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勇 孔連偉
作者單位:1.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遼寧葫蘆島 125001;2.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皮膚科,哈爾濱 150036
痤瘡屬于皮膚科常見疾病,是由多種原因造成毛囊皮脂腺發(fā)生炎癥改變而誘發(fā)的疾病,該疾病易反復發(fā)作,愈合后易留有瘢痕,以凹陷性瘢痕居多,會對患者面部美觀造成影響。患者會受此影響產(chǎn)生社交障礙、不良情緒等[1-2]。因此,采用安全有效方法治療該疾病尤為重要。以往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激光磨消術、化學剝脫法,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復發(fā)率較高。近年來,隨著激光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成熟,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微針等治療方式已逐漸應用于該疾病治療中,具有一定效果,但經(jīng)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單純應用此方法治療,色素沉著等癥狀改善效果欠佳[3-4]。本研究就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聯(lián)合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痤瘡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效果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 例痤瘡凹陷性瘢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17~34 歲,平均(24.00±2.55)歲,病程1~8年,平均(5.43±0.43)年;Fitzpatrick 皮膚分型:Ⅳ型14 例,Ⅲ型26 例;瘢痕位置:額部8 例,顳部6 例,雙頰39 例;痤瘡類型:冰錐型12 例,箱車型13 例,滾動型5 例,混合型10 例。觀察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18~36 歲,平均(24.20±2.56)歲,病程1~7年,平均(5.50±0.50)年;Fitzpatrick 皮膚分型:Ⅳ型15 例,Ⅲ型25 例;瘢痕位置:額部7 例,顳部7 例,雙頰38 例;痤瘡類型:冰錐型11 例,箱車型12 例,滾動型8 例,混合型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批號2019001。
納入標準:1)入組前半個月接受外用藥物或其他抗菌藥物治療;2)非活躍期痤瘡;3)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能積極配合研究;2)嚴重精神障礙;3)哺乳期、妊娠期;4)瘢痕體質(zhì)以及過敏體質(zhì)。
所有患者接受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治療前囑患者清潔面部,包括剃須、卸妝,用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66)對患處進行麻醉,再使用食品保鮮膜對激光治療處進行1 h 的封包。開始治療前將乳膏清除,對患處應用碘仿進行消毒,測試皮膚光斑,對個體適宜的治療能量進行確定,通過點陣、磨削兩種方式對瘢痕進行治療。若瘢痕凹陷較深,則選擇磨削方法,沿瘢痕邊緣進行氣化,直至瘢痕邊緣以及底部出現(xiàn)平緩過渡,再采用點陣治療。點陣治療能量大小以及點陣圖形通過瘢痕凹凸度、大小、患者膚色以及年齡進行調(diào)整,將皮損處與治療頭貼緊,設定10%~20%的光斑重疊率,治療結束后,對患處進行冷敷,直至疼痛感消失,整體治療約1 h。
觀察組再配合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01)治療,即取適量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敷于患處,1 次/d,治療1 個月。
1)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油性皮膚有所改善,瘢痕外觀修復率超過60%,與正常膚色接近;有效,瘢痕外觀修復率為30%~60%;無效,外觀無變化,瘢痕外觀修復率未超過30%[5]。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根據(jù)溫哥華瘢痕量表(VSS)對患者瘢痕狀態(tài)進行評估,量表包括瘢痕厚度、血管分布、柔軟度以及色澤4 個方面,分值與瘢痕改善程度成反比;比較兩組瘢痕基底深度值改變情況,通過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對瘢痕深度進行檢測,每個瘢痕要進行3 次檢測,取平均值。3)比較兩組患者結痂時間以及紅斑持續(xù)時間。4)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毛細血管擴張、持續(xù)性紅斑、色素沉著)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SS 評分與瘢痕基底深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SS 評分與瘢痕基底深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SS 評分與瘢痕基底深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VSS 評分與瘢痕基底深度比較(±s)
VSS 評分(分) 瘢痕基底深度(μm)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8.29±1.28 6.39±0.54 151.50±13.34 112.15±6.65觀察組 40 8.30±1.29 5.54±0.39 151.43±13.32 96.44±3.99 t 值 0.035 8.071 0.023 12.812 P 值 0.972 0.000 0.981 0.000
觀察組患者結痂時間與紅斑持續(xù)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結痂時間與紅斑持續(xù)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患者結痂時間與紅斑持續(xù)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shù) 結痂時間 紅斑持續(xù)時間對照組 40 10.29±1.12 18.55±1.45觀察組 40 8.12±0.50 16.54±1.33 t 值 11.189 6.461 P 值 0.000 0.000
對照組接受治療期間有1 例患者出現(xiàn)毛細血管擴張,2 例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紅斑,1 例患者出現(xiàn)色素沉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4/40);觀察組接受治療期間有1 例患者出現(xiàn)毛細血管擴張,2 例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紅斑,1 例患者出現(xiàn)色素沉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0%(3/40);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痤瘡后瘢痕的主要類型為凹陷性瘢痕,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表明,約80%痤瘡瘢痕為凹陷性瘢痕[6]。造成此類型瘢痕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為面部皮下組織及皮膚真皮層缺損,以臉部肌肉僵硬、皮膚橘皮樣改變?yōu)槌R娕R床表現(xiàn),會對患者的美觀造成影響[7-9]。故為了改善患者面部美觀,使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得以保障,如何最大程度地對此類瘢痕進行修復是目前皮膚科研究的重點。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SS 評分與瘢痕基底深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結痂時間與紅斑持續(xù)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聯(lián)合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該疾病效果顯著。究其原因,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原理是通過釋放微小光束,在皮膚患處成點陣樣排列,通過皮膚組織中的分子將特定波長激光能量進行吸收,促進多個微小熱損傷區(qū)形成[10-11]。瘢痕處出現(xiàn)熱損傷后,瘢痕的修復愈合過程被啟動,會促進彈性纖維以及真皮膠原纖維重新排列以及增生[12]。激光治療整體能量較高,深度較大,治療效果明顯。而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血管再生,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促進皮膚全層修復,能夠有效改善色素沉著。兩種治療方式聯(lián)合應用,能夠使紅斑持續(xù)時間以及結痂愈合時間顯著縮短,真皮層細胞、基底膜細胞生長速度提高,間質(zhì)細胞更好地填充缺損部位,顯著改善瘢痕基底深度[13-14]。本研究與梁艷和李正斌[15]學者在《河南醫(yī)學研究》中發(fā)表的相關文章觀點一致,具有較高的可參考性。
綜上所述,對痤瘡凹陷性瘢痕患者行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聯(lián)合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治療可有效促進瘢痕基底深度縮小,瘢痕癥狀改善,治療安全性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