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彪,潘穎喆,謝安琪,程 希,鄧 玲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DR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最主要的階段是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DR診斷25a后,PDR的患病率接近50%,且大多數(shù)1型糖尿病(T1DM)患者將在大約10a后發(fā)展為PDR[1],其病理學特征主要為晚期組織缺血缺氧,誘導多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炎癥因子的釋放增加,導致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繼發(fā)玻璃體積血和視網(wǎng)膜脫離引起患者視力喪失[2]。在DR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中,VEGF和NF-κB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其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認為是促進血管生成的最主要因子,也是抗血管生成的重要靶點[3]。研究發(fā)現(xiàn),PDR患者玻璃體和纖維血管組織中的VEGF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眼[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種多向性核轉(zhuǎn)錄因子,廣泛參與機體的免疫、炎癥等生理病理過程[5]。研究發(fā)現(xiàn),DR高血糖狀態(tài)可引起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從而介導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而炎癥因子和ROS水平上調(diào)又可進一步激活NF-κB,導致視網(wǎng)膜低度炎癥[6]。姜黃素(curcumin,Cur)是一種從姜科植物姜黃中提取的主要的多酚類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尤其在抗腫瘤方面具有較強的功效,能通過下調(diào)VEGF的表達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7-8]。研究還發(fā)現(xiàn),姜黃素顯著降低脂質(zhì)過氧化,增加細胞內(nèi)抗氧化劑含量,調(diào)節(jié)抗氧化酶,并清除高血糖誘導的ROS產(chǎn)生[9]。但其對于高糖誘導的人視網(wǎng)膜血管內(nèi)皮細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是否也能通過降低VEGF、NF-κB的表達而發(fā)揮治療作用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通過CCK-8細胞增殖實驗、Western-blot及免疫細胞化學法,探討姜黃素對于高糖誘導的HRCECs作用的潛在機制。
1.1材料HRCECs(上海中科院細胞庫);低糖/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美國Gibco公司);姜黃素、胰酶(美國Sigma公司);CCK-8細胞增殖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公司);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體,兔抗人NF-κB多克隆抗體,兔抗人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IgG,蛋白預染Marker,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公司);倒置相差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全自動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本研究經(jīng)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方法
1.2.1姜黃素溶液的配置姜黃素,純度>95%,稱取14.2mg姜黃素粉末溶解于1mL 100%的二甲基亞砜(DMSO)溶劑中,根據(jù)C=m/M.V,配制成濃度為40mmol/L的姜黃素母液,除菌分裝后保存在-20℃冰箱中。臨用前,用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稀釋至實驗所需濃度,DMSO終濃度<0.1%。
1.2.2細胞處理及分組將HRCECs置于含有青/鏈雙抗、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yǎng)基中,放入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取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細胞進行實驗分組:空白組(G0組,只含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的調(diào)零組),正常對照組(NG組,低糖DMEM培養(yǎng)基+細胞),高糖對照組(HG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細胞),G1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細胞+20μmol/L姜黃素),G2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細胞+40μmol/L姜黃素),G3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細胞+80μmol/L姜黃素)。正常糖濃度的DMEM培養(yǎng)基葡萄糖濃度為5.5mmol/L,統(tǒng)稱為低糖培養(yǎng)基;高糖DMEM培養(yǎng)基中葡萄糖濃度為25mmol/L;G0組僅設于CCK-8實驗。
1.2.3CCK-8法檢測HRCECs增殖取對數(shù)生長期且長勢良好的HRCECs用于實驗,將細胞經(jīng)PBS洗滌、胰酶消化、離心后,用DMEM培養(yǎng)基制成濃度為5×104cell/mL的單細胞懸液,以每孔200μL將懸液接種于96孔板內(nèi),每組設5個復孔,培養(yǎng)至細胞貼壁。按照上述分組分別培養(yǎng)12、24、48h,向每孔加入CCK-8溶液10μL,37℃孵育4h后,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各孔吸光度值(A值),計算每組濃度復孔平均值及細胞增殖抑制率,上述實驗重復3次。細胞抑制率(%)=[(對照組平均A值-加藥組平均A值)/(對照組平均A值-空白組平均A值)]×100%。
1.2.4Western-blot法檢測HRCECs中蛋白的表達收集各組處理24h后的HRCECs用PBS洗滌,加入適量的RIPA裂解液4℃下反應20min以提取細胞總蛋白。加入1/5體積的5×蛋白上樣緩沖液,置于100℃沸水中10min。BCA法檢測蛋白濃度。按照每孔50μg上樣量進行SDS-PAGE電泳。恒流300mA電轉(zhuǎn)90min后,用5%的脫脂牛奶室溫下封閉60min。然后分別加入經(jīng)TBST液稀釋的VEGF、NF-κB和β-actin一抗4℃孵育過夜,洗膜后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室溫下孵育1h。采用Image J軟件測定灰度值,計算A值,以β-actin為內(nèi)參計算蛋白相對表達量。
1.2.5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HRCECs中蛋白的表達將預先消毒滅菌的蓋玻片放入6孔板內(nèi),制備濃度為5.0×104cell/mL的單細胞懸液,每孔內(nèi)滴入2mL懸液,培養(yǎng)48h后棄液,按照分組加入不同的條件培養(yǎng)液,共5組:NG組、HG組、G1~G3組,每組設2個復孔,繼續(xù)培養(yǎng)24h后取出蓋玻片,用PBS洗滌、4%多聚甲醛室溫固定15min。再經(jīng)PBS洗滌,0.1%Triton-X100室溫通透化處理15min作染色前處理。然后在3%過氧化氫-甲醇溶液中浸泡30min,以滅活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用PBS液洗滌后,再將其置于二抗來源的非免疫兔血清濕盒中封閉30min,去除血清后甩干;加入一抗(兔抗人VEGF 1∶200),同時用PBS代替一抗設為陰性對照組,4℃濕盒中過夜,室溫下復溫30min,PBS液洗滌,加入生物素標記的二抗37℃孵育1h。最后,經(jīng)SABC法染色、DAB顯色、蘇木素復染、乙醇梯度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干燥后顯微鏡下觀察。上述實驗重復3次。計算各組標本灰度值:陽性灰度值與背景灰度值之差。
2.1CCK-8法檢測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能力的影響干預不同時間各組A45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組間=687.00,F(xiàn)時間=179.50,F(xiàn)交互=26.74,均P<0.001)。與NG組相比,HG組中HRCECs增殖能力顯著增強(P<0.01),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而增強。增殖抑制率隨著藥物的濃度增加而上升,具有濃度依賴性。在相同藥物濃度作用下,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細胞增殖能力減弱(P<0.01),細胞增殖抑制率逐漸上升,具有時間依賴性。結(jié)果表明,高糖環(huán)境下的HRCECs增殖能力顯著增強,而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且隨著濃度的增加、干預時間的延長抑制作用增強,見表1,圖1。
表1 不同濃度姜黃素作用不同時間后對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的影響
圖1 不同濃度姜黃素作用不同時間后對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抑制率的影響。
2.2Western-blot法檢測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A和NF-κBp65表達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NG組比較,HG組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顯著升高(P<0.01);與HG組比較,G1~G3組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均顯著下降(P<0.01);在相同藥物濃度作用下,隨著干預時間延長,HRCECs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呈下降趨勢(P<0.01);在相同干預時間下,HG組與G1~G3組之間兩兩比較,隨著姜黃素濃度增加,HRCECs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呈下降趨勢(P<0.01)。結(jié)果表明,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具有下調(diào)作用,且在藥物濃度范圍內(nèi)呈劑量-時間依賴性,見表2、3,圖2~4。
表2 高糖誘導的HRCECs經(jīng)不同濃度姜黃素干預12、24、48h后VEGF-A的表達
圖2 姜黃素作用12h后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A和NF-κB p65表達的影響。
圖3 姜黃素作用24h后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A和NF-κB p65表達的影響。
圖4 姜黃素作用48h后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A和NF-κB p65表達的影響。
2.3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表達的影響VEGF的表達主要存在于HRCECs的細胞膜及細胞漿中,陽性表現(xiàn)為棕褐色顆粒著染。灰度值結(jié)果示,與NG組比較,HG組HRCECs中VEGF的表達明顯增多(P<0.01)。不同濃度姜黃素干預24h后與HG組比較,HRCECs中VEGF表達明顯減少(P<0.01),隨著藥物濃度增加,細胞膜及細胞漿中的棕褐色陽性著染逐漸減少,顏色變淡,不同濃度加藥組之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姜黃素能有效抑制HRCECs中VEGF的表達,且隨著藥物濃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強,上述結(jié)果與Western-blot結(jié)果相符,見表4、圖5。
圖5 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中VEGF表達的影響。
視網(wǎng)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是DR患者病情惡化、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其發(fā)生發(fā)展與HRCECs的增殖、VEGF及NF-κB表達上調(diào)之間關系密切。
表3 高糖誘導的HRCECs經(jīng)不同濃度姜黃素干預12、24、48h后NF-κB p65的表達
表4 姜黃素作用24h后各組HRCECs中VEGF的表達
新生血管的形成過程十分復雜,主要包括血管基底膜降解、內(nèi)皮細胞增殖、遷移、成管四個階段。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高糖環(huán)境對不同組織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影響不同,對大血管內(nèi)皮細胞主要表現(xiàn)為抑制其生長,而對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反而表現(xiàn)為促進其增殖[10]。本實驗結(jié)果也提示,高糖環(huán)境下,HRCECs的增殖能力顯著增強,與既往文獻報道相符[11];在給予不用濃度姜黃素干預后,可明顯降低HRCECs的增殖能力,且抑制作用隨著藥物濃度增加、干預時間延長而增強。表明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能力增強,而姜黃素對其可有效抑制。
參與調(diào)控RNV形成的細胞因子眾多,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起刺激作用,血管抑素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起抑制作用[12]。正常環(huán)境下,各種因子保持動態(tài)平衡。但在高血糖、氧化應激及非感染性炎癥反應等病理狀態(tài)時,平衡狀態(tài)會被破壞,促使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VEGF表達上調(diào)[13]。VEGF與其受體結(jié)合后,可激活下游的PI3K/Akt、p38及Raf等通路,來調(diào)控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本實驗中Western-blot和免疫細胞化學法結(jié)果均顯示,HG組細胞中VEGF的表達量較NG組顯著增加,表明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高糖環(huán)境可上調(diào)VEGF的表達,與既往文獻報道相符[11]。姜黃素在抗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了證實。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能通過調(diào)控VEGF信號通路誘導氧化應激和抑制血管生成,在結(jié)直腸癌的治療上發(fā)揮作用[8]。李勇等[7]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可通過降低VEGF的表達水平,抑制肝癌組織缺氧誘導的血管形成和肝癌細胞生長轉(zhuǎn)移。本實驗采用不同濃度姜黃素處理高糖誘導的HRCECs后發(fā)現(xiàn),加藥組細胞VEGF的表達顯著下降,且呈濃度與時間依賴性。結(jié)合CCK-8結(jié)果,表明姜黃素抑制體外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可能與VEGF表達下調(diào)有關。
NF-κB是一種關鍵的促炎轉(zhuǎn)錄因子,其信號通路的激活是DR炎癥反應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一步。在PDR患者中,高血糖介導的ROS生成增加、NF-κB激活與VEGF上調(diào)之間關系顯著[14]。研究發(fā)現(xiàn),高糖環(huán)境下氧化應激誘導的ROS上調(diào)和非酶糖基化產(chǎn)物與其受體的結(jié)合,均能引起NF-κB的持續(xù)激活[6,15]。正常情況下,NF-κB在胞漿中與抑制蛋白(I-κB)結(jié)合處于失活狀態(tài)。當受到刺激時,I-κB激酶發(fā)生磷酸化,導致游離的NF-κB易位到細胞核,與特定的基因序列結(jié)合,誘導多種促炎因子、黏附因子、炎性酶、趨化因子等表達,從而促進炎癥發(fā)生、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5],表明NF-κB的激活是始動事件,隨后其他炎癥通路的激活逐步導致了DR微血管損傷。研究還發(fā)現(xiàn)NF-κB通路的激活能誘導VEGF的表達[16]。姜黃素對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已在多種細胞中被報道。研究發(fā)現(xiàn),姜黃素能通過抑制I-κB激酶和NF-κB活性誘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的KCL-22細胞凋亡[17],其機制可能是由姜黃素自身的抗炎、抗氧化等藥理特性改變了細胞的微環(huán)境和對ROS水平的調(diào)控。本研究中Western-blot結(jié)果示HG組細胞中NF-κB p65的表達量較NG組顯著增加,表明NF-κB通路在DR進展過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與既往文獻報道相符[11]。在給予不用濃度姜黃素干預后,加藥組細胞NF-κB p65的表達顯著下降,且呈濃度與時間依賴性。結(jié)合CCK-8結(jié)果,表明姜黃素抑制體外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可能與NF-κB p65表達下調(diào)有關。
綜上所述,本實驗證實姜黃素能抑制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其機制可能與其下調(diào)HRCECs中VEGF-A、NF-κB p65的表達有關。但本實驗僅是體外實驗,而且關于RNV的生成因素只考慮了VEGF和NF-κB,實際上DR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參與的細胞因子眾多,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本實驗尚未明確姜黃素抑制VEGF、NF-κB表達的具體機制,及它們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姜黃素對高糖誘導的HRCECs增殖及VEGF、NF-κB p65表達的抑制作用的具體機制等問題有待進一步實驗進行深入研究。