現為:踝關節(jié)腫脹、疼痛、活動受限,若治療不及時或不正確,會導致受損的韌帶反復受到刺激,加重病情,最終遺留成長期慢性疼痛,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2]。研究表明,大量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因得不到重視,導致其早期處理不到位或治療不徹底,日后常因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定而誘導并發(fā)癥,因此如何提高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治療效果,是臨床面臨的重要問題[3]。超短波是臨床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常用方式,有助于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進而抑制炎癥因子釋放[4]。中頻電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5]。目前,臨床關于上述兩種方法聯合用于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報道鮮見。本研究旨在探討超短波并中頻電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效果及對患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東圃分院收治的58 例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受傷至就診時間<24 h;②扭傷后踝關節(jié)疼痛明顯,局部腫脹;③踝關節(jié)外翻、內翻應力試驗為陽性;④患者知情后簽署自愿參與書;⑤均為單側扭傷。排除標準:①伴隨骨折、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完全斷裂現象;②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③有精神病或老年癡呆患者;④X線攝片未見明顯骨折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9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超短波(生產廠家:上海醫(yī)療器械高技術公司;LDT.CD31 落地超短波電療機)治療,波長設置為7.37 m,輸出功率>200 W,根據病灶的發(fā)小設置板狀電容電極設定對置法,間隙保留3~4 cm,微熱或無熱量,1 次/d,15~20 min/次,10 d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頻電(生產廠家:北京益康來科技有限公司;型號:YKL-B型)治療,硅膠電極5 cm×3 cm,兩層絨布襯墊5 cm×8 cm浸潤,對置或并置于踝關節(jié)內外側,搭扣緊密固定加壓適量沙袋,幅度為75%~100%,頻率為75~100 HZ,1次/d,20 min/次,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耐受量,10 d為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治療效果[6]:治療3 個療程后評價療效。顯效:癥狀、體征消失,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活動自如;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關節(jié)功能明顯減輕,局部仍輕微壓痛,但可活動;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2)疼痛和腫脹程度:于治療前、治療3 個療程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AS)[7]評分評估疼痛,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采用皮尺測量患者扭傷部位腫脹程度,于治療前和治療3 個療程時分別測定腫脹程度,取前后兩次測量間的差異值進行評定。(3)炎癥因子: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療程后的空腹靜脈血4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半徑4 cm)處理10 min,采集血清,采用ELISA 法(生產廠家:上海酶聯科技公司)測定血清中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含量,采用TBA法(生產廠家:武漢博興科技公司)測定血清中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2,P=0.044<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和腫脹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腫脹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腫脹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和腫脹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和腫脹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NF-α、CRP、MDA 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但SOD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踝關節(jié)又名距骨小腿關節(jié),是確保日常行走、跑跳等活動的支點,為人體組織中活動最多的關節(jié)之一,因其外側韌帶薄弱,受外界扭曲暴力超過關節(jié)所承受的范圍而導致的急性內翻型踝關節(jié)扭傷[8]?;颊吲麜r,關節(jié)韌帶、肌腱、筋膜等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斷裂、撕裂,導致局部出現腫脹、疼痛或無菌性炎癥區(qū),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慢性踝關節(jié)疼痛、步態(tài)不穩(wěn)等慢性期癥狀,同時也可繼發(fā)踝關節(jié)功能紊亂、軟骨炎、滑膜炎等,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9]。
超短波療法被廣泛運用于臨床理療中,被認為是臨床用于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的主要方法,它的作用機制為:借助熱效應與非熱效應來促進局部組織血管擴張,降低炎癥組織的興奮性,進而阻斷炎癥病理性惡性循環(huán),促進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早日康復[10]。中頻電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可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使得小血管、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得以擴張,有效緩解踝關節(jié)扭傷,發(fā)揮強效消炎、止痛的作用,從而調節(jié)人體體液、提高細胞吞噬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營養(yǎng),有效緩解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所導致的腫脹、疼痛癥狀[11]。本研究對接診的部分患者給予超短波并中頻電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并與單純超短波治療患者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55%,明顯高于單純超短波治療總有效率的79.13%,而患者的疼痛、腫脹評分均低于單純超短波治療患者,充分證實超短波中頻電聯合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有效促進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進而緩解疼痛、腫脹等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研究證實,炎癥損傷參與了軟組織扭傷整個過程,而氧化應激在炎癥反應的發(fā)生、進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不僅趨化作用強,同時還可加重機體組織的炎癥反應[12]。SOD 在機體各組織中分布廣泛,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對修復機體扭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3]。脂質過氧化物的終極產物—MDA 可反映機體組織的氧化程度,同時也能體現機體組織細胞受損程度。CRP 參與了軟組織炎癥反應、加劇軟骨退行性病變,其含量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程度[14]。TNF-α是調節(jié)機體炎癥反應、免疫反應的主要細胞因子,能夠刺激骨吸收,抑制骨膠原合成,促進軟骨破壞,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15]。超短波能夠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快速清除誘導炎癥反應的滲出物,緩解炎癥反應。中頻電能夠直接作用于目標部位,在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增強微動脈血管通透性,促進炎癥介質消散[16]。本研究表明,經過治療,患者的TNF-α、CRP、MDA表達水平均有明顯下降,但聯合治療患者的TNF-α、CRP、MDA 明顯低于單純超短波治療患者,而SOD水平明顯高于單純超短波治療患者。分析原因為:兩者聯合直接作用于目標部位,能夠增效療效,進而促進血清β-內啡肽等抗炎因子釋放,在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增強微動脈血管通透性,促進炎癥介質消散,有效緩解炎癥。
綜上所述,超短波并中頻電治療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疼痛、腫脹癥狀,調節(jié)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患者滿意率高,可在臨床推廣運用。本研究的局限在于缺乏聯合治療對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炎性反應可能作用機制的深入分析,同時缺乏對炎性反應的動態(tài)觀察,并未對患者進行隨訪研究,在后續(xù)研究中臨床可不斷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